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naturereserveecotourismplan前言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增强自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促使自然保护区统一组织、管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规范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要求,切实提高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成效,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为15章,第1章说明了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第2章列出了本标准引用的相关标准,第3章定义了本标准采用的专用术语,第4章说明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宗旨、原则、目标以及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等一般性要求,第5章说明了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步骤、资源评价的内容和要求,第6章说明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目的和测算方法,第7章说明了客源的地理结构和客源地市场潜力以及游客规模分析的内容,第8章对总体布局与旅游路线安排提出了具体方法和要求,第9章对资源、环境及社区文化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相关指标,第10章提出了生态旅游设施工程规划的建设内容以及相关技术要求,第11章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第12章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机构和经营管理机制进行了规定,第13章说明了生态旅游规划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的方法和要求,第14章说明了生态旅游效益分析的范围以及经济效益的测算方法与主要分析内容,第15章说明了对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的要求,第16章规定了生态旅游规划的文件组成。本标准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北京林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忠、唐小平、李云、王志臣、翁国庆、郭红燕、安立丹、崔国发、李俊清、武立磊。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准则,以及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容量测算、生态旅游区划与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技术性指标和原则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除海洋类型外的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生态旅游规划。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LY/T5132-199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生态旅游ecotourism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自然类型、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游人得到生态学知识和社区受益为基本原则的旅游行为。3.2生态旅游资源ecotourismresource以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为特色,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用,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环境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能够产生可持续的旅游综合效益的旅游活动对象物。3.3生态旅游规划ecotourismplan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是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为基础的专项规划,是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以及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和市场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生态旅游区范围和开展生态旅游的宗旨、规模,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旅游产品类型、路线安排、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它是长期指导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区建设和组织、管理生态旅游活动的主要依据。3.4生态旅游环境容量ecotourismenvironmentcapacity某一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保证该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该地生态的完整性和文化的连续性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或旅游活动的强度。3.5生态旅游规划容量ecotourismplanningcapacity指计划承载容量,是具体时期和空间内计划承载的特定生态旅游活动的强度,统一以“人次”来度量。3.6现状容量existingcapacity指现状承载容量,是在目前管理所允许的空间、时间和活动形式范围内,生态旅游环境与设施所能承载的标准旅游强度,统一以“人次”来度量。4一般要求4.1规划宗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应以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护为前提,以适度进行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利用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为手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自然保护区特色的生态旅游活动,探索自然保护事业和当地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旅游区建设成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4.2规划原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护性:规划必须突出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服从于保护的主题,将保护自然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中;旅游活动规划仅限于实验区,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不对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保护目标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合理性:规划应根据旅游资源分布、交通状况和管理需要,对旅游区、旅游线路进行合理布局。——自然性:旅游区景区景点规划必须以自然景观、自然生物和自然环境为基本对象,保护旅游区域的自然完整性,充分发挥景源的美学、文化及艺术价值;通过适度的景点开发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突出自然特色和山野情趣。——科普性:规划应突出旅游与科普的结合,通过规划以自然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旅游活动,促使游客自然保护的知识、思想和行动的获得和实现,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区科普考察、宣传教育和观光旅游的多种功能。——协调性:规划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短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旅游业与自然保护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阶段性: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分别不同建设分期进行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先急后缓、先易后难。4.3规划目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生态旅游规划的总参考点,规定了生态旅游规划对象的发展总水平和总方向;分目标是根据规划分期,以总目标为方向,以基础条件和可能的手段为依据,预测生态旅游规划对象的阶段性发展状态。4.4规划依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编制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关自然保护的国际公约;——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行政法规文件;——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专项调查资料;——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国家与地方有关建筑工程定额指标和实地调查收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5规划期生态旅游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建设期限具体确定,一般应与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及其划分保持一致。4.6规划编制程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程序:——立项与准备: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批准立项;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生态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须由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工作。——专项调查与评估:由规划设计单位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共同进行外业专项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和文件;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价,形成规划编制的原则方案。——规划编写:规划设计单位负责编写规划文本,绘制必要的规划图件。——送审与修改:规划设计单位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规划送审材料,包括规划文本、附表、附图,以及必要的附件,并根据审查论证意见进行规划文本修改,形成报批稿。4.7规划内容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内容应包括:——评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明确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范围;——分析环境容量、游客规模预测;——阐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方向、思路和应达到的目标;——进行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区划与建设布局;——确定游览路线、旅游项目;——规划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内容、规模与重点;——进行影响评价,提出对主要保护对象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控制措施;——估算投资、确定资金筹措渠道和方式;——规划管理机构与经营管理体制;——提出保障措施;——进行效益评价。5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5.1专项调查5.1.1调查内容——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区域的环境调查;——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质量、分布、组合状况、成因、规模、生态旅游功能;——邻近地区相关旅游资源的调查;——旅游现状调查。5.1.2调查步骤——充分收集现有资料,包括林业、园林、气象、水利、地矿、文物、统计等部门及行业积累的具有一定专业系统性的资料和图纸;——通过考察、访问、观测、测量、摄影摄像、注记、标本采集、样方调查等方法,进行实地踏勘、挖潜、校核;——进行地图编制(旅游资源分布、景点所在位置)、资料归纳整理(自然与环境资料、社会与经济资料、现有经营与设施资料)、生态旅游资源资料汇总。5.2资源评价5.2.1评价要求——以美学和科普相结合的观点,以及生态旅游多功能需要为主要评价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应充分反映客观实际;——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应按景观和功能需要,描述景物的种类、数量、形态、体量、科技含量、生态功能、艺术特征及其对游客的吸引度,评价其开发利用价值。5.2.2评价内容5.2.2.1自然风景资源评价——地文资源:包括对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迹、名山、火川、熔岩景观、蚀余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沙(砾石)地、沙(砾石)滩、岛屿、洞穴及其它地文景观的评价。——水文资源:包括对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冰川及其它水文景观的评价。——生物资源:包括对各种自然起源或人工栽植的森林、草原、草甸、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等植物景观;野生或人工繁育的动物及其它生物资源的评价。——天象资源:包括对雪景、雨景、云海、朝晖、夕阳、佛光、蜃景、极光、雾凇及其它天象景观的评价。5.2.2.2人文风景资源评价包括对历史古迹、古今建筑、社会风情、地方产品及其它人文景观的评价。5.2.2.3可借景观资源评价包括对不在旅游区内,但具备观赏条件,对旅游区具有影响力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评价。5.2.2.4开发建设条件评价包括对旅游区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周边景区景点的地域组合、区内和区外交通条件、区域经济状况、已开发建设景点、已有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评价。6环境容量分析6.1目的本着在保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同时满足游客的舒适、安全、卫生和方便等旅游要求的原则,计算环境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游客规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6.2环境容量测算6.2.1可分别按景区、景点可游面积测算日环境容量,并结合旅游季节特点,计算旅游区年环境容量。6.2.2环境容量一般采用面积法、卡口法、游路法三种测算方法,可因地制宜加以选用或综合运用。6.2.2.1面积测算法式中:C为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为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a为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景点开放时间D为周转率,D=。游完景点所需时间6.2.2.2卡口法式中:C为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D为日游客批数,D=t1/t3;A为每批游客人数;t1为每天游览时间,t1=H-t2,单位为分;t3为两批游客相距时间,单位为分;H为每天开放时间,单位为分;t2为游完全程所需时间,单位为分。6.2.3游路法6.2.3.1完全游道6.2.3.2不完全游道式中:C为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M为游道全长,单位为米;m为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米;DaACADCDmMC
本文标题: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0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