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一、关于志人小说的文学常识(一)志人小说的界限•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基本上同时出现,具有相似的艺术特征,同样是粗陈梗概,画龙点睛,缺乏完整的情节与结构,更谈不上完整的形象塑造。•“志人”一词出现很晚,出自鲁迅先生《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和志怪相对。志人小说按字面理解是指写人事的小说,对此学界并无不同看法,但在具体叙述时则又有所不同:•专记人物言行片断的小说•逸事小说(二)志人小说的渊源(一)社会风气•选拔官吏的制度•品评人物的风气•汉末清谈风气•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二)文体的继承与改造•中国叙事文学形成时间上晚于抒情文学,纪事体散见于早期的史传、诸子和其他文学样式中,给志人小说在表现方法上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刘向辑撰的《说苑》、《新序》,均由故事轶闻和作者议论组成,并能以类相从,在从诸子史传向志人小说的过渡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三)志人小说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是志人小说奠基和繁荣时期,其中魏是草创时期,两晋则进入繁荣期,刘宋是收获期,齐梁以后则既有继承又有新的演变。•逸事小说追步《西京杂记》,分卷不分类,以记闾巷传闻、野史故事为主,学者多称为“杂记体”,多采取记叙兼议论的方式,每个故事之后,是作者的议论,以资“法戒”;•琐言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后代同类小说又多摹仿其以类相从的体例和记载文人事迹为主的特点,学者多称其为“世说体”,多不在故事后发议论,重在人物神韵、风度、言行的描写,不须议论而倾向自明,小说文学的意味更浓。附:笑林•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是最早的一部志人小说,收集了前代人的一些可笑故事,开导了后代笑话小说的先路。(谐谑类)•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二、《世说》其书•《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组织门人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分为36门。•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内容大都采集汉魏以后的笔记小说和诸子、史传散文中的故事成分。•广泛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尤其是魏晋士人清谈玄学的场面和放达不羁的人生态度等,具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可称为一部中古文化的百科全书。•书中主要记叙东汉至东晋间士族文人的言行轶事,鲁迅认为“《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底教科书。”•《世说》虽以记述名士言行为主,但还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人物,一类是“芝兰玉树”般的儿童形象,另一类是风韵独特的女子群像。三、《世说》中的名士风度•《世说新语》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度的故事集,形象地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乃至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名士们以清谈玄理不问政事的生活方式,以以恣情任诞、率真放达、自然适意的性格演绎着千古流传的魏晋风度。•能代表魏晋风度的人物,于曹魏时代自然首推阮籍和嵇康;于东晋时代,则首推王徽之。(一)清谈之风•清谈即谈玄,魏晋士人重才性,亦不乏才华横溢之辈。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驰骋思辩的清谈之风。1、互相辩难•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文学》)2、执塵——追求优雅的风致•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文学》)•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容止》)(二)品藻人物•品藻,这里所指的是对人物品性、才能、容止、风度等的评论。品鉴人物在《世说新语》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篇幅,如《识鉴》《赏誉》《品藻》等。1、“清”的审美精神•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赏誉》)•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容止》)2、关注仪容之美•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容止》)3、注重人物的内在神韵•何晏七岁,明慧若神。(《夙惠》)•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赏誉》)•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三)任诞放旷•魏晋士人崇尚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把任诞放达的生活作风推向了极致。•《世说新语》中的《雅量》《豪爽》《伤逝》《栖逸》《任诞》《简傲》等篇充分而又生动地记载了魏晋士人的任诞之风。1、率真任性•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任诞》)•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雅量》)2、恣情越礼•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释弘论》(《嵇康集》卷六)中的一个著名论点。魏晋名士崇尚老庄自然哲学,主张超越虚伪的礼教而任其自然。•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任诞》)•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任诞》)3、纵酒•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任诞》)•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任诞》)•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任诞》)4、裸袒•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檛,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释之。(《言语》)•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任诞》)•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世说新语•德行》)(四)审美的人生境界1、静观和体味人生•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朋。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支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言语》)2、生活艺术化、审美化的实践•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曰:“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日:“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排调》)•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德行》)四、《世说》中女性的名士风神•《世说》中涉及女性形象的条目有七十余条,除第十九门《贤媛》(共32条)全部描写女性外,第三十五门《惑溺》(共7条)亦可视为描写女性的专篇,其他条目则散金片玉般地分布在《文学》、《规箴》、《排调》等十七门中。•《世说》中的女性与其前后的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女性有所不同。她们气韵生动、挥洒自如,举手投足都与魏晋名士风范有相通之处,“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文学》谢安评其嫂王夫人语)(一)林下风气•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贤媛》)•余嘉锡云:“此言王夫人虽巾帼,而有名士之风,言顾不如王。”又云:“道蕴以一女子而有林下风气,足见其为女中名士。”•“林下风气”,实际上也就是说她具有一种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神态和高雅的气质,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神韵和卓而不群的风姿。(二)咏絮之才•《世说》女性的神韵问题,其实一个人所表现出的神情韵致,是与其内涵密切相关的,而才学便是其中极重要的一方面。•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言语》)•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贤媛》)(三)言辞便给•魏晋时期的名士们盛行老庄虚无学说,以及剖析名理、品评人物和讨论才性的风尚,称为清谈。清谈是当时名士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女性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敏捷应对及言谈,都显现了清谈的影响。•桓车骑不好着新衣,浴后,妇故送新衣与。车骑大怒,催使持去。妇更持还,传语云:“衣不经新,何由而故?”桓公大笑,着之。(《贤媛》)•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贤媛》)(四)识鉴高超•识鉴,指的是人对世事的洞察力和对人材的鉴别能力。魏晋名士当中,许多人都是见识超常的,魏晋时代的贵族女子中颇有一些洞察世事、善于甄别人材者,如前面提到的许允妇,对时人世事都有着清醒的认识。•王浑妻钟氏生女令淑,武子为妹求简美对而未得,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以妹妻之,乃白母。曰:“诚是才者,其地可遗,然要令我见。”武子乃令兵儿与群小杂处,使母惟中察之。既而母谓武子曰:“如此衣形者,是汝所拟者非邪?”武子曰:“是也。”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长年,不得申其才用。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武子从之。兵儿数年果亡。(《贤媛》)•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沈香汁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着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王大将军往,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汰侈》)(五)蔑视礼法•魏晋时代,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礼法已发展得很完备了,其中对男女关系的限制尤甚。•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二《审举》:“男女无行媒,不相见;不杂坐,不通问,不同一物,不得亲授。姊妹出适而反,兄弟不共席而坐。外言不入,内言不出。妇人送迎不出门,行必拥蔽其面。道路男由左,女由右。”•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不为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惑溺》
本文标题:2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1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