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医养生学.第二、三章
中医养生学中医教研室董静第二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一.阴阳互根互生互长二.五脏坚固脾肾为本三.经气流通血脉和调四.气血充沛津液布扬五.三因致病重在七情六.顺应四时七.形神合一八.动静适度九.葆精养气一○.避邪护正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第一节阴阳互根互生互长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制约通过相互消长,对另一方面起着制约作用互根互用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不是绝对和静止的,不断消长,动态平衡(量变)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质变)(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脏为阴,腑为阳;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腹属阴,背属阳;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生理活动—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明人体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俱损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阳转化阴证阳证阳证阴证正常陽盛(陽實)陰虛陰盛(陰實)陽虛陰陽兩虛陽盛陰虛陰盛陽虛從陰陽的觀點認識疾病的變化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用于疾病治疗确定治疗原则归纳药物性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寒凉阴药性温热阳五味辛、甘、淡阳酸、苦、咸阴升降浮沉升、浮阳沉、降阴用于疾病诊断调整阴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第二节五脏坚固脾肾为本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表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时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五华角平旦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甲征日中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面宫日西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唇商日入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哭毛羽夜半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发与自然关系五行归类表木土金水火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生化不息相克相生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心—火、肺—金、脾—土、肝—木、肾—水(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传变(1)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2)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2.相克关系传变(1)相乘(2)相侮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四、五脏---属性:(一)阴阳:阴阳五脏六腑一脏一腑层次:里表结构:内实中空功能:藏泻概念属性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阳阳至阴阴阴(二)五行(三)结合胸腹腔的位置胸腔腹腔阳位阴位膈肺心(金-阴)(火-阳)脾肝肾(土-阴)(木-阳)(水-阴)阳中之阴阳中之阳阴中之至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三、功能结构:阳消长平衡阴脏脏气-----脏血-----脏阴-----脏阳心心气心血心阴心阳肺肺气肺血肺阴肺阳脾脾气脾血脾阴脾阳肝肝气肝血肝阴肝阳肾肾气肾精肾阴肾阳功能结构四、功能系统:脏—腑—体—华—窍—液—神—志释义:脏:五脏即心、肺、脾、肝、肾。腑: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体:五体即皮、肉、筋、骨、脉。华:五华即毛、发、面、唇、爪甲。窍:五官即眼、耳、鼻、舌、口。液:五液即汗、泪、涕、唾、涎。神: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志:五志即喜、怒、悲、思、恐。(惊、忧)功能系统心—小肠—脉—面—舌—汗—神—喜肺—大肠—皮—毛—鼻—涕—魄—悲忧脾—胃—肉—唇—口—涎—意—思肝—胆—筋—爪甲—目—泪—魂—怒肾—膀胱—骨—发—耳—唾—志—惊恐藏象心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肝系统:肾系统:脾图脾居膈下,属中焦,邻胃腑,居胃之左上,与胃以膜相联,开窍于口,外合肌肉四肢。1、位置及联系:经脉: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注心中经别:上结咽,贯舌中。别络:行腹腔,连胃肠。2、属性:1)阴阳:脾(阴)---胃(阳)2)五行:脾----土----至阴3)位置:脾----阴中之至阴3、功能结构:脾气--脾血--脾阴--脾阳4、功能系统:脾--胃--肉--唇--口--涎--意--思12345、特点:1)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以升为健。水谷水谷之清气辛甘酸苦咸肺大肠系统肝胆系统脾胃系统心小肠系统肾膀胱系统2)喜燥恶湿,为生痰之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特点6、生理功能:1)主运化:运:运输、转运、运送;化:转化、变化、化生。《素问》:“脾主为胃行其精气(津液)者也。”脾脏主管(为胃)运输转运水谷精气并化生气血津液。水谷胃水谷清气水谷浊气尿液粪便水之清气谷之清气津液血液营气卫气宗气元气气脾脏主管运化水液(湿)即脾脏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生理功能运化?2)主升清:脾脏主管通过脾气的运动将水谷精气向上输送分布。升:上升、向上输送;清:水谷精气一将水谷精气上输至头面以滋养清窍;(清窍失养)二将水谷精气上输至心肺以化生气血;(气血不足三升提腹腔内脏,维持恒定位置。(内脏下垂)3)主统血:统:统制、统摄、固摄、控制。脾脏主管统摄控制血液,保证血液行于血脉之中,防止其逸出脉外。(即防止出血作用。脾虚可致出血即脾不统血或不裹血)血脉血液有形控制(裹血)无形控制升清统血7、外合外候:1)体:脾在体合肉,肉为脾之体。脾---肉肉(肌肉、脂肪—形体盛衰)---脾之功能2)华:脾其华在唇,唇为脾之华。脾---唇唇之颜色、润泽--脾之功能、气血津液多少5)神:4)液:3)窍:6)志:8、脾之象:1)生理之象2)病理之象脾开窍于口,口为脾之窍。脾---口口之品味、气味--脾之功能脾在液为涎,涎为脾之液。脾---涎涎液之多少、能否产生--脾之功能脾在神为意,意为脾之神。脾---意脾在志为思,思为脾之志。脾---思“心有所忆谓之意,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外合外候肾肾1、位置及联系:2、属性:居腰部,左右各一,附脊两侧(左肾右命门,内外肾)隶属下焦,外合骨,开窍于耳及二阴。经脉:贯脊柱,络膀胱,入肝肺,循喉咙,挟舌本,络心,注心包。经别:属带脉,系舌根,出项部。别络:行至心包,贯通腰脊。经筋:结足跟,结阴部,结枕骨。1)阴阳:3)位置:2)五行:肾(阴)-----膀胱(阳)肾-----水-----阴肾-------阴中之阴123、功能结构:4、功能系统:5、特点:6、生理功能:肾气--肾精--肾阴--肾阳肾—膀胱—骨—发—耳—唾—志—惊恐1)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先天之本,封藏之本,脏腑阴阳之本。2)喜藏恶泄,喜温恶寒1)主封藏藏:收藏,潜藏,贮藏。封:封闭,封锁,固摄,控制;即肾脏主管封闭固摄二阴并收藏潜藏精气。(1)肾脏主管封闭固摄二阴封藏肾二阴前阴后阴封闭固摄前阴控制尿液的排泄封闭固摄前阴控制精液的排泄封闭固摄前阴控制月经的来潮封闭固摄前阴控制粪便的排泄(2)肾脏主管收藏潜藏精气(藏精)精(气)的基本概念:精是气中的精华精粹部分精(气)的分类:来源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功能生命之精生殖之精精(气)的功能:①转化化生元气,激发并推动生命的运动。(肾)精元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经络之气宗气营气卫气激发推动生命运动②转化化生天癸,促进生长发育并维持生殖机能。天癸:天:天然的,自然的;癸:癸水,与肾脏有关的一种液体;即指当肾中精气充盈增长到一定年龄时,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一种能够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物质。天癸至天癸竭女性男性女性男性二七二八七七七八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精气溢泻,阴阳和,故有子月事停止,形坏而无子精少,基本无子天癸0714212835424908162432404856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男性女性年龄年龄时期肾中精气的情况生长发育的情况幼年期逐渐充盛头发生长较快而渐稠密,更换乳齿,骨骼逐渐生长而身体增高青年期更加充盛长出智齿,骨骼长成,人体达到一定高度,开始具有生殖能力壮年期充盛至极筋骨坚强,头发黑亮,身体壮实,精力充沛老年期逐渐衰减面色憔悴,头发脱落,牙齿枯槁,生育能力丧失③转化化生髓,维持脑、脊髓、骨骼的生理功能。肾精髓脑髓脊髓骨髓维持脑的生理功能。维持脊柱的生理功能。维持骨骼的生理功能④转化化生诸气,维持正气的抗邪功能和康复功能。肾精元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宗气营气卫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⑤转化化生血液,补充血液的损耗。肾精血液(肝脏)肾脏主管通过肾脏阳气的蒸化气化作用,调节人体水液的代谢,维持水液的平衡。2)主津液《素问ㆍ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水液水液的代谢正常水液的平衡肾阳气化肾阳肺脏阳气心脏阳气脾脏阳气气化津液呼气汗液尿液(阳气之本)肾阳肾阴促进加速水液气化抑制减缓水液气化水液代谢加快水液代谢减慢水液平衡主水3)主纳气纳:吸纳,摄纳,纳入;气:自然之清气。即肾脏主管将肺脏所吸入的自然之清气吸纳下达于肾中(小腹腔的中央,丹田),以维持吸气的深度,保证正常的呼吸频率。(肾的纳气说明肾脏参与了呼吸运动。肾气虚则呼多吸少或呼吸浅表而喘。)自然之清气宗气元气鼻窍肺脏肾脏吸气纳气吸气总深度胸式吸气腹式吸气吸气全过程主纳气7、外合外候:1)体:2)华:5)神:4)液:3)窍:6)志:8、肾之象:1)生理之象2)病理之象肾在体合骨,筋为肾之骨。肾——骨肾其华在发,发为肾之华。肾——发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窍。肾——耳肾在液为唾,唾为肾之液。肾——唾肾在神为志,志为肾之神。肾——志肾在志为恐,恐为肾之志。肾——恐脾与肾的关系肾—先天生后天先天后天相互滋生脾—后天养先天脾—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健运,土能制水肾—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开合有度脾—肾水液代谢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第三节经气流通血脉和调第四节气血充沛津液布扬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构成的基础基本物质基础气气的种类与分布示意图气的生成肺为主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肾为生气之本气的生理功能1.推动、激发2.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3.防御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4.固摄作用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控制对脏器的固护作用5.气化作用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6.营养作用血的生成血的循行血的生理功能1.营养濡润2.神的物质基础3.运载作用津液一、概况1.含义2.津液的区别津性态分布功能关系质地清稀,流动性大液质地稠厚,流动性小多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能渗入血脉二者来源相同,相互渗透转化濡养滋润多灌注于脏腑、关节、腔囊、骨节、脑髓处津液的功能1、滋润濡养2、化生血液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冬天汗少尿多;夏天汗多尿少4、排泄代谢产物汗、尿等排出,以维持机体脏腑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1、气与血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血为气母(1)血能载气(2)血能生气气血津液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气属阳,津液属阴(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1)津能载气(2)津能生气3、血与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都来源于水谷精气,二者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津液渗注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血的一部分渗于脉外,又化为津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若失血过多,耗血伤津。夺血者无汗。若津液大量损耗,津枯血燥。夺汗者无血。第五节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本文标题:中医养生学.第二、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4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