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盆景发展史第一节盆景起源•盆景起源于中国•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有盆栽万年青图案的陶器残块。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盆栽,是最原始的盆景。••引自彭春生、李淑萍《盆景学》•第二节中国盆景发展简史•一、新石器时期的草本盆栽•二、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一)汉代木本盆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办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二)汉代缶景•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这就是所谓的缶景。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它已经成了盆栽基础上脱胎而出的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的记载。因此可以说艺术盆栽起始于汉代。•三、北齐山水盆景起源••1986年4月,在山东临胞海浮山前山拗发现北齐古墓,墓四壁有彩色壁画,有一壁画,描绘主人欣赏盆景的场面,在一浅盆内,伫立着玲珑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赏盆景,神态如痴如醉,栩栩如生。这一发现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证明山水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四、唐代盆景的成熟期••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广泛,美学理论也日渐成熟。••(一)唐代的树木盆景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李贺《五粒小颂歌》:“蛇子蛇孙鳞婉婉,新香几粒洪崖饭。绿波绿叶浓满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这首诗对松树盆景进行了描写。•(二)唐代树石盆景•1972年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建于公元706年)角道东壁上生动地绘有“侍女一,圆脸、朱唇、戴噗头、圆脸长袖袍、窄裤腿、尖头鞋、束腰带。双手托一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树”。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盆景的图画。••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兴建的陕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内甬道东壁上有手托盆景的仕女壁画形象(图)。•••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中国盆景艺术研究》•(三)唐代山水盆景•唐代的山水盆景也趋于成熟。台湾故宫藏画中有唐代阎立本绘制的《职贡图》,画中有以山水盆景为贡品进贡的形象。左边一人双手捧一体量较小的“三峰式”山水盆景,右边一人用右肩扛着一体量较大的“三峰式”山水盆景,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其造型非常符合“瘦、漏、透、皱”的赏石标准,如果再种植上植物,就是一盆真正的山水盆景了。•唐阎立本《职贡图》,有一进贡者肩扛假山的形象描绘。••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中国盆景艺术研究》•唐代的赏石文化也达到高潮。有许多关于奇石的诗赋。如:白居易的《太湖石》、《问支琴石》、《双石》;•李德裕的《奇石》、《题罗浮石》、《似鹿石》、《海上石笋》、《泰山石》等等。•五、宋代盆景的提高阶段•(一)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的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中,有两轴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盆桩。从中可以看出制作技艺之高超。•宋代画家所画《十八学士图》中的盆松,老干虬枝,悬根露爪,颇具神韵。•••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中国盆景艺术研究》••(二)到宋代,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区别更加明确了,并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宋代还有许多描写山水盆景的诗词。如苏轼的《双石》: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放自痴。但见玉峰模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又如苏式的《壶中九华》:我家岷蜀最高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干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买回小玲珑。•(三)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如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爱玩英德石、灵壁石和太湖石,并在奇石上题“天柱峰”、“小峨眉”、“烟江叠嶂”等名称。•(四)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大书画家米芾,爱石成瘫,他论石有透、漏、瘦、皱之说。••六、元代盆景的小型化——些子景•丁鹤年《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解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此诗称赞了韫上人做的些子景•七、明清盆景理论的升华与飞跃•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技艺亦趋成熟,盆景专著纷纷问世,对盆景树种、石品、制作、摆置、品评等在理论上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在明清时期我国盆景在理论上得到了飞跃和升华。在盆景类别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样,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还有带瀑布的盆景及枯艺盆景。在苏杭一带,盆景得到了大普及。•明代盆景专著较多。•屠隆著《考盘余事》、曾勉之的《吴风录》、王鸣韶的《嘉令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文震亨的《长物志》、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吴初泰的《盆景》及林有鳞的《素园石谱》等,都对盆景制作、品评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清代关于盆景的论述更多。•陈扶摇著《花镜》,其中有《种盆取景法》一节,专门述及盆景用树的特点和经验。•嘉庆年间五溪苏灵著《盆景偶录》二卷。书中以叙述树桩盆景为多,把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足见当时盆景发展之盛。•吴震方的《岭南杂记》、钱塘惕庵居上诸九鼎的《石谱》、程庭鹭的《练水画征录》、刘銮的《五石瓠》等也都有关于盆景的记载。•八、近代盆景一蹶不振••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一个政局动荡的时期,长期军阀混战,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导致盆景事业日趋衰败,一蹶不振。••九、现代盆景的复苏与发展•1.恢复发展阶段(1949-1965)•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祖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采取了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政策,在盆景界积极贯彻了双百方针,盆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创新,恢复发展很快。•1956年,广州盆景研究会成立,有会员300余人。•1957年,周瘦鹃父子编著的《盆栽趣味》和冯灌父等编著的《成都盆景》同年问世。此后又出版了一些盆景专著。•1959年,成都南郊公园举办盆景展览,陈毅元帅前往参观并题了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轰动了中国盆景界。••1959年11月6日,陈毅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对盆景艺术给予了高度赞誉•••引自广州市园林局等编著《中国盆景艺术研究》••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香花、盆景组,并在苏州拙政园,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盆景展览,展出江苏和上海两地盆景,影响很大。•1962年,上海盆景协会成立,会员110人。•1964年,南京玄武湖举办江苏省第一次花卉盆景展览。••2.停滞阶段(1966-1976)•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盆景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被打成四旧,被诬•蔑为封、资、修的黑货,打入冷宫,遭到摧残。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盆景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3.大发展阶段(1977-1990)•1977年以来,盆景艺术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发展十分迅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之际,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全国盆景艺术展览,参加展出的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4个单位,展出面积6600m2,展出作品1100盆,参观人数10万余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彩色纪录片《盆中画影》。•198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花卉盆景协会。•1982年,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福建、甘肃、上海等地先后举办了盆景艺术展览。•1983年,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在江苏扬州举办了全国盆景老艺人座谈会,同时附设了盆景艺术研究班。•1985年,在殷子敏、胡运骅的倡议下,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于上海举办“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展览”,许德珩副委员长为展出题字。••1986年,于武汉召开中国盆景学术讨论会,在彭春生的倡议下,得到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和湖北花木盆景协会的全力支持,同时举办了“中国盆景地方风格展览”。•1988年,在胡乐国倡议下,在北京北海公园成立了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1989年,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于武汉组织第二次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展览。截至2001年已办了5届。•中国盆景近年来又先后参加不少国际展览,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79年第十五界西德园艺展览会,大金牌1枚,小金牌7枚;1982年南斯拉夫,最佳水晶花奖;1986年意大利,金牌4枚,银牌3枚。•关于盆景的论著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盆景的商品化与产业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盆景目前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阶段。•第三节日本盆景简史•日本盆景在唐代由中国传入•日本明治维新后,把玩赏盆景看作是对社会风尚有教养陶冶作用的潮流,在盆景爱好者们的影响下,把玩赏盆景的风气普及了整个日本社会,凡出入高官门第的都把培育盆景当作一种专业来经营,盆景事业趋向繁荣。•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京举办奥运会以后,西方对日本盆景的兴趣与关注急剧上升,由此,使盆景传向西方。目前日本的盆景已非常普及,日本有许多盆景爱好者和盆景苗圃陈列艺术盆景,这些陈列场所成为人们观赏盆景与学习盆景制作技艺的地方。•盆景自二战后传向西方,当前欧美各国的盆景也逐渐兴起。在美国一些大学农科中,盆栽艺术常被作为一项正式课程,大学盆景教育已经走在我国前面。
本文标题:中国盆景发展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6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