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衰患儿的护理措施儿科学习目标•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常见诱发因素•熟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掌握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心功能分级、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指标概述•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常见诱发因素•1.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3.贫血、妊娠、分勉、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4.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5.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临床症状•按其发病缓急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一)左心衰竭临床上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肺循环静脉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与咯血、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体征:两肺底闻及湿性啰音,随病情加重可遍及全肺,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二)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症状:胃肠道及肝淤血、呼吸困难体征:水肿是右心衰的典型体征,首先发生在身体下垂部位、颈静脉征、肝大和压痛,心脏体征右心室和(或右心房肥大可闻及右室舒张期奔马律。(三)全心衰竭同时具有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指标:1.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2.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达每分钟60分以上;3.肝大达肋下3cm以上,或短时间内较前增大;4.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5.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6.尿少、下肢水肿。上述1~4项为主要临床诊断依据。•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一)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部淤血症状。(二)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肺部单纯右心衰无异常,并左心衰时候可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X线检查以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为主。护理措施•1.休息:半卧位休息,床头抬高15~30。左心衰时,患儿于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心功能改善后,尽早下地活动,可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2.减轻心脏负荷:避免患儿用力,尽量减少刺激,帮助患儿翻身,必要时按医嘱应用镇静药物;输液时速度宜慢。•3.按医嘱予吸氧:急性肺水肿患儿吸氧时可用20%~30%乙醇湿化。•4.制订合适的活动计划:根据心功能分级安排不同的休息,2级者应增加休息时间,但可起床在室内作轻微体力活动;3级者应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随着心功能的恢复逐步增加活动量。•5.控制钠和水的摄入,记录每日出入量:一般食盐摄入量为每天2克,多摄食含钾、镁的食物。低钠膳食的病人水的限制不必太严,一般每天允许摄入量为1000~1500毫升。•小儿心功能分级:1级:仅有心脏病体征,无症状,活动不受限,心功能代偿;2级:活动量大时出现症状,活动轻度受限3级:活动稍多即出现症状,活动明显受限4级:安静休息时也有症状,活动完全受限•6.预防强心苷中毒:每次注射前、中、后须密切观察心率,年长儿60次/分,婴幼儿80次/分应慎用;注射速度慢,不少于5分钟;用药期间多给患儿进食富含钾的食物,防止低钾血症;与钙剂不能合用,至少相隔4~6小时才能用。•7.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相对恒定•8.预防呼吸道感染•9.预后宣教:心衰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情稳定时每隔2-3周必须到心衰门诊或者心血管科的专家门诊就诊,应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押、钠、镁及尿素氮、肌酐等。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功能测定可每3个月检查一次。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心衰患儿的护理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6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