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重庆大学城城市设计方案
重庆大学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创作2008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西城副都心东城副都心重庆市一、设计篇:总体城市设计•1、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1.1研究思路•1.2研究内容•1.3与东南方案比较•2、重点论证的相关专题•2.1功能定位•2.2开发规模确定•2.3触媒理论应用1、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1.1研究思路•1.2研究内容•1.3与传统框架比较1.1研究思路1.2研究内容1.2研究内容1.2研究内容1.2研究内容1.3与传统框架比较一、项目总体框架1.项目背景2.规划设计重点3.规划设计依据4.规划设计范围二、城市设计理念与目标1.将绿色城市设计作为指导思想2.规划设计理念与立意3.规划设计目标与原则三、总体定位与空间规模1.发展条件的SWOTs分析2.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借鉴与启示3.功能定位分析4.功能用地配置和空间规模引导四、总体城市设计及其系统规划1.土地利用现状2.土地利用规划3.空间形态规划4.道路交通规划5.开敞空间规划一、认识:优势在哪?——区域优势1地理区位2交通网络3生态资源二、提炼:如何发展?——设计前提1限制条件分析2原有规划解读3SWOTs分析4目标与定位三、创造:如何实现?——总体构想1主辅相承的双中心结构2合理调整的功能布局3以人为本的交通系统4生态连续的景观格局四、展望:未来如何?——空间特征1可识别之新城2山水之新城3活力之新城4有序之新城2重点论证的相关专题•2.1功能定位•2.2开发规模确定•2.3触媒理论的应用•2.1功能定位•限定条件决定双中心结构•自然山体•生态廊道•高压走廊•双中心相互关系如何?如何合理定位,协调发展?•(1)人口规模与需求分析•(2)发展动力分析•结论:•两中心一主一辅,主辅相承,互补共生。•对双中心合理定位,进而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开发强度、容量等一系列问题。•2.2开发规模•(西永-土主片区)•质疑原有控详•寻找科学的规模确定依据•(1)以人口规模(需求)为依据•人口:18.3万•A.C2类用地•总规:人均4.27平方米••B.商业建筑•总规:人均1.2平方米•(2)对照同类中心区•A.新城中心区•B.重庆市其它中心区••对控详的定量调整•(1)商业用地•(97公顷↓60~65公顷)•(2)商业规模•(173万↓30万)•(3)建筑总量•(386万↓200~220万)•2.3触媒理论应用•类似化学中的“催化剂”•(动力与形象)•交通换乘枢纽的设置•主题公园的设置•轻轨沿线(TOD)重庆西永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西区方案介绍a.空间组织b.功能安排c.生态连续1.方案结构生成控详前提:1.科技大道,69米红线?a.空间组织b.功能复合c.生态连续控详前提:2.轴线的延续:绿化休闲步行道?空间组织:轴线a.空间组织b.功能复合c.生态连续大学城中心区还是城市中心区a.空间组织b.功能复合c.生态连续大学城市a.空间组织b.功能复合c.生态连续生态连续:体育公园、大成湖公园如何能为中心区带来好的环境?a.空间组织b.功能复合c.生态连续方案结构:中央绿带纵向商业轴文化功能散布绿带2.方案生成a.建设量加大:400万-560万b.路网调整:控规路网、科技大道c.重点建设项目的论证d.街道空间研究2.方案调整、深化重庆西永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东区方案介绍规划西湖水库集装箱节点站高科技产业园区背景条件用地:2.43km2功能定位:具有商务办公、商贸金融、旅游休闲、商业功能的综合性城市中心。控详解读“共生”主题城市与自然共生、工作与休闲共生方案架构生态基质动力骨架绿化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塑造功能构成行为组织发展动力外在条件内在品质好的城市设计作品?特有条件条件提炼优势山地城市特征,与人类活动共生,塑造独特的城市中心区风貌。限制将中心区一分为二;丘陵的留存对道路布置和功能布局多少会存在一定的冲突。条件提炼朝向分析坡度分析物理环境分析概念生成生态基质概念——绿岛成链,绿色成网,留存生态之基质方案基于对保存山体的分析,充分与公共绿地结合设计,或成组群,或成岛链形态分布于中心区内,与寨山坪延伸山体以及道路两侧绿化带一起构成了整个中心区广泛的绿化网络,塑造出花园中心区的空间意象。结合不同性质用地赋予绿地各自功能,从而实现花园式中心区的理念。开发、保护、复合功能、强化四种方式挖掘潜力。方案生成办开发:主题公园——时尚旅游保护:坡地公园——城市山谷方案生成中央绿带——功能复合方案生成生态办公理念方案生成周边动力:南侧规划的高科技产业研发用地的发展及北部西湖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可以起到带动中心区建设的作用,但其发展动力仍较小,必须引入其它相关产业或者重点项目,才能得到足够的发展动力。内部品质ABCD交通换乘枢纽动力骨架西永组团作为重庆市副中心和西部片区中心所在地,对交通可达性及交通方式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聚集多种且大量的交通,必须有高效的转运系统才能实现交通组织最优。从区域功能布局及近期建设情况来看,东区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设置大型转运枢纽将会起到较强的触媒作用,刺激并带动中心区的建设与发展。动力骨架动力骨架动力骨架概念——商业为媒,商务为媒,发展动力之骨架以交通换乘枢纽为起点,组织南北向商业带和东西向商务带,形成十字形骨架,商业、商务活动既相互分隔又紧密相连,为中心区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方案生成方案生成方案修改1.主题与概念是贯穿始终的灵魂。2.建设规模的日趋合理化:实现了理想-现实,人本-经济效益的转变过程。3.可行性项目的论证研究,主题公园、会展中心。方案修改方案修改编制目的明确地位:通过严谨法律语言的表述和图表/图则的表达,使其成果适应法制化管理,确保城市设计成果的法律地位;结合两者:通过对设计成果向管理文件的转换,促进设计过程与管理过程的结合;平衡利益:通过弹性成果来平衡管理、公众和开发的三方利益,提高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吸引投资:通过对城市设计中“触媒”理论的应用,形象性地向公众展示未来发展的远景构想,使公众了解城市的未来发展,使开发商认识到该地区土地升值的潜力,多渠道吸引建设资金,实现城市设计目标。宣传意象:通过应用美国城市设计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编制宣传手册,提升本区域的整体城市意象,唤起市民的公众参与意识,实现开放的城市设计运作过程。重庆西永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工作流程二次订单间接重庆西永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设计成果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形体环境图则导则转译城市设计成果作用过程城市设计法定文件硬性规定图则控制指标控制指标控制设计导则设计指要弹性引导引导棒子+糖果城市设计成果中的控制与引导研究框架设计图则与设计导则/设计指要最终成果——城市设计导则、图则这部分内容是与城市设计技术管理有关的文件,是在城市设计研究和设计方案基础上“转译”而来,是重庆大学城城市设计成果的操作性文件。其内容包括具有控制性条文意义的“设计导则”和具有具体控制意义的设计图表、设计图则。设计图则与设计导则/设计指要最终成果——城市设计导则、图则范围与层次图则导则的编制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总体城市设计;局部城市设计和地块城市设计,三个层次的城市设计除各自的“设计图则/图表”外,分别用“设计导则”和“设计指要”的形式对设计要点进行表述。设计图则与设计导则/设计指要最终成果——城市设计导则、图则管理手册最终成果——城市设计管理手册城市规划管理者对象:作用:管理手册通过明确的使用步骤,把比较复杂的城市设计图则、设计导则/设计指要梳理成针对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工作程序,便于管理者查找每个地块的硬性规定和弹性要求。通过管理手册的使用,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建立沟通和对话的桥梁,宣传手册最终成果——城市设计宣传手册对象:市民、游客、投资者和政府部门的管理者作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美观活泼的图示从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出发主要介绍重庆大学城的意义、未来和发展潜力。吸引投资、塑造城市形象、加强公众参与,实现和谐城市的城市设计目标。最终成果——城市设计宣传手册最终成果——城市设计宣传手册东南大学方案技术与工具:计算机软件GIS、SketchUp、VR技术工作模型•体会:•1、重要--团队合作、组织协调;•2、重要--严谨态度、杜绝浮躁;•3、重要--功能定位、项目策划。•谢谢,请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重庆大学城城市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7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