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正確中藥觀念介紹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陳建仲講授大綱•常接觸到的中藥和方劑•中藥的基本觀念•方劑的基本觀念•中藥煎煮方法•中藥材介紹常接觸到的中藥和方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枸杞子:眼睛乾澀、流眼淚(滋腎水)•杜仲:腰痠痛(補腎)•黃連:失眠、嘴巴破(清心火)•黃耆:疲倦、說話乏力(補氣)•當歸:頭暈、貧血(補血)•紅棗:疲倦、胃口差(補脾)•大黃:便秘(通府瀉下)•杏仁:止咳、平喘(宣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方劑•杞菊地黃丸:眼睛乾澀、流眼淚、腰痠(滋腎水)•黃連解毒散:失眠、嘴巴破(清心火)•補中益氣湯:疲倦、說話乏力(補氣)•四物湯:頭暈、貧血(補血)•四君子湯:疲倦、胃口差(補氣、補脾)•八珍湯:頭暈、疲倦(氣血雙調)中藥的基本觀念理法方藥的運用•治療疾病的次第程序•理:病因、病機、診斷•法:治則、治法•方:方劑•藥:藥物理法方藥的運用•理:肺氣虛•法:補肺氣•方:補中益氣湯•藥:人參、黃耆、胡桃肉、黨參、沙參理法方藥的運用•理:肝火•法:清肝瀉火•方:龍膽瀉肝湯•藥:龍膽草、黃芩、薄荷、蘆薈中藥的藥性和效能•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四氣•藥物依其性質,可分成寒、涼、溫、熱等四種不同藥性•主要依據藥物作用於人體之後,所發生的不同反應,和治療效果而確定•寒涼藥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的藥物,用於治療熱證•溫熱藥物–具有袪寒、溫裏、助陽作用的藥物,用於治療寒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為藥物四氣治療疾病的原則五味•藥物具有酸、苦、甘、辛、鹹等五種不同味道•主要是由味覺器官辨別而來•另一方面則代表針對不同病證的治療效果五味•辛味藥•解表發散:感冒、免疫系統桑葉、薄荷、杏仁、荊芥麻黃、紫蘇葉、羌活、獨活•通竅走竄:通鼻、醒腦、神經系統、循環系統辛夷、川芎、蒿本、菖蒲、蘇合香、細辛、麝香、桂枝、羌活、獨活五味•苦味藥•清熱瀉火解毒:消炎、抗菌、抗癌黃連、黃芩、大黃、黃柏、龍膽草、半枝蓮、龍葵、山豆根•燥濕:抑制分泌、整腸、止瀉、小便渾濁、白帶蒼朮、白朮、黃連、黃柏、木通、苦參、蛇床子五味•甘味藥•補養藥:增強體質人參、黃耆、茯苓、熟地黃、枸杞子、何首烏、山藥、扁豆、大棗、甘草•淡滲利濕:止瀉、利尿茯苓、薏苡仁、滑石、車前子、澤瀉、通草、豬苓五味•酸味藥•收斂固澀:止瀉、止汗、遺精烏梅、石榴皮、山茱萸、五味子、五倍子、金櫻子五味•鹹味藥•軟堅散結:袪痰、消腫瘤海藻、昆布、牡蠣•潤下通便芒硝歸經•主要以功效為依據,凡某藥能治療某臟腑經絡病變,即歸入某經之藥•肝經藥物:自律神經、貧血•心經藥物:循環系統、大腦皮質•脾經藥物:消化系統、水分排泄•肺經藥物:呼吸系統、免疫系統•腎經藥物:腎、泌尿系統、骨骼系統、內分泌系統、腦科升降浮沉•是指藥物作用的趨向而言•升浮藥物:主要向上、向外(發汗、催吐、升陽等)味辛甘,氣溫熱,質輕之藥物(如花、葉、及質地輕鬆的藥物)•沉降藥物:主要向下、向內(降氣、平喘、止吐、瀉下、清熱等)味酸苦鹹,氣寒涼,質重之藥物(如子、實、及質墜輕鬆的藥物)藥物基源•牛膝–懷牛膝:補腎強筋為主–川牛膝:活血化瘀為主•黃耆–北黃耆:正品,補氣力較強–晉黃耆:補氣力弱,藥膳調理用•五加皮–刺五加:提升免疫力–五加皮:強筋健骨藥物炮製•牡蠣–生用:重鎮降逆–煅用:收斂、收澀•甘草–生用:調和諸藥–炙用:滋補•白朮–炒白朮:補氣收澀–生白朮:燥性較弱,補脾氣陰藥物劑量•依君臣佐使、病情輕重而權變•外感宜輕靈•升降浮沉•一般劑量以三錢為主•金石類劑量宜重,花類宜輕•細辛:不可輕用–單用不過八分–根以上:馬兜鈴酸方劑的基本觀念方劑•方劑,是由二味或二味以上的藥物配合在一起應用,但又不是藥物的重疊,而是有一定的組織原則和方式•藥物經過有條理的配伍,可以調和原來各藥的偏性,更能全面的照顧病人的全體方劑組成的原則——君臣佐使•君藥藥方中治療主病或主症,解決主要問題的藥物•臣藥藥方中加強君藥療效,或解決次要問題的藥物•佐藥藥方中協助治療兼症或制約君藥的副作用•使藥藥方中調和諸藥,或糾正偏性、毒性的藥物,或引經藥君臣佐使•君藥–處理主要問題•臣藥–加強君藥療效、處理次要問題•佐藥–輔助療效、減少副作用•使藥–引經藥、調和藥四君子湯之君臣佐使•人參:君藥–處理主要問題,大補元氣•白朮:臣藥–加強君藥療效、處理次要問題,補脾胃•茯苓:佐藥–輔助療效、減少副作用,補脾胃•甘草:使藥–調和藥四物湯之君臣佐使•熟地黃:君藥–處理主要問題,補血填精•當歸:臣藥–加強君藥療效,補血活血•芍藥:佐藥–輔助療效、減少副作用,滋陰血•川芎:使藥–引經藥,活血行血藥物的配伍關係•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單行、相須、相使•單行–不用其他藥物輔助,靠單味藥就能發揮作用•相須–兩種性能相似的藥物合用,可以互相助長療效,發生協同作用–黃柏、知母;人參、炙甘草•相使–兩種性能不同的藥物合用,能相互促進,提高療效–黃耆、當歸相畏、相殺•相畏–兩種藥物合用,其中一種藥能抑制另一種藥的烈性或毒性–生薑、半夏•相殺–一種藥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不良反應–生薑、南星;綠豆、巴豆相惡、相反•相惡–兩種藥物合用,能互相牽制而使作用降低或消失療效–天花粉、乾薑•相反–兩種藥物合用,可能發生不良反應或劇毒作用–甘草、甘遂十八反•烏頭反半夏、貝母、瓜蔞、白芨、白蘝•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蘆反人參、丹參、玄參、沙參、苦參、細辛、芍藥十九畏•硫黃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牙硝畏三稜•烏頭畏犀角、人參畏五靈脂•肉桂畏赤石脂妊娠禁用藥•巴豆、蘆薈、番瀉葉•芫花、甘遂、大戟、商陸、牽牛子•瓜蒂、藜蘆•鬧羊花•乾漆、三稜、莪朮、阿魏、水蛭、硭蟲•麝香、蟾酥、穿山甲、蜈蚣、地龍、蛇蛻•水銀、砒霜、斑蟲、木鱉子、生川烏、生附子、生草烏、雄黃、硫黃、輕粉妊娠慎用藥•大黃、芒硝•桃仁、紅花、王不留行、乳香、沒藥、蒲黃、五靈脂、益母草、牛膝、丹皮、蘇木•冬葵子、瞿麥、薏苡仁•待赭石、磁石•礞石、半夏、天南星、犀角、牛黃、製附子、肉桂、常山、貫仲中藥煎煮方法中藥煎煮方法一、煎藥容器以砂鍋為佳,其次陶瓷、塘瓷、彩色鍋或不銹鋼鍋均可;忌用鐵器或鋁鍋。二、煎藥一般用純淨冷水,不宜用熱水。三、滋補藥一般先用急火(武火),煮沸後,改用微火(文火);且不宜頻頻打開鍋蓋。發表藥宜全程以武火煎煮中藥煎煮方法四、煎藥方法:先將藥物放入鍋內,加入足量冷水浸泡約20分鐘,再行煎煮。一帖藥可煎兩回,煎時水約蓋過藥面;頭煎,約可用三碗水煎煮一碗半。(感冒藥約需20~30分鐘;補養藥約需40~50分鐘);次煎,約可用兩碗水煎煮成八分。3、將兩次煎液混合後,再依處方等分服用。4、未服用之煎液,宜放置於冰箱保存,待飲前再行加溫。中藥煎煮方法五、一般一日一劑,分早、晚或三餐各服一次;其他則視病情需要,依處方另行增減。六、藥物宜在飯後一小時溫服;滋補藥物宜在飯前服用;對胃腸刺激藥物宜在飯後服用;瀉下、驅蟲藥物宜在空腹服用;安神藥物宜在睡前服用;特殊情況宜遵醫囑服用。七、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之品,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八、尚未用到之藥物應包妥置於冰箱冷藏,以免發霉或變質。劑型、服用方法•湯劑、散劑、丸劑、酊劑•熱飲、冷飲、鹽水送服、茶水送服•啜服,中病即止湯劑•把中藥用水煎成湯液,去渣溫服。•大部份中藥多屬植物,水煮可使有效成份溶於水,在服用後易被吸收,作用比較快,靈活處方,適應各種病情,為最常用的中藥劑型。•缺點為煎煮不方便及兒童服用不便。丸劑•把中藥研細,以水冷或以蜜和,或粉糊,製成圓形粒狀。•便利服用,一般多用於慢性疾病。•丸藥可久儲存,且可隨身攜帶,較為方便,也可供急救用的開竅回甦藥。散劑•把中藥研成粉狀細末,直接使用。•散劑吸收的難易度,介於湯劑和丸劑之間•由於散劑比湯劑易於保存,對有些中藥的藥效成分屬於揮發油者特別適用;因此,較常用於感冒及胃痛等急性病•內服散劑,可以開水送服。•外用散劑可用外科、傷科及喉科。膏劑•將中藥煎煮取汁,濃縮成半固體。•內服膏劑,是把中藥濃煎,去渣後再緩火濃縮,加蜂蜜等濃縮成膏,用時以開水沖服,適用慢性滋補調理。•外用膏劑,有外用膏藥和油膏,多數以麻油或蜂臘作賦形劑。丹劑•泛指經過提煉或精製的丸或散•可內服或外用•適用於急慢性疾病及外科疾病。酒劑•將中藥浸入酒內,經過一定時間,然後去渣飲酒•由於酒性善於行散,通血脈,助藥力暢達全身,適用於風濕痺痛。藥露•是用蒸餾的方式,把中藥蒸餾成露•其氣味芬芳,作用如現今的芳香療法錠劑•將中藥研成極細末,用糯米粉或賦形劑製成黏性漿液調合成錠•每錠有一定的劑量,便於迅速取用。劑型的選擇•不同劑型的採用,主要根據病情需要而決定。•病起驟急,欲速取效,多用湯劑•慢性疾病,宜久服緩治,多用丸劑或膏劑•散劑的功效,比湯劑徐緩,較丸劑迅速•風濕酸痛,多採用酒劑中藥材介紹人參•人參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則性溫。•功能補五臟,安精神,健脾補肺,益氣生津,大補人體元氣。•紅人參補氣之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能振奮陽氣,適用於急救回陽。•生參較和平不溫不燥,既可補氣又能養津,適用於扶正袪邪。•白人參(也叫糖參)性最平和,但效力也相對地較小,適用於健脾益肺。人參•人參能增強大腦皮質興奮過程的強度和靈活性,提高對刺激的分析能力,從而增強條件反射。•有強壯作用,使身體對多種致病因子的抗力增強,改善食慾和睡眠,增加體重,減少疲勞•並有強心和促進男女性腺機能作用。•另外還有降低血糖、抗毒、提高對缺氧的耐受性等作用。人參•獨參湯或參附湯、生脈散,搶救各種休克•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錢。獨參湯等救急時,可用三錢至一兩。•凡肺氣壅滯、胸悶憋氣、表邪未解及一切實證、熱證均忌用。•如服人參後腹脹太甚者,可用萊菔子(白蘿蔔)或山楂解之黃耆•黃耆味甘,性微溫•入脾經與肺經,故能補益脾胃、呼吸系統、提高免疫功能治療所有虛弱性所引起的疾病。•能提升陽氣,預防感冒,固衛體表不受邪氣侵襲•也有利水退腫的作用、托毒生肌功用,癰疽傷口久不痊癒•用於自汗、盜汗、貧血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衰退及血虛之病症黃耆紅棗湯黃耆•黃耆對心臟有加強其收縮作用•黃耆具有擴張血管作用,並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及供給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也能降低高血壓、治療糖尿病、高血脂症、冠狀動脈硬化以及心肌梗塞等症•有治療尿蛋白的功用,對於腎炎也有相當療效•研究得知黃耆具有保護肝臟,並對許多種細菌有抗菌之作用。•內服:煎湯,3~5錢(大劑1~2兩)•實證及陰虛陽盛者忌服白朮•白朮味甘苦,性微溫。•功能健脾燥濕,益氣生血,和中安胎。•本品可使胃腸分泌旺盛,蠕動增速;可使血循環增快;還有降低血糖和利尿作用•用量一般為一錢半至三錢。重病或需要時,也可用到五錢至一兩左右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主要功用有三:1.利水除濕;2.寧心安神;3.益脾止泄•用量一般為三、四錢。茯苓皮可用五錢至一兩•陰虛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滑精者亦須慎用茯苓糕山藥•山藥味甘性溫。•功能補脾胃、益肺氣、強腎固精、治帶下。•用以治療糖尿病、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表現為消渴證者),可取得一定效果。•用山藥時,有時可產生氣壅、腹中脹悶、食慾不振等副作用,這時可配用一些陳皮,以防其副作用。•用量一般為三錢至七、八錢。必要時也可用到一兩多。腹脹、中焦滿悶者,不宜用。山藥山藥蔬菜湯山藥南瓜球蓮子山藥粥甘草•甘草性味甘平。•主要用為補脾、清熱、解毒、緩急、潤肺及調和藥性之藥。•甘草在各類藥力中,能使各藥互相和諧而無相爭之弊,所以前人稱它能“調和百藥”。•用量一般三分至三錢。•脾胃有濕而中滿嘔吐者忌用。甘草•長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腫、高血壓。•本品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近代研究證明甘草流浸膏能抑制組織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可用於胃潰瘍病的治療。•有類皮質激素的作用,可用於阿迪森氏病,與cortisone同用,有互補作用。川貝甘草茶薄荷甘草茶洛神甘草茶•洛神花30克,甘草3片、山楂20克、水1000cc、冰糖適量。當歸•當歸味辛甘、微苦,性溫。•是治療血分病最常用的藥。能使血各歸其所故名“當歸”•當歸頭和當歸尾偏於活血、破血;當歸身偏於補
本文标题:正确中药观念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