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上课用)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学习体验交流------生存的基本素质•人生的态度:积极;乐观;豁达;激情•生活的方式:规划;策略;努力;成功抓住现在就等于将拥有未来……..自己永远是命运的主宰……..只要心中有梦,生命里就不会缺乏美好和快乐……..学习方法介绍•总体思路:理解+识记+策略+技巧=成功真题与模拟题的练习可以给你考试的感觉……老师的帮助可以给你有价值的启示……合理的计划可以给你更多成功的概率……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__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__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1、前制度化教育:非正式、非正规教育2、制度化教育:19世纪下半期,学校教育系统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得到施行的学制《癸卯学制》。注意:《壬寅学制》是第一个由政府颁布但未得到施行的学制。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这是一种教育理念,认为制度化教育有弊端,教育应不限于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主张。如:库母斯、伊里奇等人。(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我国于1986年颁布第一部《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过一次。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1559年就颁布强迫教育法令。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学历教育:一般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录取入学的全日制脱产教育,毕业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结业可以获得结业证书、肄业可以获得肄业证书。不是学历教育的其它教育形式如培训、进修等一律称非学历教育。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1、古代教育(1)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各个国家学校教育古代中国夏代已有学校教育形态;西周时有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有“国学”和“乡学”之分,教育内容:六艺:书、数、礼、乐、射、御。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儒学、墨学当时为显学。汉代:董仲书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1905年被废除。古代印度:教育被控制在佛教和婆罗门教手中,将人分成四个等级,教学活动背诵经典、钻研经义。古代埃及:宫廷学校、文士学校,以吏为师,以僧为师古代希腊、罗马:贵族子弟在家上学,贫民子弟进入私学,学习拉丁文和修辞。古代雅典:注重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方法灵活古代斯巴达:培养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2、文艺复兴后欧洲的教育反封建、反神性;提倡科学理性;个性解放;平等友爱、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人文主义的教育)3、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__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教育思想家。教育观点在《论语》中有充分体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性相近,习相远等。(2)墨翟:墨家思想与儒家有所不同,提出培养“兼士”的主张,既要懂科学技术和生产知识,又要能参政议政。注重文史知识教育、实用技术教育、逻辑学知识的传授(3)《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作者为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其中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学相长: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教师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及时施教原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谓之孙(顺序)学习观摩原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长善救失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原则:劳逸结合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喜欢辩论。“问答法”非常著名。三步: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助产术。先让学生承认自己无知,再经过反复责难得出明确定义和概念,最后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知识即美德”也是他提出的。(2)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对本体论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哲学家。认为教育是使人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的重要途径。教育思想集中在《理想国》一书中。(3)亚里斯多德:柏拉图的学生。提倡公共教育;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的思想;首次提出了按年龄来划分受教育的阶段,以及各年龄阶段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一书中。“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二、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科的建立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中提出“泛智”教育,即把广泛的自然知识教给普通人。认为他的《大教学论〉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他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也是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人。法国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强调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主张要让儿童自然发展。瑞士裴斯塔洛齐提出和谐教育理论,主张德育、智育、体育一体化,塑造完整的、有个性特征的人。英国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培养有贵族气派,又有创业精神和才干和强健身体的人。强调德育首位。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教育理论专著。他首次明确提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强调教学中纪律和管理的重要性,对儿童可以采取惩罚和威胁的手段。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指: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主张。现代教育三中心是指:儿童中心、儿童的亲身经验中心、儿童的活动中心。注: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3、当代教育理论的多样化发展1901年,德国心理学家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他认为,应该从实验心理这角度出发,采用心理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1917年,克鲁普斯卡妮出版了《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这是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1930年,我国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全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1939年,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出版《教育学》,被誉为“当代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类。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一书,强调教学务必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972年,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出版《教学过程最优化》,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研究,认为应将教学看成是一个系统。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论述了教学与发展的因果关系,提出了教学的新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促进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理论: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质量和数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技术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第四节教育与文化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学校文化1、定义: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4)校园文化: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可以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课程亚文化、活动亚文化。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三、学生文化1、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2、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1、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向积极方面发展的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一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孟子的“性善论”,认定人性本善弗洛伊德:性本能论格塞尔:成熟论(2)外铄论荀子:性恶论,人生来没有道德礼仪的成分,要靠后天培养,“化性起伪”洛克:白板说。美国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的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小偷或领袖。”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都呈现一定的顺序。身体: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心理: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一般情感到高级情感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水平(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上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8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