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新课程标准解读裴建军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几方面修订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变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5.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几点修订2011化学修订版新课标从学科发展、学生认知和教师教学等因素综合考虑,注意遵循学科的逻辑规律、学生学习的可接受性,以及教师教学的适应性,加强科学性、趣味性和教学性。新课程标准几点修订一、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本次课标修订突出了能力为重。坚持能力为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例如,加强了探究教学的指导力度,将科学探究-核心知识建构-高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必做的8个化学实验等。新课程标准几点修订学生必做的8个化学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新课标为什么要明确8个学生实验。一是由于《标准(实验稿)》没有明确区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一些教师因为学生实验准备难,或是考虑安全性问题,就常常把一些有条件而且学生能做的实验改成教师演示实验。因此,学生进行实验、开展探究活动的机会并不多,实验教学弱化的现象还很普遍。二是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独特价值。三是大多数教师虽然认识到科学探究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面对实验室条件不足、实验仪器药品匮乏等困难,便显得束手无策,有心动少行动。四是以计算机模拟替代学生动手实验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新课程标准几点修订新课程标准几点修订二、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负担本次修订力求降低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使之更适合初中教学实际。删去了一些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降低了一些实验活动的要求,从而达到既合理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也不弱化探究要求的目的。“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修改了有关的探究案例,使探究活动的指向更为明确,要求更为合理。新课程标准几点修订三、课程内容变动不大,加强探究性和实用性“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为保证科学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次修订将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由3方面扩展到4方面,增加了学生必做的8个实验,强化“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课程目标相呼应,在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之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科学探究学习实例内容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修改了有关的探究案例,使探究活动的指向更为明确,要求更为合理。增加少量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加强实验的针对性。如增加了主题四(二):①实验:镁条燃烧、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新课程标准几点修订新课程标准几点修订四、突出基础性和时代性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社会发展新动向,恰当吸收科技发展的成果。修订应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本次修订从四个视角考虑学习情景素材的更新,即化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情景。每个主题(单元)增加的学习情景素材不仅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化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更贴近了实际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删去某些针对性不强的情景素材。如“红墨水的纸上层析”、“服装干洗”、“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照相底片的感光”、“光化学烟雾”等。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1.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加: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减少: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在知识之间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科学探究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2.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增加: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科学探究3.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本部分为新增加内容,其中包括8个实验。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科学探究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1.我们周围的空气知道----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学习情景素材增加: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氮气的用途。身边的化学物质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2.水与常见的溶液增加: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初步学会----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学习情景素材增加:自来水的生产工艺;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制取蒸馏水;太阳能海水淡化;食品中的乳化剂。减少:红墨水的纸上层析;服装干洗。身边的化学物质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3.金属与金属矿物知道----认识常见的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知道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认识----知道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学习情景素材增加:不锈钢餐具减少: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身边的化学物质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知道----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知道酸碱的腐蚀性。会----了解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方法。学习情景素材增加: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根瘤菌固氮;常见铵态氮肥的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身边的化学物质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增加: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学习情景素材增加:海水的主要成分;铁的几种氧化物。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2.微粒构成物质学习情景素材增加:“桂花十里飘香”;原子结构模型。物质构成的奥秘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3.认识化学元素记住----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学习情景素材增加: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物质构成的奥秘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增加: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一定条件下物质是可以转化”的观点。理解----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学习情景素材增加:充电电池和干电池;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减少:照相底片的感光;中国古代的黑火药。物质的化学变化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增加: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减少: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活动与探究建议增加:镁条燃烧、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学习情景素材增加: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物质的化学变化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3.质量守恒定律学习情景素材增加:铜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的变化;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物质的化学变化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活动与探究建议增加:实验氢气的燃烧;观察少量汽油、柴油、润滑油样品的燃烧现象,调查其用途。学习情景素材增加:氢能源汽车;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减少: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化学与社会发展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学习情景素材增加: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新型陶瓷。化学与社会发展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3.化学物质与健康学习情景素材增加: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如工业用盐的误用)。化学与社会发展新课程标准具体变化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学习情景素材增加:二氧化硫排放与“酸雨”;空气质量日报减少:光化学烟雾化学与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质疑解惑能力评价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自主互助能力强化演示,补充改进(1)第一单元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将少量研碎的胆矾放入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强化演示,补充改进(1)第一单元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改进: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现象更加的明显,可以将胆矾配制成溶液后,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用胶头滴管将配好的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试管中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会更加的明显看出:产生絮状蓝色沉淀。强化演示,补充改进(2)第三单元分子不断运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的用量也较大,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整个实验室中学生无法正常的呼吸。强化演示,补充改进(2)第三单元分子不断运动改进:将大烧杯更换成小烧杯、用矿泉水瓶盖盛装酚酞试液和浓氨水,将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能够节省药品,现象明显,而且保护实验室内的环境。强化演示,补充改进(3)第二单元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要求实验者将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如果塞不紧,由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内压会增大,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塞子就有可能被崩开,若学生做分组实验,危险系数就会更大,若更改为旧人教版教材的钟罩实验,又会有些麻烦,而且实验时间较长。强化演示,补充改进(3)第二单元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改进:在学习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我会选择教师演示教材中的实验,而学生的分组实验则更改为拓展探究:实验仪器和药品:放大镜,带有胶塞的玻璃注射器,白磷。强化演示,补充改进(3)第二单元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4)第六单元通过白磷燃烧前后质量不变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试验中白磷的引燃是由热玻璃管受热后实现的,上一版本是由热玻璃棒引燃白磷,两者虽都也能做成功,但由于白磷只有火柴头大小,体积很小,所以热玻璃管(棒)对准白磷引燃比较困难,而且引燃白磷后,塞上塞子稍微慢一点,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就或多或少逸出一部分,虽然天平由于精确度的原因不能称出,但这种现象会给学生造成生成物溢出后质量依然守恒的错觉。强化演示,补充改进(4)第六单元通过白磷燃烧前后质量不变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改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去掉玻璃管(棒),在锥形瓶底铺满细沙,放入一粒白磷,用实心塞塞紧锥形瓶,在酒精灯上
本文标题:新课程标准解读裴建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0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