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
1一、渔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一)定义渔药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水体质量,以及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所使用的物质”。(二)分类目前,渔药大多以其使用目的进行分类。大体可分8大类:1、环境改良剂以改良养殖水域环境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底质改良剂、水质改良剂和生态条件改良剂。2、消毒剂以杀灭水体中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氧化剂、双链季铵盐、有机碘等。3、抗微生物药指通过内服、浸浴或注射,杀灭或抑制体内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等。4、抗寄生虫药指通过药浴或内服,杀死或驱除体外或体内寄生虫的药物以及杀灭水体中有害无脊椎动物的药物。包括抗原虫药、抗蠕虫药和抗甲壳动物药等。5、生物制品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或生物技术制成微生物及其相应产品的药剂,通常有特异性的作用。包括疫苗、免疫血清等。广义的生物制品还包括微生态制剂。6、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利生菌、活菌制剂等,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从广意上讲,包括了益生素、益生元和合生元。也可以说是在微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改善和调理微生态,保持微生态平衡,调试水产养殖生物环境,提高其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养殖生产上实际应用的微生态制剂应包括活菌体、死菌体、菌体成份、代谢产物及具有活性的生长促进物质等部分。27、中草药指以防治水产动植物疾病或养殖对象保健为目的而使用的药用植物,经加工或未经加工,也包括少量动物及矿物。8、其它包括抗氧化剂、麻醉剂、防霉剂、增效剂、催产剂(激素)等药物。(三)特性药物按照其应用的范围一般分为三大类,即人用药物、兽药及农药。尽管渔药被包括在兽药之内,但渔药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应用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两方面。其应用对象主要是水产养殖动物,其次是水生植物以及水环境。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的药物与兽药以及人用药物的关系较密切,而用于水生植物的药物则多与农药有关。在渔药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水产养殖动物用药物,国内外对渔药的研发及应用主要集中于此。渔药可直接用于水产养殖体,但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施放在水中,因此,其药效受水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水质、水温等,这是与人用药物及兽药的较大差别之一。二、渔药购买(一)应购买《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兽药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渔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二)渔药的采购应到持有国家经营许可证的渔(兽)药经营单位购买。三、渔药鉴别(一)检查药品包装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渔药包装应当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附具说明书,并在3显著位置注明“兽用”字样。渔药的标签或说明书,应当以中文注明兽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含量、规格、生产企业、产品批准文号(进口兽药注册证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与贮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有商品名称的,还应当注明商品名称。(二)检查注册商标注册商标(图案、图画、文字等)通常标明在渔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并注有“注册商标”字样或注册标记。(三)查看“三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1、生产许可证:包括许可证编号、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企业类型、注册地址、生产地址、生产范围、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限等项目。2、批准文号:兽药类别简称+年号+企业所在地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序号+企业序号+兽药品种编号。格式如下:兽药添字(××××)×××××××××(兽药生字)品种编号(兽药字)企业序号省(自治区、直辖市)序号年号(1)兽药类别简称。药物添加剂的类别简称为“兽药添字”;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等的类别简称为“兽药生字”;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外用杀虫剂和消毒剂等的类别简称为“兽药字”。(2)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即核发产品批准文号时的年份。(3)企业所在地省份序号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由农业部规定并公告。4(4)企业序号按省排序,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由农业部公告。(5)兽药品种编号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由农业部规定并公告。3、生产批号:一般是由生产时间的年(四位数字)、月、日(各二位数)组成,有效期是从生产日期算起的。(四)目测鉴别渔药质量1、粉剂外包装应完整,装量无明显差异,无胀气现象;内装产品干燥疏松、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异味、潮解、霉变、结块、发粘等现象。2、水剂容器应完好、统一、无泄漏,装量无明显差异;瓶装瓶口应封蜡,容器内加规定的溶媒后应完全溶解;溶液应澄清无异物、色泽一致、无沉淀或混浊现象;个别产品在冬季允许析出少量结晶,但加热后应完全溶解。3、片剂外包装应完好、外观完整,内装产品色泽均匀、表面光滑、无斑点、无麻面、有适宜的硬度,并且经过测试其在水中的溶解时间达到产品要求。4、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运输。针剂透明度符合规定、无变色、无异样物,容器无裂纹、瓶塞无松动,混悬注射液振摇后无凝块。冻干制品不失真空或瓶内无疏松团块与瓶粘连的现象。四、渔药运输(一)运输或携带前,必须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见附件1),预知药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注意防潮、防爆与防火。(二)渔药在运输时最好使用单独或专用运输工具,不与人、畜禽、食品混运。(三)禁止混装不同类型的渔药,尤其是液体和固体渔药。(四)运输生物制剂时要注意温度,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运5输。一般来说,灭活菌、血清、诊断液在2~15℃条件下运输;活菌苗和弱毒疫苗在不超过10℃条件下运输;并避免阳光照射,即使是短途运输,也必须将疫苗存放在低温的广口保温瓶中。五、渔药贮藏(一)所购买的渔药尽可能在近期内使用,避免长久存放。超过有效期的渔药应予以销毁。(二)贮藏时注意渔药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其成分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并进行密闭、避光、低温以及上架、入柜分别贮藏,避免发生“错药”事故和安全隐患。(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所规定的条件或渔药产品说明书上的说明进行贮藏,特殊情况下也可因地制宜地分类贮藏,做到科学、安全、合理。(四)贮藏渔药的容器要符合以下条件:l、密闭将容器密闭,防止尘土和异物混入,如玻璃瓶、纸袋等;2、密封将容器密封,防止风化、吸湿、挥发或异物污染;3、遮光容器是指棕色、金属或铝箔袋等无色玻璃容器及其他适宜容器。(五)要注意保藏的条件,如温度、干燥等。一般来说,“阴凉处”是指避光且温度不超过20℃的环境;“冷处”是指温度在2~10℃的环境;“干燥处”是指相对湿度在75%以下的通风处。六、渔药的选用养殖者应根据所养殖对象的病原和渔药说明书来选用渔药或饲6料药物添加剂,所选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应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附件2)的规定,不得选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附件3),也不得长期贮存添加抗菌药物的饲料。在选用渔药前,首先对疾病进行诊断,然后从药物、病原、环境、养殖动物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考虑,准确选用渔药。诊断水生动物疾病应遵照以下程序:(一)采样1、发病水生动物选择患病而尚未死亡或刚死亡不久、症状又比较典型的个体作为诊断检查的对象,且不少于3尾;对不能立即确诊的疾病应保存好样本,可用固定剂和保存剂将患病动物的全体或部分器官组织或病原体进行固定和保存,以便作进一步的诊断。2、发病养殖水样在发病水生动物取样的同时,采取发病动物养殖水样,并立即分析。(二)观察与调查1、养殖的种类、来源、规格、质量状况和放养密度等。2、放养之前养殖设施及器具的消毒剂种类、质量、用量和方法等。3、投喂饲料的种类、来源、投饵方法、投饵量及残饵的清除情况等。4、水生动物饲养管理情况。5、有关的环境因素,如水源、水质、水温、底质、养殖水面周围的农田施放农药的情况等。6、观察发病和未发病养殖设施中同类和异类水产养殖动物的活动情况,如游动、摄食、栖息等。7、发病情况和曾经采取过的防治措施,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动物、病证与病情、死亡情况、采取的措施等。8、发病养殖设施的面积、结构、土质、水深、水色、透明度、进排水系统情况及有无气泡上浮等。(三)病原鉴别1、目测检查7(1)肉眼观察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体及患病器官(包括鳃)的颜色有无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贫血、肿胀、溃疡等病理变化,有无异物附着以及患病个体生长阶段和发育程度。(2)肉眼观察患病水产养殖动物体有无真菌或寄生虫寄生,如发现有寄生,应进行种类鉴定。2、显微镜观检(1)用镊子刮取皮肤、鳍、鳃等外部器官的粘液,或取其一部分患病组织,制成水浸片后用显微镜检查,查找病原并注意患病组织的病理变化。(2)观察有无真菌或寄生虫寄生,如发现有寄生,一般可从病原体形态上作出鉴定。3、解剖检查(1)目检解剖内部器官,先肉眼观察内部各器官组织的颜色和形状有无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肿胀、溃疡、萎缩退化、肥大增生、体腔积水等病理变化,有无寄生虫及其包囊。(2)镜检镜检各器官组织,首先从心脏抽取血液镜检,然后刮取体腔或其他器官腔中的粘液检查,对于肝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可取一小块组织用压片法检查,并注意有无病理变化和病原。4、病理切片检查取一小块患病组织或器官,经固定、脱水、包埋等程序处理后,将样品切成极薄的小片,再用相应的染色方法染色,以显示不同细胞和细胞的变化,然后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进一步观察需用电子显微镜)。5、PCR仪检测PCR仪检测技术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为对虾病毒病的诊断方法之一,对虾的白斑综合征等病毒性疾病以及其它已建立了PCR诊断技术的水生动物的疾病可用此方法进行诊断。6、核酸探针检测目前已有IHHNV、HPV等病毒的核酸探针杂交技术检测法可供检测。7、免疫学技术检测如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荧光、酶联免疫检测等技术可供选用。88、药敏试验检测对可能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可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鉴定、人工感染等试验后,再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检测。(四)多病原引起的疾病按病原数量的多少和危害性程度确定致病的主要病原,然后对症治疗。(五)选药原则1、有效性首先要看某种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一般以给药后死亡率的降低情况作为确定疗效的主要依据,另外,还必须从摄食率、增重率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以病理组织学证明治愈效果为依据。2、安全性在选择药物时,既要注意其疗效,又要注意其不良反应。虽然有的药物非常有效,但因其对养殖动物毒副作用较大或对人具有潜在的危害而不得不被禁止使用。3、方便性医药和兽药大多是直接个体用药,而渔药除少数情况下使用注射法和涂擦法外,大部分情况下是间接地群体用药,投喂药饵或将药物投放到养殖水体中进行药浴。因此,操作方便和容易掌握用法用量是选择渔药的要求之一。4、经济性从两方面考虑:①临床用药经济分析要分析用药后,养殖动物病害能否治愈;治愈后,养殖动物生长的快慢,产品品质,销售价格等,确定用药的经济性。能够不用药最好不用药。②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水产养殖具有广泛、分散、大面积的特点,总体药量较大,尤其是药浴法用药,应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原则下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六)给药途径选择1、口服法口服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等。此法常用于增加9营养,病后恢复及体内病原生物感染等,特别是细菌性肠炎病和寄生肠虫病。但其治疗效果受养殖动物病情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病重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对滤食性和摄食活性生物饵料的种类也有一定的难度。2、药浴法按照药浴水体的大小可分为遍洒法和浸洗法。根据药液浸泡的浓度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瞬间浸泡法、短时间浸泡法、长时间浸泡法、流水浸泡法。遍洒法是疾病防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浸洗法用药量少,操作简便,可人为控制,对体表和鳃上病原生物的控制效果较好,对养殖水体的其他生物无影响,是目前工厂化养殖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人工繁殖生产中,从外地购买的或自然水体中捕捞的亲鱼、亲虾、亲贝及其
本文标题: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