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拿来主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板书:课题、作者),完成本课教学需要2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拿来主义》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属于议论文。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此文选自于《鲁迅全集》第六卷,是鲁迅先生就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所撰写的一篇杂文。鲁迅的杂文具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能力目标: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德育目标: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学会用“拿来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思路;学习掌握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重难点的设置是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刚升入高中的一年级学生,对议论文的把握程度还只停留在运用引证和例证这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论证方法如较常见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还未掌握,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教法】提问式教法、课堂讨论法、诱导研读法。(教法主要是从学情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重难点明确,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学法】课前预习、课堂讨论探究、课后练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而且有助于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首先是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杂文,我想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请同学简介作者,教师补充背景。(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检查,能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生们在小学、初中阶段都对鲁迅及其作品有所学习,然而这又是他们第一接触杂文,并且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性,因此,我比较具体的讲解这篇杂文的创作背景。)三、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送去主义实质是闭关主义,媚外求荣,送来主义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词;5—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板书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及正确的态度,运用了比喻论证)第10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意义。四、学习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比喻论证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是本课时重点中的重点。对此重点的突破,我主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采用讨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交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一步:先搭知识台阶,由教师交待什么是比喻论证。(在此主要体现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第二步学生齐读8~9自然段,讨论这一部分论证方法(在此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为此,我精心设置了以下问题)1、对待文化遗产有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价的?采用什么论证方法;2、“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什么?对整个文化遗产是否一概而论,分为几类?分别如何对待?(用书上话回答)“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哪一部分?(问题设置原因:第1题是基础,从而进行知识迁移形成能力,而且为第2题搭台阶,逐层深入,再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并辅之以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步:明确比喻论证与比喻句、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判断下面这段话是否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对比中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辨析能3力。为了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争取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我还设置了课堂训练,以及时巩固教学成果。)第四步:课堂训练。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例如:观点——做事要有恒心,不间断,才能成功。论据——(1)滴水穿石(2)铁杵磨成针观点:1.客观环境往往对人有很大影响2.要掌握真本领必须勤学苦练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就不能成功4.学生往往越过老师,后人往往越过前人五、拓展延伸学生讨论分析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思维创造力,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六、小结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作业设计】1、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2、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3、请你就以下论题中,寻找有关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随笔。(要求:最好能运用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的方法)A、也谈“送去”B、“拿来主义”新说(作业设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分层布置,进一步完成知识迁移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板书设计】拿来主义鲁迅(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孱头错误的态度昏蛋废物(立)拿来主义鱼翅比喻论证鸦片正确的态度烟枪等姨太太(此板书简明扼要地将授课重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使学生对文内容一目了然)
本文标题:拿来主义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0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