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台湾及东海海区地科1班第三小组小组成员介绍及分工资料收集:1、区域环境特征:原嘉琪王路琪刘文娜2、舟山群岛及其渔业:陆成笑冯俊伟李健恒(09级)3、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张晶张文丽王晓4、台湾岛:高亚欣李洁李桦清主要内容一、区域环境特征二、舟山群岛及其渔业三、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四、台湾岛一、区位及环境特征二、资源分布状况三、台湾岛一、区位及环境特征东海位于24°N-34°N,120°E-130°E之间,是由中国大陆、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为我国的三大边缘海之一一、区位及环境特征海域东北至西南长约1300km,东西宽约740km,总面积达77×10000km2一、区位及环境特征东海绝大部分处于陆架区,大陆架由海岸向东南倾斜,平均水深349m,最深处为冲绳海槽,深度可达2719m。一、区位及环境特征东海在构造上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典型发育地区。海底地质与地貌一、区位及环境特征•东海区按其地貌特征,可分两大部分:浅海陆架地貌与半深海海槽地貌。陆架区以沉积作用为主,主要是的沉积地貌,而海槽区是只以内力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地貌为主,两者的分界地段是陆架的坡折带。海洋水文东海沿岸有长江、钱塘江、闽江等河川径流汇入,陆坡有强劲的黑潮过境,加上台湾海峡、对马海峡及冲绳海槽地形及海洋上空大气变化的影响,使东海沿岸和陆架水体的环流表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主要有黑潮、台湾暖流及对马暖流、浙闽沿岸海流。温度变化:冬夏季东海海面温度均成南高北低。一、区域环境特征台风北太平洋西部是热带风暴和台风出现最多的地区,强度也最大。东海是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强风、暴雨、风暴潮是台风影响该区域的三种主要方式。二、资源分布海洋空间资源与海洋运输(台湾及东海地区的五大港口)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舟山群岛及其渔业)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海洋化学资源及开发海洋动力资源及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及开发台湾及东海地区的五大港口•上海港宁波港厦门港高雄港基隆港中国主要港口列表上海港中国大陆第一大港,1、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无冰冻现象,全年可通航2、港口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便于基础设施建设3、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4、经济腹地宽广5、历史悠久,在20世纪初,就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上海港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港口。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港口岸线资源不足缺乏深水港洋山港洋山港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位于中国上海外海、杭州湾口的浙江嵊泗崎岖列岛上的一个大型深水海港,是上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部分位于大、小洋山岛上。宁波港宁波港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适中,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厦门港厦门港是一个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高雄港高雄港位于台湾岛西南端,为全省最大的商港,也是军港和渔港,扼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交汇之要冲,是美、欧、亚海运必经之道。基隆港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海上门户。基隆港在60年代前一直是台湾最大的港口,目前仍是仅次于高雄港的台湾第二大港。基隆港位置处于东经121度44分与北纬25度9分交叉点。舟山群岛二、舟山群岛及其渔业主要岛屿有舟山岛、岱山岛、朱家尖岛、六横岛、金塘岛等,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为502.65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岛。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舟山渔场二、舟山群岛及其渔业舟山渔场是中国沿海十大渔场之一,为中国最大的渔场,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其主要渔产。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1.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2.有长江水流入,带来了大量养分;3.有台湾暖流和沿岸流在此交汇,使水流搅动,养分上浮;4.除渔场形成原因还有上升流,纬度因素,季节温差等。5.市场,技术,政府政策等。二、舟山群岛及其渔业鱼期与鱼汛•主要鱼期:舟山渔场11月至翌年1月。•主要渔汛:本世纪始到70年代末,春季有小黄鱼汛,夏季有大黄鱼和乌贼汛,秋季有海蜇汛,冬季有带鱼汛。二、舟山群岛及其渔业存在问题•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东海的污染源:一是化工厂直接排放入海的含磷、含氮和含重金属废水二是农田受雨水冲刷入海的农药三是下水道入海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三、台湾岛•地理位置重要: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岛面积约3.6×104,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自然地理结构1、气候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由北而南为21~25℃,7月平均约28℃,1月14~20℃。年平均降水量东、中部在2000毫米以上,东北部的火烧寮多达6300毫米以上;西部沿海一带较少,多在1500毫米左右。台湾岛2.河流与水系•全岛河流共151条,以中央山脉为分水岭,分别向东、西流入海洋,大都流程短、落差大、多险滩瀑布,富水力资源,不宜通航。以中部浊水溪最长,发源于合欢山,西流入海,长186千米,流域面积3155平方千米。河长大于100千米的还有高屏溪、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大肚溪,皆西流入海。天然湖泊很少,著名的有日月潭。台湾岛3、地貌和土壤岛上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2/3,主要分布于岛屿的东部和中部。自东向西有台东、中央、玉山、雪山和阿里山5条平行山脉,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以中央山脉为主分水岭。平原多在西部。台南平原最大,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面积达4550平方千米,为岛上农业兴盛、人口密集、城镇较多地区。南部屏东平原和东北部宜兰平原亦为重要农业地区。台湾岛社会和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历史台湾原本是一个资源匮乏、市场窄小、经济水平极低的地区,那么他是怎么成为如今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高科技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呢?台湾岛1、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2、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0年)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3、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年)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4、经济转型时期(1986年至今)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扩大贸易市场,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台湾岛台湾是全球第16大经济体系,早年特色为中小型企业众多,经济结构已经由高科技产业取代原先的劳力密集工业,且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52年的35%下降到2%。至今形成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合计比例过半的形势,但也面临传统产业快速外移(特别是中国“磁吸效应”)的问题。二、经济结构:工业主要有制造业、电力业、矿业和建筑业4大部门,以纺织、电子、化学、食品加工等项为主,同时发展以进口原料和出口加工产品工业。造船业战工业发展比重很大,全年造船61.5万载重吨(1990)。台北县石门乡和万里乡、屏东县恒春镇建有核电厂3座,其装机容量占全岛电力1/3。原油产量不足需求量的1%。1、工业2、农业1、耕地面积大,生产甘蔗和茶叶,稻谷其次。台湾四季鲜果不断,有“水果之乡”之称。2、森林分布广,“台湾五木”——红松、扁柏、香杉、台湾杉、肖楠,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良材。谢谢
本文标题:台湾及东海海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1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