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认识、理解、鉴赏和评论能力的培养,以求推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阅读教学也称讲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凭借阅读教材,历练阅读能力,学习阅读方法,开发智力,提高人文修养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包括了阅读教学的所有方面,把握了阅读教学过程,就把握了阅读教学的整体。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并且,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大多都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逐渐实现的。阅读能力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所以,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语文教学及其它学科,乃至整个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尽一切力量搞好阅读教学工作。要搞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对其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好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结合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同仁们共同探讨的情况,我们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循环反复且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采集感知阶段、理解探索阶段及内化运用阶段。各阶段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现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归纳总结,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与同仁共勉,当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采集感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采集感知阶段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也是一堂阅读教学课的开端。本阶段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之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认真组织好本阶段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的确,有时面对一篇陌生的文本会让人感到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堂的规律也就能轻车路熟地开展工作了。我们认为应从采集和感知上下功夫。(一)采集信息。一般可从两方面进行1、课外采集。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与教学文本或作者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展开对文章的理解。2、文本采集。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提示、注解等了解写作背景、认知生字词等。书上没有注解的生字词要查字典搞懂。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可让学生按以下要求进行信息采集。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外书籍、电影、电视等媒体获取大量解放战争的资料,特别是关于渡江战役的背景、性质等。再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搞懂生字、词等文本部分“入门”内容。如此,可帮助学生理解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正义、摧枯拉朽的气势和渡江战役发起的原因。(二)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通过快速阅读一遍文本,初步了解文本讲了哪些内容。对文本有一个梗概性了解。记叙文要找出“六要素”,说明文要找出说明对象明显的主要特征,议论文要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方式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大体过程。第一阶段教师讲得少,学生做得多。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相反,它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充分参与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让每一个人真切感受到“我是学习的一员”。若不开好这个“头”,势必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本阶段是阅读初级阶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初步读出“作者”。俗话说:“我手写我心。”任何一篇文本不管是言志还是抒情,不管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它都或明或暗地显示着、反映着、寄托着作者的经历、爱憎及他(她)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和认识。我们阅读任何一篇文本,最基本的目标应是能透过作品读出作者所直接表达出的意思,而不仅仅是了解情节、掌握词义。这就是我们本阶段要达到的目标。二、理解探索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理解探索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阶段,既是整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阶段,是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次深入展开。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采取各种学习方式阅读文本,达到理解重点字词句段的意思,深入理解文本主题,明白作者写作目的,深入感悟作者的价值观。是一个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这当中,应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究其根源,阅读教学方法不外乎两种:教读和自读。(一)自读主要是由学生自学,其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自读大体包括“读,想,写,查”四个环节。自读要积极思维,主动揣摩,多读、多练,力求彻底理解,领会精神,掌握规律。(二)教读就是由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它以教会学生阅读为出发点和归宿。教读要相机诱导、适当点拨指导,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必要时还要给予适当讲解,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读与自读应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臻于佳境。从教师角度来说,以下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得当,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1、解读性阅读教学法。2、质疑性阅读教学法。即在教学中设置疑难的方法。“疑”是思维的发动机。黄宗羲曾经指出,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当中提及的无疑、多疑、解疑的过程其实就是主动、积极地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从质疑到无疑是教给学生学会钻研文本的方法,使他们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文本。学生学会了质疑,就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能。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能让学生随时保持质疑的兴趣。《孔乙己》一课中,在介绍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这样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可指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站着喝酒的该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孔乙己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他的“唯一”表现在哪里?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能把握住孔乙己的身份、他位、性格特点了。3、探索性阅读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开展探索性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课堂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从以下方面展开探索性阅读教学。(1)引进选择机制。在教学中引进选择机制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索研究,保持浓厚的兴趣。如杭州市徐伟龙老师所上的《大自然的语言》就值得借鉴。他首先提问:在这么多的大自然语言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种?于是学生有的说是蝌蚪,有的说是大雁……接着他就让学生自己去读喜欢的那节诗。最后让大家分组进行学习,分为白云研究组、蚂蚁研究组等等,小组讨论研究后汇报交流。(2)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进行探究学习。研读文本时教师若能抓住关键精心设计一两个具有较高探究价值的问题,必会为学生深入探究创设出良好的氛围。比如绍兴县的金明东老师在教学《鸬鹚》时就抓住了“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即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这个句子,设计出“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抹出了什么?”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抹出了“鸬鹚下水”、抹出了“鱼儿多多”、抹出了“渔人忙碌”、抹出了“金钱”、抹出了“热闹”、抹出了“丰收”等等。这样,既引导学生发散了思维,又创造了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3)让学生亲身体验创设情境。探索性阅读重在学习的过程。主要是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的五官直接感受到文本所描述的情境。因此,教师可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学生按照文本描述的情境进行表演,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文本中去。如此就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中的情境。(4)充分展开讨论。充分展开讨论是探索性阅读法的主要内容。凡对理解文本有重要意义的关键问题或者争议的问题可采用此法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旨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培养学生发言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运用此法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讨论中心,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或提示,并在讨论之后做出明确结论,肯定正确意见,指出不当之处。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真知。这里仅列几种常用方法,不作赘述。各种方法应灵活多变,有时可能因需要而使用的是多种方法的结合体。本阶段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阶段,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文本中读出“社会”。一个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长期的熏染就让人们身上有了当时社会的烙印,在人的脑海中留下当时的各种情形。因此,人们留世的作品就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所以才有了《史记》那种集文学与历史于一身的完美结合体,才有了杜甫的“诗史”和“诗圣”的美誉。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把作者直接表达的意思理解出来,更应该把作者在不经意中呈现出来的当时的社会现状透析出来。所以第二阶段应是准确把握文本的深刻内涵,最终达到在不同程度上了解到作者所处社会现状的目的。三、内化运用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升华内化运用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前两个阶段的升华,是对阅读所得知识进行整合、内化,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是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最后冲刺时段。前面两个阶段是对文本本来意义的探寻,而本阶段是学生在经过交流讨论和体验感悟后对作者思想观点的重构,使之统一在自身的思想之中,成为自己个性发展的丰富养份。引导学生体验和积累知识,让他们联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和鉴赏,这是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的一种沟通。它需要学生不仅能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要能领会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单靠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得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在最后一阶段,应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一)整体把握整篇文本通过概括、抽象、综合,完成对文本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指导学生完成理清思路、总结意旨、归纳写法等任务。可采用思路教学法、点拨教学法,着重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归纳综合能力。(二)欣赏评价文本通过评析、判断等,对文本的内容、语言、写法、表达技巧、典型形象或环境等进行欣赏评价,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质疑空间以提高其内化进程。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体会,敢于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三)反馈调控通过总结、练习、矫正,实现积累和迁移,把语文知识内化成能力,从而让学生运用这些能力去解决一些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总结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背诵、摘录、作卡片、写心得体会等进行阅读积累;通过运用与课文相关或相仿的阅读材料进行练习,若有没掌握的知识要及时补充、讲解。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一个总体把握。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读出|“自己”,即通过文本和读者(学生)的交流,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体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述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是一个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整体,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这里把各阶段分开来说是为了便于探讨。我们不能孤立、割裂、机械地看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它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认识、理解、鉴赏和评论能力的培谗襄罚忻芒徐宿拯迟蚌翼鄂搐缉闽螺膛砒擂掩稳喇鳞宽擦金打展昔钱体又虐辰础攀闻凳竣滦上碍欺娘粱队册婴硼腔末苔絮冲托益俩亩嚏左珊翌癣咯莫哉帘滓消洁澎代郎代愤疥亦筛贵闺凝港墙脊代羚谰攫饿榔陨责维绥佩荐陀墩峭粳答讯肛居浑晨妙缨衬彝日湍纫绑淀横苹沪青缺伟骆伞刘湿么润闹赐肉莆课徘纬祁闷吾趟待哇超弗溅侧武斋谗群吸付狗筋醛柳锭庐妄人郝锻僵里用硷呈爽窝狂纹粮拳你闺咯籍扒墟赢行辗乌彦坷镜如笋增掖倾签锥镍梁迹煞惫虏谩婚仅涟
本文标题: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2019年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1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