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江西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江西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江西省卫生厅二00六年十二月八日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和保护人民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1年制订并下发《江西省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以来,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已经完成,全省中医药事业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实际,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订《江西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一、“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概况(一)中医药医教研体系进一步完善至2005年底,全省有中医机构100所,其中中医学院、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研究院各1所。县级以上中医院97所,中医病床(含中医科1000余张)10000余张。中医药人员18000人,其中高级职称者1800余人,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51人,省级师承指导老师95人,省级名中医165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12人,全省基层优秀中医294人。中医医教研机构占地面积由2000年的1800余亩增加到3500余亩;固定资产由6亿多元增加到21亿多元;业务用房由63万平方米增加到100多万平方米。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健全完善了全省中医药医教研体系,为保障全省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发展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十五”期间,实施“12358”工程,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中医院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至2005年,全省97所县级以上中医医院职工由2000年的13267人增加到14417人;病床由8365张增加到9062张;业务用房由54万平方米增加到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由5.2亿元增加到10.9亿元,其中诊疗设备由2.3亿元增加到6.2亿元。等级中医院由52所增加到70多所;国家重点专科、急诊科等建设单位由1个增加到21个;国家和省级示范中医院由12所增加到25所;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和重点中西医结合急诊科由34个增加到100余个。年门诊量由580万人次增加到656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由13.8万人次增加到22万人次;年业务收入由5.1亿元增加到11亿元;人均业务收入由3.8万元增加到7.6万元;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5.46亿元占49.8%,药品收入中,中药2亿元占36%左右。(三)中医教育迅速发展中医药教育以提高中医药队伍技术素质为核心,以正规学历教育为主线,以在职教育、师承教育为辅助,得到了迅速发展。全省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第三批师承30名继承人、省级第二批师承86名继承人的师承学习正在进行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6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正在研修;为乡镇卫生院培训提高中医临床技术骨干260多名,为以中医药为主的乡村医生进行中专学历教育培养300余人。江西中医学院现有占地2308亩,教研用房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余亿元,其中教研设备7358万元,图书资料93.6万册,专任教师640人。开设中医、中药、药学、针灸、骨伤、医药等20余个本科专业,硕士点19个,在校本科生近万人,硕士生和留学生800多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为大专。现有占地面积150亩,固定资产8000万元,其中教研设备近千万元。职工155人,其中副高以上教师51人。历年来已毕业学生8500多人。学校开设针灸、推拿、中药、护理等9个专业,在校生4500多人,其中大专生3000余人,中专生1500余人。该学校正以立足江西,服务全国,面向农村基层,面向中药产业,以大专学历教育为主,中专学历教育为辅的定位,努力建成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办学有特色、学生有市场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中医药科研取得可喜成绩“十五”期间,中医药科研以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为中心,在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传承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代疑难疾病、中医古籍整理研究、中药剂型改革及新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高层次级别课题及成果。“十五”期间,全省列中医药课题600余项,其中国家级52项、省级100余项、地厅级4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60多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20多项、地厅级30多项。其中槐定碱注射液为我省第一个化学一类抗癌新药,成果转让经费达2000多万元。至2005年底止,全省有中医药科研成果360余项,其中国家级20多项、省级30多项、地厅级200多项。江西中医药研究院现有占地14亩,固定资产近千万元,其中研究设备近400万元,职工148人,其中副高以上48人。设有中医、中药等5个研究所和一所附属医院,江西省“中药质量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中。在研课题2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十五”期间取得科研成果9项,其中省级7项。江西中医学院设有国家“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个。省级“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中药制剂研究中心”、“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等3个。“十五”期间,该院获课题121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级8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课题经费8296万元、课题成果转让收入2750万元、获省级以上成果奖28项,其中《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的研究》和《栝蒌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药材分子鉴定研究》分别获2001年和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农村和基层中医药工作成效明显至2005年底止,全省有樟树、新建等18个县(市)被列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建设单位,已有高安、余干等16个县(市)顺利通过验收,被授予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十五”期间验收的有金溪、吉安、修水、瑞金、都昌、婺源、南丰、万载、南昌、南康、新建、樟树、宜丰等14个县(市)。另有武宁、广丰等13个县(市)被确定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建设单位。通过先进县建设的单位,县乡村卫生网络中中医药功能明显增强,县中医院均达到二甲等级,其基本规模、综合功能、服务能力、两个效益均明显提高。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室、中药房和中医药人员,中医药服务量均达到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村卫生室均能掌握常用的中医药疗法为农民诊疗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了鼓励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中医人员,省卫生厅于2005年1月评选了傅东方等294名“基层优秀中医”进行表彰。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为农民服务,引进了山东省中医药适宜技术50项进行普及推广。据统计,全省有3万多名乡村医生接受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均能应用简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十五”期间通过努力,南昌市西湖区获得了“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光荣称号,为中医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探索了经验。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中的作用,吉安县、修水县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参与新农合联系单位。(六)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对中医药的科学价值,现实作用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在许多地方和层面还没有真正落实。中医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保护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得不到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不配套,影响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二是对中医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中医机构基本没有基建项目、国债项目等的支持,导致发展不平衡,部分中医机构基础薄弱、设施简陋、负债较多、功能不全、发展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三是中医机构办院方向不明确,特色优势发挥不够,中医临床阵地相对缩小,疗效相对降低,中医药治疗率逐渐降低,许多本来中医药有明显优势的临床领域逐渐丢失。四是科教兴业战略措施落实不够,中医药科研工作相对薄弱,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较少,中医药队伍临床技术素质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省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确定新思路,制定新战略,求得新发展。二、“十一五”中医药事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全面贯彻《中医药条例》和卫生、中医工作的方针政策,促进中医药事业与卫生事业、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中医药事业与人民群众需求的协调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业,人才强业,依法治业的战略,全力加强中医药队伍的临床技术素质建设,尽快形成新一代名中医群体。坚持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全面继承和立足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以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为出发点,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省中医医教研体系更加完善,结构更趋合理,基本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增强,广泛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农村中医药工作基础得到全面巩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实施“15245”工程。即免费为全省乡镇卫生院培训1500多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使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经过培训提高的中医临床骨干,1573个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要建成2个以上国家局级重点研究室或等级实验室,要建设形成20个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要建设形成200个有明显优势的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和重点中西医结合急诊科,通过各种途径培养2000名乡村医生获得中医中专以上学历;40个县(市)达到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标准,在新农合中充分发挥作用;大力推广普及50项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全省乡村医生都能较熟练地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三、主要任务及措施(一)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作用继续健全和完善以综合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个体中医诊所为框架的中医服务网络,重点是要做大、做强、做精一大批骨干中医医院,到2010年,全省要建设形成20个综合服务功能健全、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省中医院要建成中医特色优势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健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争取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进行建设。——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要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专科,改善就医条件,建设成为管理规范、功能健全、优势明显的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设区市中医医院未上划的要尽快上划市管,要建成专科特色突出、综合功能较强的中医医院,其服务能力、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综合效益应明显高于县级中医院,真正成为本设区市中医医教研中心和龙头,争取更多设区市中医院列入国家重点扶持建设项目。——县级中医医院要在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急诊,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适应当地医疗市场需求上下功夫。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医院要乘势而上,其规模、业务量和综合效益要争取达到或超过同级综合医院。少部分发展较为困难的县级中医院要深化改革,强化内涵,走出困境,迎头赶上。(二)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提高中医系统急诊应急能力“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到2010年,每个县级中医院都应建成一个急诊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急救能力较强的急诊科,使其成为区域医疗急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急诊急救工作。病床在100张以上的中医院要创造条件建设感染性疾病科。有条件的中医院,要建成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诊疗基地。要积极探索和参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萍乡市中医院要确保完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各项任务,探索总结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经验。(三)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十一五”期间,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的重点:一是构建“三名”工程,到2010年,每个中医院都要形成一批在
本文标题:江西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