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沈阳药科大学学科介绍
沈阳药科大学学科介绍研究生专业学科介绍药剂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剂学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几个主要学科之一,1955年院系调整时,以留英归国的著名药剂学家顾学裘教授为核心,进行本学科重组,使得本学科实力显著提高。主编了国内首部《药剂学》(第一版、第二版)和大型参考书《药物制剂注解》(第二版),造就了阵容强大的药剂学专家群体。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已形成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1.制剂技术与制剂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以控缓释为目的的造粒技术(球晶造粒技术、离心造粒技术、包衣技术等);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的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以微囊化、油性药物的固体化、中药浸出液的固体化等目标的喷雾造粒技术;固体物料的粉体学性质以及压缩成型性研究。特色:造粒技术,在一步过程中直接完成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速释或缓释微丸的制备,收率高。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内外领先,已申请专利和新药;离心造粒技术使颗粒球形化,具有外观美,收率高,容易包衣等特点;固体分散物的老化是一个难克服的问题,本学科已找到克服老化的方法,并制成难溶性药物的分散片及缓释制剂,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成果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有些制剂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审批生产;用喷雾技术制备肠溶性微囊(已申请专利、并获得中国优秀专利称号)、油性药物的固体化、中药浸出液的固体化等为进一步制备颗粒剂、片剂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婴幼儿服用的肠溶颗粒剂,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已经开始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粉体学研究固体粒子的基本性质,对固体制剂的量化控制、保证产品的重现性有着重要意义。2.研究方向名称:药物新剂型主要内容:渗透泵控释新剂型的研究:采用激光技术,在包有半透性薄膜的片剂表面上制成微小的释药孔,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释放出来,达到长效、稳定的治疗效果;靶向给药新剂型的研究:研制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热敏磁性脂质体、纳米超顺磁制剂等靶向给药新剂型,使药物直接到达并浓集于靶部位(病变部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粘膜给药新剂型的研究:利用鼻粘膜、口腔粘膜、肺粘膜、眼粘膜下丰富的血管,以人体粘膜作为给药新途径,使药物直接吸收入血治疗全身性疾病;透皮给药新剂型的研究:以皮肤为给药途径,利用高分子材料压敏胶将药物制成透皮贴剂的形式,辅以物理、化学促渗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治疗全身性疾病。特色:通过对渗透泵控释系统的研究,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赶超世界先进的制剂技术,目前已有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上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粘膜给药系统的研究,探索和开辟多肽类、蛋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的新途径;从70年代末开始并坚持二十余年有关脂质体的研究,在国内外率先将“139多相脂质体静脉注射液”转化为产品并应用于临床,对热敏脂质体、热敏磁脂质体、纳米超顺磁制剂的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从84年以来紧跟国际相关研究的前沿,深入研究药物的透皮吸收和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机理,成果卓著;主编或编译专著两本,并在国内首先将微渗析技术应用于透皮吸收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3.研究方向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剂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规律的科学,是现代药物制剂评价的基础。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新药研制必须进行的重要项目,国家新药审批办法规定,任何一种制剂投产前必须提供完整的药物动力学数据,以确定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临床药物浓度监测有助于指导合理用药,保证个体化用药的安全、有效。主要内容:研究化学药物及中药有效成份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问题;研究群体药物动力学的有关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研究普通制剂以及缓释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等问题。本研究方向自1996年以来,共发表相关论文近100篇,其中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63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30余篇。在这些论文中,含SCI收载期刊论文14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6篇,国内核心期刊药学学报论文13篇。此外,主编学术著作1部,参编2部。特色:近年来,生命科学的探索受到极大的重视并将深刻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作为生物医学的重要分支,药学科学的发展也反映了这一动向。其显著特点是:药学科学从以往以物质为中心转移到与生命科学的结合上来,这将深刻影响药物研制、临床实验及使用和机制探讨等各个阶段的工作。本研究方向将在这一重要转折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目前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新药物相关的药物代谢与动力学基础理论和新方法研究”将有力地推动药剂学科的发展。4.研究方向名称: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遵循中医药的基本理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较新的研究思路,在中药及其复方的剂型设计、工艺技术与生物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大川芎丸水凝胶缓释片剂、精制吴茱萸汤缓释片剂、复方丹参缓/速释给药系统、麝香保心pH梯度释药微丸、蛇床子有效部位透皮贴剂、灯盏花活性组分冻干粉针、天然生物多肽口服给药、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纳米化中药生物有效性、新型药用辅料粉状纤维素等的研究。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在全面了解与掌握传统中医药的基础上,以新颖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开展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研究,使本方向的研究在整体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研究起到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5.研究方向名称:药用高分子材料主要内容: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药剂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方向的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新辅料的开发和基础、应用研究;功能性高分子的合成及在药剂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特色:在“七五”及“八五”期间,本课题组成功研制了预胶化淀粉和泊洛沙姆,均获国家新辅料证书,这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近年来,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了作用更为专门化的辅料,在国内具有首创性,并接近或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天然高分子辅料衍生物的研究:β-环糊精衍生物的研究,成功开发的HP-β-CD已获国家新辅料证书,这一辅料的推广和应用将会解决许多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低的难题;甲壳素衍生物的研究,并成功应用于多种药物的缓控释制剂的开发;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功合成了pH-敏感波洛沙姆-聚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并应用于胰岛素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免疫修饰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为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思路;天然乳化剂的纯化工艺及应用研究,使得静脉脂肪乳的国产化成为了可能。药物分析学(省级重点学科)药物分析学是药学一级学科中6个二级学科之一。我校一直重视药物分析学科的建设,在几代教师的努力下,该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直位居全国先进行列。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了我国药物分析专业的首批硕士和博士。1996年本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1.研究方向名称:药物色谱和波谱分析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于药品质量控制的高效、准确、快速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等药物体内过程研究的灵敏、特效的体内药物分析新方法研究,用于中药和生物药物的微量活性成分的筛选、分离和结构确证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所涉及的技术包括现代色谱分离分析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核磁共振、红外、紫外等波谱技术、质谱以及色谱-波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本研究方向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薄层扫描三维谱研究”、“薄层色谱溶剂系统最优化方法研究”、国家科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10余项课题。正在进行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平衡条件下测定药物-蛋白结合作用的新方法研究”、“黄精中19种新甾体皂苷对心脑血管作用的研究”(合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中药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研究”等。本研究方向1996年以来共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载期刊论文8篇,主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1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3部,参编3部。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物分析学科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全面保证、控制和研究提高药品质量,研究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的过程,新剂型、新给药系统的不断出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以及生物技术药物的兴起,这些都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另一方面,当代色谱、波谱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如近20年来出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色谱与质谱、波谱的联用技术、超导核磁共振技术和各种色谱新技术,这些都为本研究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药物色谱和波谱分析这一研究方向的特色就是密切关注世界药学发展新趋势和分析技术的新进展,不断研究和开发现代色谱和波谱分析技术和方法,切实解决与药品质量控制和提高、与药学事业发展相关的分析技术和方法问题。本方向所研究课题均属药物分析学科的前沿课题和实用性课题。随着色谱和波谱技术的日益发展,随着药学各相关学科和我国医药产业的不断强大,现代色谱和波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方向对促进药物分析学科和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方向名称:计算药物分析计算药物分析方向是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中药化学质量的模式识别,该研究内容的特点是运用模糊数学、药理学、生药学、分析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组成一个系统方法,将中药的化学分析数据与药理学研究结果进行相关处理,确定药效物质基础,建立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方法,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奠定基础;本方向的另一研究内容是化学统计学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它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或产生、描述、分析、综合和解释以获得新化学知识或信息的方法。本研究方向的“中药化学模式识别的研究”、“固体制剂含量均匀度计量型检查方案的研究”、“应用复方制剂组分分光光度测定的统计模拟方法研究”、“中药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和“黄芪药效物质基础与其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等五项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本方向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先后应用于冠心苏合丸、六神丸、人参、贝母、板蓝根、淫羊藿、杜仲、积雪草、茯苓、龙胆、牛膝、黄芩、厚朴、熊胆和黄芪等化学质量的评价上,获得成功,所建立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在复方中药的优化和开发研究中“抗病毒复方中药开发研究”和“中药吴茱萸汤精制胶囊的开发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资助;用伪蒙特卡洛方法建立的“制剂含量均匀度计量型检查新方案”的效率居世界领先地位,被中国药典采用。本研究方向的各种课题均属前沿领域,在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中起着示范作用,定将为中药走向世界、服务于全人类做出重大贡献。3.研究方向名称: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规律的科学,药物代谢探讨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在体内以不同规模发生的生物转化,药物动力学的核心是阐明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基础性研究的突破,往往带来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进展。在这些研究工作中,首先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体内微量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分离、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药物代谢过程的选择性与分子识别规律,如研究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代谢的位点选择性与立体选择性、药物与葡萄糖苷酸的结合代谢反应、氨基寡糖类药物的结构与代谢产物、罗红霉素代谢的位点选择性与立体选择性等;另一主要研究内容是体内微量元素分析。研究方法和特色包括:用于生物样品中微量药物和代谢产物定性、定量分析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用于药物对映体选择性分析的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药物代谢模型的微生物转化法,包合物荧光法测定体内微量元素等。本研究方向自1996年以来,共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3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30余篇。在这些论文中,含SCI收载期刊论文5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药学学报论文8篇。此外,参编学术著作3部。药物化学(省级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几个主要学科之一,特别是1955年朱廷儒教授(原高教三级)从美国归国后,使本学科的实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
本文标题:沈阳药科大学学科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