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数学学科四年级执教教师:吴跃楠课题:认识三角形课型:新授课时:1教材解读: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八册73、74页内容。根据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便于学生观察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操作和实验,亲身体验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观察自行车、斜拉大桥、推拉用木条做成的三角形,四边形架等来了解三角形是稳定性,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重点为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稳定性,并会画高。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针对学生思维活跃、好动的特点,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猜想——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发现创造的教学模式中愉快地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稳定性。2教学难点认知三角形的高。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做三角形、四边形的硬纸条7根,铁钉7个、三角板。学生:三角板。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等教学板块教学预设课堂问题与原因分析第一版块: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融入课堂阶段师:请同学们来看这几张图片。师:说一说图片上分别是什么,你能在这些图片中找到三角形吗?学生上前指出,教师操作,课件显示相应的三角形。学生可能说到:●有一辆自行车,一个电线杆子,一个足球门,一个空调架子。●自行车的架子是三角形的。●电线杆架线的架子是三角形的。●足球门支撑它的架子和地面构成一个三角形。分析:学生能够看懂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能做简单的分析,并能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3第二版块:认定问题阶段●空调的支架是三角形的。……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下面老师把每幅图中的三角形画出来了,看看你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师: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还是挺广泛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师:有谁知道这些物体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说到:●自行车中的三角形铁架就把前轮、后轮、车座固定在一起,不容易变形。●电线杆上的支架,使电线不容易倾斜。●与地面构成三角形的足球门及简便又不容易倒。●空调支架可以把空调稳稳地固定好。●……(找出事物中的三角形,感受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为认识三角形的4第三版块:自主+合作,探稳定性积累直接经验。)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其他同学也要像他一样善于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师: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谈了这些三角形的作用。也就是在这些事物中,三角形都起着稳固的作用。那么三角形是不是有这样的本领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来检验一下。师:老师在课前做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现在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动手拉。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我在拉三角形时,拉不动,它没有什么变化,而拉四边形的时候,一拉就动了。●我发现三角形不会变形,四边形会变形。师:这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性——稳定性(板书)。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都使用三角形起稳固作用。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学生可能说到:盆架、衣服架、阳台下面现象:5索尝试阶段第四版块:反馈交流,达成共识的三角形支架、屋顶、人字形的房梁……(通过举例,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师: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图,这些物体都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你能从中找到三角形吗?课件出示。指定一名学生上前指。师:同意他说的吗?师:大家以后可以留意一下那些利用三角形起稳定的物体。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教师用课件出示三角形并标出顶点、边和角。师: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相框斜的支架与桌面形成三角形。●爬梯的支架是三角形的。●电线杆的斜架与地面成三角形。……分析:没想到学生能举出这么多例子,说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6第五版块: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每两条边的交点叫做三角形顶点,即三角形有3个顶点,另外三角形还有3个角。师:这三部分名称记住了吗?师:在三角形中,除了顶点、边和角以外,还有两个名称是同学们应该知道的,那就是底和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呢?黑板出示三角形:师:结合这个三角形我们来认识一下,首先我们先来找一个顶点,接着再找这个顶点的对边,然后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高。注意看老师示范,用三角板直角边与这条边重合,向顶点处平移,当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顶点重合时做一条垂线,最后标上直角标志。顶点和垂足之间的这条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7(教师需强调在画高时,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要与三角形的底边重合,并标上直角。)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具体看一看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定义。可以小声读一读,(出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这条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师:下面再来看一个三角形。黑板出示直角三角形。师:这个三角形中有一个是直角,你能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吗?如果学生能说出,教师标出底和高,如果说不出,教师介绍。师:在这个三角形中,组成直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所以其中的一条边看作底,另一条边就可以看作高。现象及分析:学生指出了斜边上的高,说明学生对一般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这个三角形有个直角,学生没有指出直角边为一条高,所以学生对高和底定义理解的还不8师:大家再来看这个三角形,可以怎样画高呢?出示钝角三角形。学生说,教师画,在锐角边上画高。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师:刚才老师对每个三角形都只画了一条高,那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谁知道一个三角形能画几条高呢?可以把你的想法与前后桌相互交流交流。小组内讨论交流,师巡视,个别指导。生:能画三条,因为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向对边画垂线,都可以得到一条高。师:你说的很有道理,你能上前给大家指透彻。现象及分析: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说明学生已经了解了9指吗?学生讲解的同时,教师板书示范。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怎样画高并且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高,下面老师考察考察你掌握了没有,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纸,试着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一条高。学生自己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成果。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道判断题。(课件出示)。师生交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希望你们在以后画高时也别出现以上错误。顶点和高的实际意义。问题及分析:在画另外两条高时,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使用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而利用斜边画,说明教师在讲解示范时还不到位,仍需进一步讲解实际定义10师: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我这里有把椅子,腿活动了,你们帮忙想想办法。学生可能说到:在腿和椅子面之间斜钉一根木条。师:为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椅子面和椅子腿之间斜钉一条木条,可以把面和腿固定住。●斜钉一条木条,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支架,把椅子就稳固住了。师:接着再来看下面的题。想一想,为什么风吹不动这扇窗户?(课件出示)师: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是怎样解决的?师生交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三角形11的稳定性解决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3题,按题目要求自己做一个标志牌,比比谁做的好。板书设计:三角形稳定性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通过低年级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就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要求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3、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其中,认识和会画三角形的底和高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一、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12巧妙地设计丰富的、适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活动,烘托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在这节课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的开始,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书本上主题图,从而引出了三角形。这样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产生了共鸣。在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拉三角形和四边形,有“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这节课中,讨论三角形的意义,画三角形的高,拉四边形和三角形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椅子,让长方形不变形,都是让学生在学生合作中完成。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三、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选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修理松动的椅子等,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出现的错误较少。我也结合三角板进行了说明,尤其是对两条互相垂直的边之间的关系做了强调。并且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成果。所以这次讲下来学生基本上都会画了,老师们也说进步了,我很欣慰。与第一次相比,老师们进一步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在讲重点内容画三角形的三条高在课堂上照顾面不广,个别辅导不到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方面还做得不够。如:修理椅子时,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修理方案,没有必要只局限在应用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种方法上。13
本文标题:认识三角形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2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