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骨科护理常规一、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二)脊柱及四肢骨折、骨牵引、石膏固定者均应卧木板床,以起到支持固定作用,防止骨折移位,防止发生畸形或加重损伤(三)四肢骨折病人应注意抬高肢体20°~30°,颈椎骨折抬高床头15°~20°,下肢骨折抬高床尾15~2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观察病人末梢循环,注意肢体颜色与温度;各种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高位截瘫病人,要按时翻身,翻身时头、颈、躯干成一直线,避免推、拉、曲屈、扭曲,以免椎体错位,加重脊髓损伤,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褥疮(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普通饮食,以利骨折愈合及组织修复,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氮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或形成结石(五)鼓励病人在可能范围内,多做肢体活动和床上活动,上肢骨折应练习手指握拳活动,下肢骨折练习提髌和足背屈活动,注意保持肢体于功能位(六)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普通饮食,以利骨折愈合及组织修复,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氮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或形成结石(七)骨科病人长期卧床,应鼓励及安慰病人,使之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对于恢复期,正确指导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注意功能锻炼及早恢复功能二、石膏固定护理(一)石膏绷带技术常用于下列治疗目的:1、保形固定:多用于裂纹骨折,为防止骨折出现移位,保证骨折顺利愈合,而骨折处的肢体和关节又要保持一种特殊体位,运用小夹板难以达到以上目的,而石膏托或石膏夹板能达到保形固定作用2、临时固定:有些骨折,经多次整复后对位不好,或肢休肿胀较重,需要先前以体肿胀减轻后再做进一步治疗。为防止肢体活动而引起骨折端移动、损伤周围软组织和产生剧烈疼痛,可以临时用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将患肢临时固定3、加强内固定的作用:有此骨折需要手术复位,用钢板或钢针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一起。手术后仍无原则石膏固定,目的是加强内固定物的作用,以利骨折愈合4、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后,伤口换药要经常搬动肢体,这对骨折固定和愈合不利。为此,用石膏管形将患肢固定,在感染伤口处开一个“窗口”,把伤口暴露出来,既可方便换药,又保证了骨折固定(二)注意事项1、凡新上石膏病人应进行临床交接班,倾听病人主诉,并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遇有血液循环障碍,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2、石膏未干前搬运病人时,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注意保护石膏,不要变形与折断3、石膏包扎不宜过紧而产生压迫感,将患肢抬高,预防肿胀、出血,上肢可用枕垫垫起,使患肢高于心脏15cm,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三)预防褥疮1、经常观察和检查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肤,石膏边缘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处,每日按摩2次以促进血循环,检查有无水肿、擦伤等早期褥疮症状,防止褥疮形成2、要加强按摩,每日2次用手指蘸50%乙醇伸入到石膏边缘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四)出血观察1、石膏里面切口出血时,可渗到石膏表面,出血多时可沿石膏内壁流到石膏外面,污染床单,所以除了观察石膏表面外,还要检查石膏边缘及床单位有无血迹2、为了判断石膏表面上的血迹是否在扩大,可沿着血迹边界用铅笔做记号,并注明时间,如发现血迹边界不断扩大,应报告医师。驼用石膏绷带固定技术是治疗骨折的方法之一,由于它的可塑性好,能更好适应人体的各种形态,固定效果可靠,因此应用非常广泛。应用时,根据需要固定肢体的长度,将石膏绷带制成条状,放在温水中浸透,取出后把水挤干、抹平,贴敷在肢体上使其和肢体内外形相适应,再用纱布将石膏绷带条缠绕在肢体上,保持不动,5-15分钟后,石膏凝固变坚硬即可,这叫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如将石膏绷带直接放在温水中浸透,取出将水挤干,直接缠绕在肢体上,待石膏凝固变硬后即可,这种方法叫石膏管型固定三、腰椎间盘突出护理常规(一)术后护理常规:1、执行硬膜外麻醉后及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介绍手术情况、护理内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识,使病人及家属对术后护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在需要时给予止痛剂,尽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安慰病人及家属,随时提供治疗信息让其了解恢复情况,解除恢复期的各种顾虑3、合理膳食,增强营养,饮食为普通饮食,多进高纤维的饮食,如:水果、蔬菜等,少食易产气的饮食,如:牛奶、甜食等,保证睡眠4、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情况,鼓励自解小便,必要时导尿,术后平卧6小时,定时更换体位,重点观察神经根症状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由主管医生和护士解释原因并及时处理5、让病人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介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动活动双下肢关节肌肉,做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周后行腰背肌锻炼;坚持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二)出院前护理常规:1、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境2、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功能锻炼后有无不适,功能锻炼坚持3个月以上3、掌握下床活动的正确姿势,注意坐、行走及劳动姿势4、给予出院指导,并嘱定期门诊复查,需继续治疗者应解释原因消除顾虑四、颈椎病护理常规(一)术后护理1、呼吸道观察:术中牵拉气管易导致术后局部肿胀或渗血,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应督促患者深呼吸、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及吸氧2、体位:常采取平卧位并佩带颈领以固定颈部,翻身时保持头、颈、肩一条直线滚动式翻身,前路术者手术后6小时,若血压平稳可半坐卧位,次日可在床边坐起至室内行走,行走时颈部一定要制动,勿点头、摇头、仰头,转身时,头随身体一起转动,并有专人扶持,严防摔倒。后路术者,在刀口引流管拔除,无渗血、渗液的情况下再逐步坐起至行走3、饮食:前路患者因咽部肿痛明显,应给予温凉的流质,以后根据病人自己的消化能力和反应过渡到半流质直至普食。后路患者术后即可进普食,注意多食高纤维素高蛋白高钙饮食,保持大便通畅4、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观察四肢肌力、感觉,出现肢体发沉、麻木、疼痛,不能活动或肌力下降等,应通知医师观察5、保持刀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刀口感染,如渗血全部浸透敷料或大小便污染敷料,可进行刀口换药6、保持负压引流通畅7、术后及时协助排小便,避免出现尿潴留(二)康复指导1、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开始阶段做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和按摩,用双手鱼际对按摩部位施加较轻压力,由远端至近端,反复滑动,每天3次,每次20-30分钟2、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方法是:下肢先由足趾开始,依次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上肢依次为肩关节、肘关节、掌指关节,指腱关节伸屈,动作要尽可能使关节最大限度地展和屈曲3、保持良好姿势,培养正确的作息习惯,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练,防止复发(三)出院指导1、佩戴颈领3个月2、注意安全,严防摔倒及烫伤,颈部制动3、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豆制品)及新鲜水果、蔬菜,预防便秘4、3个月内,手不可提重物,6个月内,不从事重体力劳动5、3个月内复查五、小夹板固定病人的护理四肢骨折,特别是上肢和小腿骨折的病人,经整复及小夹板固定后不必住院治疗,可回家休养,但是对于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的观察护理仍然十分重要。病人家属如不了解小夹板使用后哪些情况是正常的、哪些情况不正常、应注意些什么,势必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后果,因此对应用小夹板固定的病人,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必不可少:(一)注意肢体血循环,如果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将会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肢体残废,因此要密切观察以下情况的出现:(1)肿胀是否加剧(2)疼痛加剧(3)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检查时可触摸手腕处的桡动脉或脚足背动脉(4)手足麻木,针刺反应迟钝(5)伤肢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6)手脚苍白或发青(7)手足温度比健侧低或冰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说明肢体有严重的循环障碍,应马上调节小夹板的松紧,如松解小夹板以上症状仍不缓解,就必须全部解开小夹板布带放松夹板,将病人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处理(二)调整小夹板松紧度,由于骨折复位后3-5日肢体肿胀,小夹板显得过紧,等肢体消肿后,夹板又会变松。夹板过紧,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过松则起不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因此,病人家属应该每日观察,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使其能达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又不造成血循环障碍。其方法是用手捏起捆绑小夹板的绳带,在夹板上来回移动。如绳带移动同谋能达到一厘米,说明夹板松紧合适,如果绳带移动范围过大或不能移动,则说明夹板捆的松紧不合适了,调整时不要把4根绳带一齐松开,以免造成骨折部位外压力突然减退而使骨折再度移位,应该一根一根地调整,4根绳带都捆好后,再试其松紧度,直到满意为止(三)防止骨折再移位,骨折固定后短期内不可能愈合,此时如果受到外力的碰撞、冲击,很可能造成骨折再度移位,因此要加强对患肢的保护,防止受到外力的磕碰。上肢固定后要用3角巾托起,悬吊于胸前;下肢固定卧床时不易受到碰撞,但如果需要搬动时一家要有充分的托扶,以保证患肢局部固定不动。检查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也是防止骨折再移位的重要措施,为及时发现骨折再移位,骨折固定后的前2周内,每3-5天x线复查一次,一旦发现移位,要立即到医院处理(四)减轻肢体肿胀,骨折后支体肿胀是正常现象,一般在伤后3-5天达最高峰,以后人渐渐消肿。为了减轻患肢肿胀程度,可以调整患肢体位,要将伤肢抬高,不要下垂,至少需高于心脏水平,卧床病人受伤肢体可用枕头垫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要注意受伤部位远端肢体的活动,加强肌肉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也利于消肿,此外也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对消除肿胀也有辅助疗效(五)功能锻炼,骨折后伤肢长期固定不活动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粘连、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为避免这些情况,加快骨折愈合,保证肢体功能尽早恢复,骨折复位固定后就应开始功能锻炼,锻炼时要做到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六、牵引护理常规(一)定义牵引是牵拉的意思,要达到牵引的目的,在牵引的同时,必须有一个能与牵引力平衡的作用力相反的反牵引力。在临床牵引时,最常用的产生反牵引力的方法就是抬高床脚,使身体向着与牵引力相反的方向滑动而构成反牵引力(二)目的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2、牵拉及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症等3、矫正畸形(三)护理常规1、按一般骨科护理常规2、对新牵引的病人,尤其皮肤牵引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患肢肢端可因纱布缠绕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3、对皮肤牵引的病人,应随时注意胶布或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4、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0-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5、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1)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2)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3)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至头或脚抵住了床头和床尾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4)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在地上或旁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纠正6、预防并发症(1)预防褥疮:牵引病人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易发生褥疮,所以应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护理人员要在晨、晚间护理时,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搽涂滑石粉。如要帮助病人改变体位,应保持牵引方向正确,尤其是颈椎骨折,不得扭曲头颅,翻身时头部与身体保持一致(2)调节饮食,增加营养的摄入:由于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应多进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防止便秘(3)预防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由于牵引病人经常仰卧,容易引起排痰不畅和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引起坠积性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尤以年老体弱者更易发生,应鼓励病人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上身,以加强深呼吸,促进血循环,并有助于排净膀胱尿液(4)预防垂足畸形(足下垂):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由于位置比较表浅,容易受压,胖总神经受伤后,可导致足背伸无力,发生垂足畸形
本文标题:骨科护理常规.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5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