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最新中考语文复习方案】(新课标・江西)第25课时 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
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2014·南充(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阳光下看人韩志金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真题例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辨别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而中心论点的位置多在提出问题部分。分析文章第一段,即可判定中心论点。[答案]用人的正确态度是:从人的长处着眼,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2.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思路分析]如何审题审题要点要明确题目包含的要求:(1)答题的范围是“第②段”;(2)答题的内容是“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分析思路这道题考查学生辨别论证方法与分析其作用的能力。阅读语段,明确语段叙写的内容,并以此判别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则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语段阐述的道理。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如何答题答题依据(1)明确语段内容:叙写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的一件事,并揭示蕴含的道理。由此可判别使用的论证方法。(2)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把握语段阐述的道理,从而明确论证方法的作用。正确答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作用:用典型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的道理。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3.用简洁的语言理清第③段的写作思路。(2分)(★)[思路分析]如何审题审题要点要明确题目包含的要求:(1)答题的范围是“第③段”;(2)答题的内容是“理清写作思路”;(3)语言要“简洁”。分析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理清文本思路的能力。完成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第③段”,明确各语句的主要内容,并划分语段的结构层次;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各层次的内容,从而理清思路。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如何答题答题依据(1)划分语段的结构层次。“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是第一层,总写;“因为……缺点往往越明显”是第二层,分析原因。“用人就要破除……削足适履”是总结的语句,是第三层。(2)概括各层次的内容。正确答案指出“扬长避短”重在扬长;分析人的不同类型;明确要破除“任人唯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4.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3分)(★)[思路分析]如何审题审题要点要明确题目包含的要求:(1)答题的要求是“结合本文所讲道理”;(2)题目的要求是“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包括两方面,答题时只需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回答即可。分析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论点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完成此题,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领会作者阐述的道理;然后从文章的中心论点出发,阐述自己的见解。回答此类试题,要做到观点鲜明、正确。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如何答题答题依据文章阐述的道理是“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这样,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则要发扬与学习;看待自己或他人的短处,则要引以为戒,加以改正。正确答案略。(提示:可从正确利用他人和自己的长处,避开短处的角度作答;也可从对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全面、长远地看的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题型链接]1.[2014·齐齐哈尔](1)第⑦⑧两段能否调换?为什么?(2)我们都是小人物,也在时刻传递着“正能量”,请说说你在生活中的做法。2.[2014·宁夏]本文开头是如何引题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2014·河南]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2014·山西]文章结尾,长者嘱托“青年们,好自为之”,那么,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结合本文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5.[2014·福州]本文③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方法总结一、辨析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的特点,如举例论证,列举确凿的事例来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定律、公式、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其次,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需要掌握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如举例论证,使论证更为具体,增强说服力;道理(引用)论证,使说理更深刻、透彻,增加论据的权威性;比喻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易被人接受;对比论证,形成了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答题格式:这一段(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使得说理……(好处)。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二、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就是把论证的思路展现出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论证什么观点。答题的一般表述方式如下:首先,直接(通过……)提出(引出)……的论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举了……的例子或引用……的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了……的结论。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1.思路不明,找不到准确语词描述层次。应对策略:识记议论文的结构类型,并明确每一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懂得依据具体段落和上下文来分析。答题格式:首先,直接(通过……)提出(引出)……的论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举了……的例子或引用……的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了……的结论。2.解答拓展开放性试题,撇开选文,天马行空。应对策略: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弄清选文的观点是什么,然后联系观点分析或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1.感悟体会型。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启发、体会等。学生作答时应该紧扣文章的内容,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来作答。感悟和体会必须切合实际,切忌泛泛而论,夸夸其谈。2.看法评析型。这类题一般要求学生针对文章的观点或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文章的观点或问题,无论支持还是反对,答题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文章,并要联系生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即可。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随堂演练[2014·扬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底线冯骥才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随堂演练第25课时┃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选自2013年6月3日《今晚报》,有删改)真
本文标题:【最新中考语文复习方案】(新课标・江西)第25课时 辨析论证,理清思路,阐发观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6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