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专题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聚焦点一:自然资源的特征及主要自然资源的生产与消费(1)自然资源的特征特征表现开发利用要求分布的不平衡性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特征表现开发利用要求数量的有限性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利用的发展性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不要轻易开发(2)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土地资源为例)社会阶段主要生产方式数量对人类的影响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利用方式利用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采猎文明狩猎采集较小较大简单单一低较小农业文明种植和养殖较大较大中等中等较大,开始主动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工业文明蒸汽机的使用很大,并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含义和标准已变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多样化高很大,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日益严重(3)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况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特点总量丰富,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条件优越,类型丰富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①鱼类: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②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③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土地沙化严重③森林资源减少④草场资源超载①乱采滥挖②破坏环境③浪费严重①过度捕捞②海洋污染对策①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①依法管理②“开源”“节流”③建设保护①贯彻《矿产管理法》②合理使用③综合利用①捕捞结合②防治污染例题:资本拥有量和自然资源拥有量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情的基本数据。其中资本拥有量(K/L)=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拥有量(N/P)=自然资源量/10万人口×km2。下图反映的是中、日、韩、德四国的国情资料,据此回答(1)~(2)题。(双项选择)(1)图中序号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日本B.②是德国C.③是韩国D.④是中国(2)从图中可知,①国企业到④国投资办厂,主要原因是()A.资源丰富B.资本雄厚C.劳力丰富D.科技发达CDAC点睛:注意区分资本拥有量和自然资源拥有量的概念,这是判断国家的关键。思路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能力,以及学生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资源特征的认识和产业转移相关知识的了解。第(1)题:在中、日、韩、德四国中,日、德是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但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资源拥有量要比德国少,韩国经济较发达,但由于国土面积小,故资本和自然资源拥有量皆不及日本。中国由于国土面积大,资源拥有量比日、德、韩多,但经济欠发达,资本拥有量最少。故第(1)题选CD。第(2)题:与德国相比,中国承接其产业转移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故第(2)题选AC。规律技巧总结:1.能源资源分类(1)按照形成来源分类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能):a.直接的太阳辐射(狭义的太阳能)b.现代光合作用转化的太阳能——生物能c.古代动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d.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波浪能规律技巧总结:1.能源资源分类(1)按照形成来源分类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a.地球内部的热量——地热、温泉b.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裂变能和聚变能c.来自月球、太阳的引力——潮汐能规律技巧总结:1.能源资源分类(1)按照形成来源分类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a.地球内部的热量——地热、温泉b.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裂变能和聚变能来自月球、太阳的引力——潮汐能规律技巧总结:1.能源资源分类(2)按照性质分类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地热、潮汐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核燃料等规律技巧总结:1.能源资源分类(3)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沼气、地热、核能2.我国能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①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地区分布不平衡;③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1.6%;④能源需求增长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能源问题及成因①问题:a.石油供应紧张,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b.石油进口的可靠性差,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石油进口一半左右来自中东,1/4来自西非,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c.石油进口脆弱性强,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以油轮为主,大约占90%,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②成因:a.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b.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c.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d.能源勘探、开发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e.国际石油价格上涨;f.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a.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b.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c.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d.稳妥发展核电;e.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f.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g.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h.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变式训练1:(2011·徐州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3)题。(1)该自然资源是指()A.湿地B.油田C.冰川D.煤田C变式训练1:(2011·徐州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3)题。(2)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A.盆地和湖泊周围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D.高纬区和高山区D变式训练1:(2011·徐州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3)题。(3)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A解析:第(1)题:这是一幅变形的世界地图,看懂地图是解题关键。澳大利亚、非洲、北美洲的轮廓比较清晰,能够判读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规律是“集中在两极”地区,根据题肢内容,正确的选择冰川。第(2)题: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冰川的特性决定了其一定分布在温度较低的区域,即高纬度和高山区。第(3)题:且冰川的消融与气温升高有关,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轻易地判断第(3)题的正确答案是A。聚焦点二:自然灾害与全球气候变化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防御措施台风形成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①加强监测和预报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③建沿海防护林暴雨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防洪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防御措施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①改变农业结构②种植耐旱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④营造防护林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减弱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1.影响我国的几种气象灾害中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2.地震灾害与全球气候变化(1)地震灾害及其影响震级烈度定义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单位级度影响因素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分类依据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地震的形成机制(1)构造地震: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构造运动使岩石圈内的岩石产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岩石一旦发生破裂和错动,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2)其他地震:除了构造运动,外力作用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例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都可能诱发地震(2)全球变暖的影响后果及表现成因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水升温,海水受热膨胀极地增温,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变化农业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蒸发加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异常事件增加径流减少蒸发加剧3.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1)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强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2)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3)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2011·天津)图1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2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发生图1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图1图2B(2011·天津)图1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2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图1图2(2)图2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1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B.bC.cD.dB点睛: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思路点拨:图1中所示的两种地质现象为滑坡、泥石流,其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突发地震可以引起滑坡,连降暴雨也可以引起滑坡,地表堆积物多少不是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即选B。图2中四处房屋,位于阳坡(南坡)阳光射入时间长,同时位于山脊处受滑坡、泥石流威胁小,a、c、d三处房屋位于山谷处,易受滑坡、泥石流威胁,所以b处符合要求。规律技巧总结:1.自然灾害的发展有规律可循,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规律表现(含义)举例空间分布的规律性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害、不同的灾害组合和不同的灾害后果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主要分布在山区,洪涝、干旱、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规律表现(含义)举例时间分布的规律性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各种自然灾害总是表现出在某些时间发生或增多,而在另一些时间不发生或减少的不均匀分布现象,并且这种变动的时间间隔往往是有规律的,表现为周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的变化与太阳黑子变化的11年周期相关,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地震发生频率的变化存在活跃期和相对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成因机制的规律性成因机制的规律性的突出表现是“灾害链”现象,即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在它们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台风除带来大风外,还会带来暴雨,暴雨引起洪水和水土流失,暴雨和洪水引发泥石流和滑坡;滑坡和泥石流又可能阻塞河流,破坏堤坝,并造成洪涝灾害;洪涝灾害还可能引发作物病虫害和人畜瘟疫等灾害2.人类加重自然灾害的原因变式训练2:
本文标题:专题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7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