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背景: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全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写?“豆”喻谁?“萁”喻谁?“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实意是指什么?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注释持:用来。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lù):过滤。菽: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燃:燃烧。泣:小声哭泣。本:原本,本来。煎:煎熬。何:何必。相煎:指互相残害,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我们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去,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思想: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赏析: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兄弟的残酷迫害。表达了作者对兄长手足相残之举的痛心与悲愤之情。诗作寓意: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用一字概括。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河流名。涧:两山之间的小溪。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花瓣晒干可以食用。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月出:月亮出来。惊:惊动,惊扰。时:时而,偶尔。鸣:啼叫。注释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鸟儿不时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译文对偶的认识:赏析、思想:赏析: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思想: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诗词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作者用他全部的心神去聆听花落鸟鸣的之声。花开花落,原属于天籁之音,但因为“夜静”,更因为“人闲”,即人“心静”,所以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还是被诗人觉察到了。诗人不禁为这夜晚的静谧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本无声,而山鸟惊飞,仿佛月光洒下也带有嘈杂和刺激。可见这山中是何等的寂静!本诗以动写静,用声音来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七言绝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满江。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冰心:比喻心的纯洁。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注释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七言绝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写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因景生情,寓情于景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边一个人散步寻花解题:江畔独步寻花江畔:江边。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寻花:找到花仔细欣赏。注释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人名。花满蹊,指花多得已经占满了小路。娇:可爱的。蹊(xī):小路。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恰恰: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园子里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千朵万朵压枝低。花儿把花枝都压低了。留连戏蝶时时舞,欢快的蝴蝶在花丛时时起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恰恰地啼叫。761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言绝句。赏析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5.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石灰吟:石灰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击:撞击。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若:好像;等闲:平常,随便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人间:人世间。5.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被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赏析[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全不怕”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立议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6.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注释: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译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赏析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借扎根于石缝中的竹子那种坚韧劲拔的精神来表现诗人那种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ɡ)阳向洛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sì)、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词语注释⑴闻:听见;看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词语注释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jì)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判军的根据地。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却看:再看,还看。却:还,再。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⑻“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⑼便:就的意思。襄(xiānɡ)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ɡ)阳向洛阳。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
本文标题: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7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