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洛阳刘秀以恢复汉朝为名义起兵,扫平群雄,統一全国,公元25年称帝。他就是光武帝。定都洛阳,国号汉,历史上称为东汉。长安一.东汉建立1.时间2.建立者3.都城25年刘秀(汉光武帝)洛阳刘秀积极推行恢复国力的措施,令人民安居乐业,史称光武中兴。光武安帝灵帝明帝章帝和帝桓帝順帝献帝东汉国力25年——220年外戚宦官争权黃巾起义董卓之乱豪强割据全国大乱平定黃巾后,地方长官不交回权力,形成的局面。割据“千里无人烟”“白骨蔽平原”群雄割据曹操刘备孙权三顾茅庐龟虽寿(节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像》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唯才是举”经济上:实行屯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经济头脑。军事上:收黄巾,伐董卓,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的军事才能,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公元208年,曹操亲領大军进攻江南,打算统一全国。刘备和孙权決定联合对抗曹操。曹操20多万大军,与孙刘联军5万,在赤壁決战。今天湖北嘉魚县东北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意义以少胜多曹操失败,退回北方公元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皇,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pī)识图:ABC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吴发散思维你是如何认识三国鼎立这一历史现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或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观点一: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退步。观点二: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小组探究东汉疆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三国鼎立形势东汉①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②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局面和群雄割据相比有没有进步?说明理由。一、战争大大减少。二、三国相互牵制势力均衡,限制战争。各国发展生产。三、局部的统一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图示小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统一北方)刘备孙权努力发展联合攻曹赤壁之战(208年)魏蜀吴西晋东晋东魏北齐北魏西魏北周宋齐梁陈北朝南朝建立的时间:266年建立者:司马炎都城:洛阳统一时间:280年建立的时间: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建康420年刘裕两晋两晋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黄河流域乱如麻赵钱孙李要搬家据史书记载,自东汉三国以来,在各路豪杰逐鹿中原的同时,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同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北方人民面对着战乱和灾害等各种因素,也在思考着他们的出路……往哪儿搬?意见比较一致:往南方搬。理由是:①西、北方向,气候条件恶劣,中原人难以适应。②东方,战乱一样频繁。③惟一可行的方向是迁往江南,那里战乱较少,相对安定;气候条件好,适宜发展农业;地广人稀,获得土地的机会多。北方人民南迁4世纪南迁移民分布图据史籍记载,从东汉三国开始,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羯、氐、羌等,纷纷向中原地区迁徙。江南地区悄悄的发生了变化……鲜卑、公元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但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江南地区雨水充足,气侯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有多个政权建立于此,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富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江南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你能通过完成下列表格,找出具体的原因吗?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的技术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魏孝文帝(拓拔宏)(467----499年)《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即位时只有4岁,由具有汉族血统的冯太后辅政;太后想把她的小儿子立为皇帝,故意苦害文帝,寒天季节给他穿单衣,关在冷屋里,三天不给吃东西,对此文帝也不忌恨。1、社会背景2、主要内容3、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局面齐(北)魏公元493年,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洛阳平城请根据图片资料,说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他下令国人改穿汉人服裝,学习汉语,用汉人姓氏,鼓励与汉人通婚。胡床椅子方凳胡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改汉姓改汉服迁都洛阳与汉族通婚说汉话促进民族融合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变化汉族的变化改穿()改说()改姓()还提倡()和()通婚胡服胡床汉服汉语汉姓鲜卑族汉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人学习和吸收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也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三国鼎立的形成政权分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背景:过程:二、民族融合民族迁徙外族内迁北民南迁江南经济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文化的内容影响: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并为最终的统一奠定基础分裂中孕育统一的因素魏、蜀、吴的建立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赤壁之战知识巩固:1、将相关的内容连线魏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蜀孙权“三顾茅庐隆中对”吴曹操“经营江东”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A.曹操B.刘备C.老子D.孙权2.造成三国鼎立关键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牧野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3.三国鼎立局面的完全形成是在()A.220年B.208年C.221年D.222年CCD4、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羯B鲜卑C氐D匈奴C1、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光武帝D、汉质帝2、能够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的关键是()A、孙权和刘备的力量一直与曹操相当B、赤壁之战的结果C、曹操的力量不足以与孙刘联军抗衡D、官渡之战的历史影响3、_______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_________,东汉结束。________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________。________,孙权称王,国号_______,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CB220魏221蜀222吴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北民南迁后,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3、国家长期的分裂混战状态使人民渴望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本文标题: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7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