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老子与孔子的思想(一)老子1.老子其人:春秋时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哲学思想①提出“道”的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老子的道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是指世界的本原,它高于万事万物并凌驾于天之上。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界的规律▲道:句中第一、三两个“道”是名词,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第二个“道”字是动词,意思是“说出”。“常”指永恒的。▲名:句中第一、三两个“名”是名词,它的意思是“名称、概念”;第二个“名”字是动词,意思是“称呼、命名”。▲这两句话的意思了。即: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能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了;各种事物的名称都能够称呼它(都能够叫出名称来),但能说出来的就不是永远不变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②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有,对立的双方相互、相互。对立面依存转化3.政治主张:“”,反对用。无为而治严刑峻法4.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其所创立的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1.孔子其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二)孔子2.政治学说①“”的学说,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仁“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近、相趋、相合。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②“”,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③“”学,崇尚,提出“为仁礼周礼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克己复礼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维护表现为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内在道德等级秩序仁以维护西周贵族等级秩序为目的⑶教育成就私人办学②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③教学原则:“”等⑤学习态度:.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而不厌、不耻下问①兴办私学:④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等杏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对象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学习态度六艺贵族子弟:孟懿子、司马牛贫穷卑微:颜回、闵子骞、子路家境富裕:子贡、冉有天资聪颖:颜回、子游、子夏相对愚钝:曾参、子路贤明:颜回善辩:端木赐愚笨:高柴迟钝:曾参偏激:颛孙师鲁莽:仲由举一反三启发诱导学而不厌知之为知之不耻下问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能:②《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孔子的教育4.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②汉代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二、百家争鸣铁农具的使用诸侯争霸孔子讲学观察下面三幅图,说明它们分别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象?1.背景(1)社会变革教育: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私学兴盛分封井田经济:政治:思想家按照各自的利益和要求,提出主张(2)现实需要: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儒家:孟子、荀子亚圣孟子孟子①政治上,主张实行“”,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观上,主张“论”③经济上,给人民土地和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仁政行善荀子②伦理观上,主张“论”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王霸德治法治王道、霸道分别指儒家、法家性恶①政治上,主张并用,与相结合荀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一些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主张“君舟民水”(2)道家:庄子主张:①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②主张顺从,安于.③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的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④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不能战胜自然命运现状相对主义强调真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夸大真理的相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庄子的相对主义,属唯心主义体系,但他觉察到了认识的相对性,指出了物质的不确定性,对后来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启迪作用的。墨子、、、、尚贤等墨家代表:墨翟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学派之一兼爱非攻节用薄葬影响:主张:韩非子代表:韩非子法家主张①认为社会不断变化,主张按需要进行改革②主张“”治,提出、、三者结合③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法术势影响: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3.百家争鸣的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军事、外交、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时间:西汉武帝时思想主张①宣扬“”②提出“”、“”学说③认为“”是万古不变的真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天人感应:中国古代神学术语。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④提出“”和“,”的主张特点:以为中心,杂以等学说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宗法思想阴阳五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译文:《春秋》推重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如今老师所述的道理彼此不同,人们的议论也彼此各异,诸子百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意旨也不一样,所以处在上位的人君不能掌握统一的标准,法令制度多次改变,在下的百姓不知道应当怎样遵守。臣认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邪僻的学说消失,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令制度就可以明白,人民也知道服从的对象了。建议:“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对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也扼制了其他学说的发展,加强了思想控制。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需要,提出了什么建议?你如何评价?“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知》西汉董仲舒君民“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子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阴兼功于阳,地兼功于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与天。”——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三纲五常影响:①董仲舒的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有积极作用;②适应了的需要,为汉武帝所接受,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本文标题: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7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