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文]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了部分《论语》经典名句。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儒」的演变西周末年,周王室衰落,社会秩序崩溃,「儒」渐渐丧失原有的地位,流落民间。由于他们都是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所以还可以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以教书、相礼谋生,成为社会上最早一批从事自由职业的文化人。他们有专门的服饰,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和专业,例如看风水、操办丧事等。儒家与儒学的形成儒家是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学是儒家学派所持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体系。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间的「儒」,他以自己的礼制、六艺知识,传授弟子,创立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范畴的思想体系,教人做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的学说在春秋时代,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儒」的由来「儒」在古代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人。在西周以前,「儒」是官府的官员,身份崇高,他们掌管教化,通习礼乐道艺。孔子其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一、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礼孔子的政治思想樊迟问“仁”。曰:“爱人”(推己及人)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即为忠1.仁的含义:2.仁的实现途径:遵循“忠恕”之道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你能否举例说明“仁”这一思想,对你有什么影响?3.礼的含义:克己复礼即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4.礼的实现途径:正名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5.礼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想一想:礼的主张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一思想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还是保守的?6.仁和礼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为仁焉。”7.中庸思想二、治国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阅读以下孔子名言,总结其治国之道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孔子的哲学思想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问: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对鬼神持怀疑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务实态度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5.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8.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1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区分哪些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分析其“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性。”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教育成就和贡献?一、最早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三、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主要思想集中体现于《论语》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在当时(春秋战国和秦朝)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汉朝至清朝)经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为什么?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为什么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55岁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原因是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另外,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儒家学派后来受到推崇是因为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归纳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的逃亡与暴动连绵不绝,奴隶制王权衰落,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孔子首倡“有教无类”的思想,广收弟子,宣讲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鲁国是周代开国天子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西周王朝长期执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鲁国成为了西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另两大文化中心为周王室和商朝的故地宋国)。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1、天命观——“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曰之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是凌驾于上天之上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有何进步意义?进步意义: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2、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辩证的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它也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你如何评价老子的这一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政治思想“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结合教材思考:老子与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你如何看待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老子和道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初黄老无为而治、文景之治文学:山水田园诗火药气功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人物学派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孔子儒家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教学方法(有教无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你过关了吗?人物学派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老子道家无为而治道是万物本原和规律辩证法你过关了吗?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C.杜绝浪费,勤俭治国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4.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ADAA5.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6.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的主要体现在:A、仁者爱人B、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D、改良政治7、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A.黄帝B.孔子C.老子D.周公8、阅读下列材料: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依据材料回答,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儒家文化?参考答案:(1)主要有“恭、宽、信、敏、惠”五方面的内容。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2)现实意义: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都有积极影响。看待: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吸取其精华并发扬光大。ACC9、材料解析题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收取地租),使冉由访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此时处于中国历史的什么时期?(2)材料中季孙“欲以田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会产生何种影响?(3)仲尼为何“不识”,这又反映了什么?参考答案:(1)春秋时期。(2)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这会加速鲁国奴隶制的崩溃。(3)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维护奴隶制反对承认土地私有,故说“吾不识也”。反映出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材料二: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语言天者,惧愚者之言。——《论衡》请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人与自然的观点有什么原则区别?你认为材料一的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目的是什么?答:材料一认为天有意志,开降灾乱,材料二则认为天“无为”,没有意志,不会降灾祸惩罚人。材料一的作者站在封建帝王的立场上,目的是让人民服从君主,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工具。简释题(2004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同学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参考答案:简释题: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道之
本文标题:第1课 孔子与老子[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7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