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前列腺疾病的MRI诊断
前列腺疾病的MRI诊断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梁宇霆前列腺解剖特点前列腺从解剖上可分为四个区:前肌纤维质中央区移行区外周区正常影像表现T1WIT2WI脂肪抑制T2WI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病因不清,有人认为与男性性激素失调有关。在组织学上,主要为腺体增殖或间质增殖,以尿道周围腺体弥漫性增殖为主。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增生明显时,增大前列腺向上突入膀胱,压迫膀胱颈部和后尿道,引起后尿路梗阻症状。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淋漓不尽、尿流无力等,病变加重可致急性尿潴留。MRI表现增生一般起源于尿道周围的移行区,逐渐增大占据中央区,使中央区体积增大,外周区受压萎缩变薄,以后前列腺体积也相应增大,轮廓清晰。MRI表现T1WI无特异性改变,与正常前列腺信号类似,呈稍低信号。T2WI以肌纤维增生为主,呈低信号;以腺体增生为主,为高信号;两种成分混杂则呈混杂不均匀中等信号,此型最多见。MRI表现增生结节周围常见光滑的低信号环,将中央区与外周区分隔开来,为由纤维组织构成的假包膜。外周区变薄,仍呈高信号或因腺体萎缩呈中等或稍高信号。增生明显时,外周区表现为薄层包膜样。MRI表现增生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以矢状位和冠状位显示清楚,膀胱下后壁受压,精囊也可见受压改变。增强扫描,因增生结节血供较为丰富,强化比较明显,但多不均匀。前列腺癌(ProstateCarcinoma)男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欧美国家在恶性肿瘤所致死亡中,占第二位。我国目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期限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临床表现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肿瘤增大压迫尿道引起尿路梗阻时,出现与增生相似的症状。晚期出现腰骶、髋部疼痛,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前列腺癌的诊断前列腺直肠指检血清特异性前列腺抗原(PSA,大于4ng/dl为阳性)影像检查对部分早期前列腺癌诊断困难,对可疑患者应积极开展前列腺穿刺活检,以便提高早期诊断率。超声引导下穿刺更为准确。MRI表现约70%的前列腺癌发生于外周区。组织学上,前列腺癌灶内,大量癌变腺体成分紧密排列,其间很少有空隙存储粘蛋白和液体,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MRI表现典型表现为T2WI上高信号外周区内的低信号病变。30%左右的前列腺癌发生于中央腺,与增生难以鉴别。较大的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正常分区结构消失。部分表现为腺体结构不对称,一侧比另一侧增大,伴向外隆起,如果尿道显示,可见尿道偏向一侧。MRI表现增强扫描对诊断帮助有限,一般肿瘤强化不如增生结节明显,但比外周区正常组织强化明显。近来认为,团注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有一定帮助,前列腺癌多数有早期强化。MRI表现前列腺包膜受侵包膜表现为包绕在前列腺外围的线状低信号。包膜侵犯时可见包膜中断,常见于前列腺的侧后方。前列腺侧后方的局限性突起,往往代表前列腺癌突破包膜侵犯神经血管丛。MRI表现精囊侵犯约70%通过射精管播散至精囊,内侧部分首先受侵,后整个精囊被肿瘤组织代替。T2WI上精囊信号减低,呈低信号。约20%穿过包膜直接侵犯精囊,常表现为单侧精囊受侵。10%经血行转移至精囊,最初为弥漫的精囊管壁增厚,与慢性前列腺炎难以鉴别。MRI表现膀胱侵犯,表现为膀胱颈部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突向膀胱腔内。因膀胱直肠筋膜的阻挡,直肠较少受累。向外侵犯闭孔内肌或提肛肌时,可见受累肌肉增厚,两侧不对称。MRI表现淋巴结转移,可累及闭孔、髂内、髂外、髂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淋巴结直径大于1cm或发现成串的多个小淋巴结,一般认为有淋巴结转移。MRI表现前列腺静脉与脊椎静脉系统相连,因此前列腺癌很容易引起骨转移。骨盆、腰椎、股骨最易受累。MRI表现为骨组织内的脂肪信号消失,代之以长T1、等或略长T2病变,常多发,T1WI显示最为清楚。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A不能触及肿块,常于前列腺切除标本中偶然发现A1局灶性A2弥漫性B直肠指检触及肿瘤,局限于包膜内C突破前列腺包膜,造成局部侵犯(包括精囊、膀胱颈)D淋巴结或其它转移
本文标题:前列腺疾病的MRI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7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