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声声慢》课程名称: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制作人:张浩薇单位:沧州肃宁一中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多种意象加强了愁绪的渲染。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作品风格,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体会李清照国破家亡、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教学重点•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王氏出身于官宦人家,知书能文。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夫妻二人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而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靖康之变后,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1129年8月,赵明诚染病身亡,同年9月,金兵又深入南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流亡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念旧悼亡,表现思夫、思乡、思国闲愁、离愁--清丽委婉浓愁、哀愁--凄凉低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鉴赏探讨直接写愁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借景抒情间接写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入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环境冷清心境清冷凄惨愁苦鉴赏探讨淡酒晚风秋雁黄花梧桐细雨借景抒情鉴赏探讨以愁作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愁情似水,把词意向前推进一层,扩大并深化了主题。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庭政治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鉴赏探讨“愁”之内涵情愁—形影相吊漫漫余生难度家愁—夫妻永别美满姻缘难全国愁—山河沦陷故园荒废难回作业:1、背诵全词。2、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你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加以分析。用后反思课件操作起来方便,灵活性强,应用效果很好,有比较强的吸引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标题:声声慢公开课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8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