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实验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原子分子破裂原子分子原子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元素周期表4、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化学是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新材料的开发等重大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人类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如:化学反应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5、物质的变化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形、态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6、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吸水性、吸附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同时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便利、是否便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用途体现性质7、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两端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CO2: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能燃烧。8、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方法:O2CO2H2O。燃着的木条澄清石灰水干燥玻璃片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9、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方法②: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10、实验探究的方法: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11、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b、装置要求:c、现象:d、结论:e、探究: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气密性良好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利用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使气体减少(压强减少),造成水的倒吸来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化学反应方程式:4P+5O2====2P2O5点燃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4、空气保护①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有害气体和烟尘)②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如呼吸病)、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增加)、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的破坏。③防治: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大气。5、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氧是淡蓝色的液体,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2)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物质(颜色状态)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带火星的木条①在空气中带火星;②在氧气中复燃;③放热;硫(淡黄色固体)①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②在氧气中蓝紫色炎焰;③放热;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细铁丝(银白色固体)①在空气中红热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C+O2====CO2点燃S+O2====SO2点燃点燃3Fe+2O2====Fe3O46、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植物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循环的主要环节)(1)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2)反应原理:2H2O2======2H2O+O2↑MnO22KClO3======2KCl+3O2↑MnO22KMnO4===K2MnO4+MnO2+O2↑(3)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会看图选取仪器)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4)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可证明。(5)验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可证明。(6)操作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固定试管,④加热,⑤收集,⑥停止加热,⑦先移导管,后熄酒精灯。连—查—装—固—点—收—移—熄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7、催化剂: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8、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认识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通电2H2O2H2↑+O2↑电解水的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正极产生的为氧气,负极产生的为氢气。体积比为1∶2。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及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纯水无味,属于纯净物,矿泉水有味(甜,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在硬水与软水中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硬水主要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水的用途:水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3、各种静化水的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原水→静置→絮凝沉淀→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生活用水4、过滤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⒉过滤操作要点:和滤纸。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5、爱护水资源水短缺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都造成了水体污染。爱护水资源的措施: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危害: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如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逐步集中处理和排放。6、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都可构成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的基本特点与分子相似。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构成分子。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的分子,例如:1个氧气的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的分子,例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自然界中很多现象,实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实质上是物质的分子结构没变时呈现出来的性质,与分子的聚集状态有关。磷在空气中燃烧,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是物质分子结构改变时呈现出来的性质。7、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8、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物质组成:构成分类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分子:H2、O2、N2、Cl2。离子: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纯净物(一种物质)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化合物:(多种元素)氧化物H2OCuOCO2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核在原子中: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原子不显电性。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含量:地壳中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在空气中氮最多,氧次之。在生物体中氧最多,其次是碳元素和氢元素。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原子区别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范围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联系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4、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写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意义: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3Fe表示;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7个氯原子可记为:。化学描述物质组成或构成的“语法”:“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某物质”由“某某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由某原子直接构成)5、元素周期表简介(1)结构:原子序数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9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