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第三讲: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2015年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2015年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6年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17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7年3卷•材料:•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2018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通过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任务驱动型作文”在2015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第一次出现。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2015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2016年Ⅱ卷、2017年三套卷、2018年Ⅰ卷继续沿用这种命题形式,并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与发展。二、读懂作文材料是写作的基础(一)作文材料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读懂材料才能写得“大气”。•高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突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四个自信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点四面一点:立德树人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12个关键词,24个字国家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5年全国Ⅰ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渗透依法治国理念,让考生说真话,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2015年全国Ⅱ卷“风采人物评选”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群体,呼应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全国Ⅱ卷材料暗含“语言的国家战略”,强调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2017年全国Ⅰ卷材料旨在引导学生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正确审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审视民族发展趋势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成果,以饱含感情色彩和理性思辨的笔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正视存在问题、坚持发展复兴的民族自信心。•2017年全国Ⅱ卷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六个名句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2018年全国Ⅰ卷“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二)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读懂材料才能写得“深刻”。•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现实生活,与传统的材料作文有很大的不同。•2015年全国Ⅰ卷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命题时基本保持事件原貌。•2017年全国Ⅰ卷材料来自社会新闻,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央视持续播发了对在华留学生的采访报道,提问的问题是“你眼中的中国”,这些留学生提到了“一带一路”“大熊猫”等词语,命题者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对新闻报道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将留学生的回答概括为“中国关键词”。这些词语都是当代中国的缩影与表征,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作文材料,要求考生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实质性的东西。在揭示本质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或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才能做到“深刻”。•深刻:揭示本质溯本求源解决问题(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或多选择性,读懂材料才能写出“个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多选择性表现在:•第一,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二,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第三,思辨性材料,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性;•第四,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能保证写出“个性”。•2016年Ⅱ卷作文材料中提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就要求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可以从“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深入阐述,也可三方面均写,但不管以什么作为阐述重点,都要“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这意味着,考题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获取高分。•2017年Ⅱ卷试题材料为六个中华名句,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等等。•我们研究“任务驱动型”的材料特点就会发现,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作文命题形式发生变化,能够有效扭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简单认识,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国情与改革发展,并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从而展现成熟的理想信念、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综合素质。三、要明确任务指令(一)内容任务•内容任务包括材料的背景意义、问题的对立性、情感的导向性。读懂材料,这是最基本的任务;问题的对立性,主要针对所给材料所涉及的对立性的问题;感情的导向性,就是考生对材料所关涉内容的基本的价值判断。•如2015年全国Ⅰ卷“任务指令”中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一“任务指令”就是要求考生对新闻材料形成基本的判断,如“小陈举报父亲合适与否?”“为什么老陈屡教不改?”“警察的做法合适与否?”等,完成这项任务,是为下一步的选择做准备。•再如2017全国Ⅰ卷“任务指令”中的“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两三个关键词”意味着选择单一词语或多于三个词语的组合属于偏离题意。2017全国Ⅰ卷满分作文《雅俗皆乐,幸福中国》唱念做打,生旦净末,“咿呀”中粉墨登场,她是中
本文标题:第三讲: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0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