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第四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内容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阶层壮大。西学东渐,冲击中国文化思想(根本原因)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①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民矛、阶矛)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③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④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⑤外部:西方科技传入(西学东渐)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代表作主要思想批评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提倡男女平等强烈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了众治的主张;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先秦清楚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揭露了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作法,批判暴政;尊重规律,天地之化日新;发展了唯物论《藏书》等《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宋论》相同点主要特点地位反传统、反教条;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反正统、异端生活背景:处在动荡的年代,都参加了抗清斗争思想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影响和评价1、共同特点----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主要思想(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社会根源(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心学体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影响和评价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未能在中国掀起反对君主专制的浪潮。3、评价2、影响: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挑战儒学的正统权威性,这还是儒学的新发展吗?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他们仍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张李贽①“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童心学说③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黄宗羲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②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③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顾炎武王夫之①批判君主专制③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②提出“众治”的主张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②哲学思想(略)批判儒家思想,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早期民主启蒙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政治:反对专制经济:强调经世致用思想:批判传统儒学影响:知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专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正统宋明理学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建议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材料三“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材料二“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去真人”。(2)李贽思想主张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2)黄宗羲思想主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人之法”。经济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材料二:“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一:“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具体制度——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顾炎武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亡国:王朝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提出“众治”的主张经世致用: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王夫之思想主张“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根据材料归纳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①政治思想: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主旨:②哲学思想:发挥“气一元论”唯物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本文标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0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