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设计解析王澍作品欣赏一、认识王澍•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其建筑以其强烈的文化传承感及回归传统而著称。是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博士,现在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一直以来在传统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艺术之根。致力于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中。•于2012年获得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二、主要作品•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并将拆毁);•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已建成);•杭州垂直院宅(钱江时代)(2001年,已建成);•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已建成);•杭州三合宅(2004-2005,已建成);•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工程(2002-2005,已建成);•宁波五散房(2004-2005,已建成);•宁波博物馆(2005年,在建)。三、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简介•中国美院杭州象山校区位于杭州市文化旅游生态风景区(转塘),占地800亩(其中山地河流近350亩)。象山校区的视觉艺术学院将成为应用型学科和新型学科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美院的大基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二期工程均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著名设计师王澍设计。一期工程的设计就体现了一种不同的中国建筑营造观,运用了300万片旧瓦片,采用中国传统“大合院”的形式,使建筑仿佛自土地中生长起来。新校园建成后,中国传统园林式的大学规划模式将被彻底重新构建。•在象山新校园中,象山山耸水环,风景优美,同时建筑外形多变,立面丰富,所有的建筑都以这座“象山”为最重要的思考与观看的对象。每个建筑都如同一个中国字,它们都呈现出面对象山的某种指向性,而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同样重要,是人们在漫游时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青山的位置,房屋建筑质朴而谦逊,避免过分夸张的建筑体量与造型表现。建筑与象山互成对景。四、设计思想•建筑师王澍在象山新校园的建造中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主张。如何在迅速丧失地域文化的中国城市重建有地域根源的场所结构,如何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共存的建筑范式活用在今天的现实,如何利用大学校园的建造规模探索一种当代中国本土新的城市营造模式。•回望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象山新校园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敏感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的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校园建筑不是孤立的设计出来,而是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思考中显现出来。在中国的建筑传统中,这样的建筑被称为“园林”。它特指“自然”被置入“城市”,而城市建筑因此发生某种质变,呈现为半建筑半自然的形态。•如果“自然”是一端,建筑师思考的另一端就是“城市”,一系列似乎在等待某种事件突发的小场所,似乎有点散漫,甚至没有一个严格的结构,但真正的生活才可能在这里放松的发生。五、建筑形式分析•建筑的外形多以方盒子的形式出现,通常建立起一个以“回”字为基点的场所模式,“回”即合院,从此出发,遵循一种减法原则,所有校园建筑都是“回”的莫种削减结果,如汉字的偏旁部首,而聚合的形态,直接来自对象山原有自发性山地建筑聚落形态的直觉把握。这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六、建筑材料分析•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发展出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砖在校园中的运用既实用又富有趣味性。在每一个“合院”中,王澍都利用石头基座等营造出地势落差,造了很多“下沉的院落”。这些院落的灵感来自传统建筑中的“天井”。院落种着葱翠的树木和修竹,地面是古老的青砖,青砖的缝隙里长着很多青苔,踩上去滑滑的,心里却有一种沉沉的踏实。七、建筑立面分析•在象山校园中,刻意简化处理的立面、为满足功能要求而略显庞大的建筑体量,都与自然和土地有一种亲近的交接。黑瓦、石墙、长草、斑驳的泥土、水渍和青苔、有意营造的粗犷,这些生活上的琐碎细节更能体现文化之间的差别,更能体现自身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赋予建筑乡土的气质。•立面空间下产生了檐下、洞内、飞道、屋顶下沉院落、屋顶平台、树下等多种多样的富于层次的教学交流空间。学生在建筑和自然之间穿梭,在实与虚之间流走,体验心灵的自由。八、评价与思考•从象山校区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方案正是重新发现自然,并让建筑场所回到重新再造自然场景之中,回到一个有森林、花草、山水组成的原生态的自然之中的一个尝试。•“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艺术学”是王澍秉持的学术理念,作为是中国本土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坚守建筑理想。面对全球化浪潮下的城乡建筑风格趋同化现象,他以对西方现代城市及建筑观念的反思为理论背景,批判性地回归地域建筑传统。•“你在全球化当中的位置,实际上是你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的识别性和特征,中国建筑界的状况,它永远处在开端的状况,现在已经不是讨论新旧问题的时候,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面临的状况是,我们保留的旧的东西,已经到不能再少的地步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回到我们的规划设计中,王澍之于我们的思考在于如何将自然的、我们独有的文化融入到设计当中,就像其经常提起的,“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我们首先需要读懂我们自己的文化,才能让别人了解我们的设计。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象山校区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0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