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先锋小说何谓“先锋”?“先锋”的原义来自法国著名的《拉鲁斯词典》——所谓“先锋”是指一支武装力量的先头部队,其任务是为这支武装力量进入行动做准备(军事术语)。“先锋”这个术语的历史,始于法国大革命,再转向文化和文学艺术术语(始于19世纪初);无论是军事先锋还是政治先锋,抑或是文化先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起源于浪漫主义乌托邦及其救世主式的狂热,它所遵循的发展路线本质上类似比它更早也更广泛的现代性概念。”如何理解“先锋精神”?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文学中激进的实验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陈思和《当代中国文学史教程》)现代主义也就是“先锋派”,它包括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超现实主义——达利《记忆的永恒》野兽主义绘画象征主义绘画80年代先锋小说产生背景(一)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与发展现代化大潮与地球村的想象。1980年代改革开放,西方思潮、生活方式大量涌入。“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西方哲学、人文思想的翻译与传播。西方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引入。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先锋小说的产生。80年代前期的文学探索王蒙对“意识流”,和宗璞对荒诞、变形等现代小说技巧的应用;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出版;李陀、刘心武、冯骥才的通信;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论争;李陀的《七奶奶》、《自由落体》等小说所做的“实验”。高行健先锋小说与寻根文学的异同(1)相同之处:都受到了各种新的文化与美学思潮的影响和启迪,都脱离了传统的旧式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限制和束缚。(2)不同之处:寻根文学作家仍然坚持启蒙主义理想,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掘与梳理,作用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启蒙与重建;而先锋小说作家们则放弃了启蒙的价值理想,他们的创作目标是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探索人性与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他们基本上已把文学由文化文本引向了审美文本。1、《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2、“荒诞”、“变形”;“人物几乎没有历史和过去”等西方现代小说主题和表现手法。3、“存在”的焦虑。4、以戏谑、或愤世嫉俗的夸张叙述,嘲笑当代基于某种价值标准之上的“崇高”,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在满不在乎掩盖下的惶惑和痛苦。5、有关“伪现代派”的争论。刘索拉徐星刘索拉、徐星的“现代派”小说(二)先锋小说的形成1、高度自觉的形式意识;2、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3、对生存的批判;4、有效地推动了整个文学向西方现代性的转型;先锋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先锋小说打破了统一的文学图像与世界图像,提供了文学样式的多种可能性;竟有这条途径,文学进入了90年代的个人写作与个体叙事的多样化状态。先锋小说以形式和叙事技巧为主要目的的倾向导致其局限性,先锋小说家很快出现分化。先锋小说与晚生代先锋小说主要是由晚生代或新生代,即知青作家之后的一代人来创造的。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叶兆言,北村。格非,马原余华苏童孙甘露,叶兆言没有历史好讲的一代人,在80年代中后期的青春叛逆。1、历史的晚生感。缺乏历史感,没有惊心动魄的富于命运感的人生经验,只好先锋。2、文学上的迟到感。影响的焦虑。模仿大师与追求创新。诱惑与压力。马原(1953-),辽宁锦州人。1982年从辽宁大学毕业后便前往西藏工作近七年,这段生活给他带来了《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中国先锋小说的开山之作。马原著名的“叙事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80年代末,他的创作量急剧减少,进入同济大学中文系任教。90年代后,马原热衷于影视,创作了《谁能够喜怒哀乐自由》《都有一颗红色的心》:《死亡的诗意》等剧本。马原创作及其作品介绍一、创作阶段简介二、创作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时期的先锋小说是以马原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和1985年发表的《冈底斯的诱惑》两部小说为起点的。尽管1987年后,马原基本封笔,但其创作的文学史意义不可低估。1、马原第一次将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小说创作的首要地位;马原广泛采用“元叙事”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元叙事手法:指作者在小说中直接出现,并揭露小说的虚构性。马原的叙事圈套:在马原的小说中,通过元叙事手法的使用,混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并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消解了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手法所造成真实幻觉,代表作品如《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马原在小说里不厌其烦的与读者交谈如何看小说的写作动机,甚至经常插入题外话,提醒读者。现在要讲另一个故事,关于陆高和姚亮的另一个故事,应该明确一下,姚亮并不一定确有其人,因为姚亮不一定在若干年内一直跟着陆高。但姚亮也不一定不可以来西藏工作呵。不错,可以假设姚亮也来西藏了,是内地到西藏帮助工作的援藏教师,三年或五年。就这样说定了。读者已经知道陆高分在地区体委做干事工作……我不在他的相貌上兜圈子了,不然读者肯定要认为这是个爱情故事,理由很明显,先有个漂亮姑娘,然后再说小伙子也蛮漂亮,不是么?声明不是爱情故事。——《冈底斯的诱惑》节选马原明白指出他的小说就是一种编造,并将虚构的故事也煞有介事地当做真实来描写。唯一的真实就是叙述的真实。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虚构》节选读者朋友,在讲完这个悲惨的故事之前,我得说下面的结尾是杜撰的。………………下面我还得把这个杜撰的结尾给你们,说一句悄悄话,我的全部悲哀和全部得意都在这一点上。——《虚构》节选马原的小说主要意义不是叙述了一个或几个片段的故事,而是叙述了一个或几个片段的故事。2、马原第一次放弃了叙述一个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情节的中心故事,而是将一些似乎是缺乏关联的,带有极大随意性和偶然性的情节片段随意组合起来,形成圈套式的小说结构。《冈底斯的诱惑》中,马原将探寻“野人”踪迹的故事、观看“天葬”未成的故事、顿珠顿月和尼姆的“婚姻”故事排列在一起,其中,野人和天葬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却没有任何关联,而顿珠顿月“婚姻”的故事则完全独立成章。《冈底斯的诱惑》节选一我知道这么晚来找你你要骂我,要骂你就骂吧。这次我是非来不可,知道要挨骂我还是来了,我说你到底开不开门?……哎呀!我三十来岁的人跟你起誓还想怎么的?我直说了吧,是叫你参加我的探险队二这是穷布。穷布不会说汉话,而你们不会说藏话。你们喝茶。晚上我刚把这件事讲给姚亮(为什么又是姚亮),他就像我讲了你和你那条狗的故事,那是个很动人的故事。……我五十岁,常言道已经是知命之年。进藏的时候我还是个小鬼,刚穿上军装,穷布你喝茶。三你就生在那山里。山势多半是平缓的,谷地是碱土,……你和父亲一样靠山吃山。草地上最多的是老鼠,你从不因此生它们的气,你和它们一样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你们自然相安无事。四现在要讲另一个故事,关于陆高和姚亮的另一个故事。五我刚才说我不想回内地,不仅仅是因为我要完成这个剧本,我还有另一些原因。今天你们来了我很高兴,想将一点从来没对人讲的关于我自己的事。不是爱情故事,我没有爱情故事好讲。六这还不是全部,不是他们请你来的缘由。你随他们到山里去,他们只给你一个很大的碎石堆,……他们把你当成了保护神。他们迷信你,相信你可以为他们杀死那头瘦熊。七现在你们知道了,穷布遇到的是野人;也叫喜马拉雅山雪人。这是个只见于珍闻栏的虚幻传说;喜马拉雅山雪人早已流传世界各地,没有任何读者把这种奇闻异事当真的。八小何过来推醒陆高,陆高看表整四点半。外面淅淅沥沥,听声音雨没有停。陆高穿好衣服又推醒姚亮,姚亮先是迷迷糊糊嘟囔着“谁呀,干什么,”随即一下坐起来。在《冈底斯的诱惑》中,马原分别运用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进行叙述,作品总共十六小节,每个小节的人称都在不断变幻,叙述者无处不在。马原借助叙述视角的不断更迭,达到了虚构与真实的错位转换。正如马原所言:“生活尚且如此,小说何必要求例外?”由于生活本身便是一个缺乏逻辑的过程,因此,马原在小说中陈列各种事件的写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叙事“还原”。由此可见,作家自身的真实观念才是影响这种作品形式实验的决定性因素。而马原这种‘还原’的叙述方式,同样也隐含了他对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颠覆意图。格非及其创作刘勇,男,笔名“格非”,生于1964年,江苏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小说叙事面面观》、《小说讲稿》等。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格非及《褐色鸟群》《褐色鸟群》的主题所指明显是模糊的,小说中叙述了4个不相关联的故事:1、“我”在水边的寓所里给“棋”描述跟踪穿栗树色靴子的女人的故事;2、多年以后,“我”与穿栗树色靴子的女人在村庄里相遇,但她却否认我的叙述;3、穿栗树色靴子的女人的丈夫死去,“我”与她结婚,但她在结婚当日就死了;4、数年后,“我”在水边的寓所里遇到“棋”,但却不是我心里想着的“棋”。《褐色鸟群》叙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故事,在当时被认为是“当代小说中最玄奥的一部”,打破了传统文学对“真实性”的追求,透露出现代人对“存在”的实在本质的怀疑。余华及其小说创作一、生平余华,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随父母移居浙江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当过五年的牙医。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大联合举办的文学研究生班中就读。主要作品集有:中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偶然事件》、《河边的错误》,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二、余华小说的创作特点(一)先锋小说家余华1、余华最为明显的先锋性在于他的“冷漠叙述”。(1)叙述中的暴力、死亡、血腥余华以发掘人性之恶为主旨,专注于揭示人性中最丑陋、最肮脏的一面,沉醉于用冷漠的态度对待死亡、暴力以及各种天灾人祸进行富有诗情画意的叙述,读来让人不寒而栗。《现实一种》节选—山岗的尸体被解剖的过程描写然后她拿起解剖刀,从山岗颈下的胸骨上凹一刀切进去,然后往下切一直切到下腹。这一刀切得笔直,使得站在一旁的男医生赞叹不已。于是她就说:“我在中学学几何从来不用尺子划线。”那长长的切口像是瓜一样裂了开来,里面的脂肪便炫耀出了金黄的色彩,脂肪里均匀地分布着小红点。接着她拿起像保健一样的尸体解剖刀从切口插入皮下,用力地上下游离起来。不一会山岗胸腹的皮肤已经脱离了身体像是一块布一样盖在上面…………(2)冷漠叙述与传统讲故事的讲法不同,余华的小说中设计了一个冷漠叙述者,作者通过这种冷漠叙述方式,完成其眼中的真实,将世界与人性的黑暗的另一面表现出来。小说中叙述者不动声色,既不做过多议论,也不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更不做价值评判,仅仅是叙述而已。他(皮皮)就用手去摸摸堂弟的脸,那脸像棉花一样软。他禁不住使劲拧了一下,于是堂弟‘哇’地一声灿烂地哭了起来。这哭声使他感到莫名的喜悦,他朝堂弟惊喜地看了一会,随后对准堂弟的脸打了一个耳光。他看到父亲经常这样揍母亲。挨了一记耳光后堂弟突然窒息了起来,嘴巴无声地张了好一会,接着一种像是暴风将玻璃窗打开似的声音冲击而出。这声音嘹亮悦耳,使孩子异常激动。然而不久之后这哭声便跌落下去,因此他又给了他一个耳光。他只是感到这一次耳光下去那哭声并没有窒息,不过是响亮一点,远没有刚才那
本文标题:先锋小说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1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