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钩虫、丝虫 11-10
主讲:刘文权Email:liuwq101@wzmc.net钩虫、丝虫和广州管圆线虫温州医学院首页-行政部门-教务处-课程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线虫的主要特征1.成虫形态:虫体圆柱形或线形,不分节,两端常稍细。雄虫一般较雌虫小,尾端具有交合刺、交合伞等。2.体壁:由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根据肌细胞的大小和排列方式可以分为三种肌型:多肌型,少肌型和细肌型。3.原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故称原体腔或假体腔。4.消化系统:消化管和腺体。5.生殖系统:雌虫为双管型;雄虫为单管型。6.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卵黄膜(受精膜),壳质层,脂层或蛔甙层7.线虫基本生活史:虫卵幼虫成虫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中间宿主,直接发育型。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中间宿主,间接发育型。蛔虫的生活史及其引起的并发症蛔虫性肺炎、蛔虫性哮喘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①直接发育为感染期卵;②产卵量大;③虫卵抵抗力强;④土壤污染,扩大了蛔虫卵的散播;⑤缺乏良好卫生习惯。蛲虫的生活史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实验诊断透明胶纸条法棉签拭子法肛周检获雌性成虫钩虫hookworm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小叶子都4岁了。看起来文文静静的,瘦瘦弱弱。看到别的小朋友整天蹦蹦跳跳,小叶子的父母决定领她到医院检查一下。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说小叶子贫血,可是小叶子吃的挺好的,父母非常注意宝贝女儿的合理营养。既然查出来了,就补一补吧。吃了几周的药,小叶子的面色明显红润起来,也有活力了。于是就把药减量到停了。谁知停药1个多月,小叶子的面色又苍白了。如此来去医院好几次,直到有一天一个大夫建议查一下小叶子的大便。结果出来后病因明确了,小叶子是得了钩虫病。原来,小叶子家经常在潮湿的土壤上晒衣服被子等,因此使小孩得了钩虫病。吃过驱虫药后,并且改掉晾晒习惯后,小叶子到现在为止身体一直很好,也没有再补过铁。病例1病例2吴XX女48岁河北三河县农民病史:半年来上腹部间断性疼痛,有时稀便2-3次/日,食欲逐渐下降,由一天能吃1-2斤主食,后渐减到一天只能吃3-4两主食,全身疲劳,乏力,两下肢浮肿,近一个月来经常头晕,心慌,恶心,已不能参加劳动,经三河县医院门诊诊断为贫血,原因待查,而收入院。检查:心跳113次/分,血压13.03/9.98kPa(98/60mmHg),面色蜡黄,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心尖部可闻I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有明显可凹性水肿,手指和脚趾甲呈勺状。化验:Hb(血色素)36g/L,红细胞1.2×1012/L,嗜酸性粒细胞17%,粪便检查钩虫卵。诊断:钩虫病,钩虫性贫血。1.钩虫病的病原体是什么?2.钩虫寄生为什么可引起贫血?3.如何作病原学诊断?4.如何预防和治疗钩虫病?病例分析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总称,寄生在人体小肠,是钩虫病(hookwormdisease)的病原体。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疟疾和黑热病)。我国古代的中医将钩虫称为“伏虫”。《诸病源侯论·九虫侯》说:“伏虫,长四分”,“伏虫,群虫之主也。”钩虫病的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故民间又称“懒黄病”、“黄胖病”、“桑叶黄”。钩虫Hookworm在人体常见的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一)成虫adult一.形态Morphology两种钩虫的主要形态区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大小、体形稍大、C形稍小、S形口囊腹侧有二对钩齿腹侧有一对板齿交合伞、背辐肋呈圆形。背辐肋远端,呈扁圆形。背辐肋基部分分两支、每支又分三小支两支,每支再分二小支交合刺两端末端分开一刺末端形成倒钩,与另一刺末端合并外形椭圆形,卵壳薄颜色无色透明内含物卵内细胞多为4-8个,卵壳与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二)虫卵eggSEM下的钩虫卵幼虫正钻出的钩虫卵钩虫卵的发育(三)幼虫larvae杆状蚴: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口腔细长,有口孔,咽管前段较粗,中段细,后段则膨大呈球状。杆状蚴有两期,第一期杆状蚴大小约为0.23~0.4×0.017mm,第二期杆状蚴大小约为0.4×0.029mm丝状蚴:大小约为0.5~0.7×0.025mm,口腔封闭,在与咽管连接处的腔壁背面和腹面各有1个角质矛状结构,称为口矛或咽管矛。口矛既有助于虫体的穿刺作用,其形状也有助于丝状蚴虫种的鉴定。二.生活史Lifecycle成虫(人小肠)产卵随粪便排出虫卵温度25-30℃湿度60-80%杆状蚴丝状蚴(filariformlarva)(感染阶段)经皮肤(侵入途径)右心肺支气管气管咽部吞咽外界发育人体内静脉、淋巴管(一)生活史循环生活史主要阶段:寄生部位(小肠)诊断阶段(虫卵)感染阶段(丝状蚴)侵入途径(经皮肤直接侵入)游移过程(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二)生活史要点钩虫以口囊的板齿或钩齿咬吸肠粘膜,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虫体分泌抗凝素。丝状蚴特点:抵抗力强;有向温性;活跃的穿刺运动;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胶原纤维酶丝状蚴侵入人体(1)皮肤柔嫩处(2)口腔粘膜血液循环肺咽部吞咽小肠(3)少数经胃不被消化直接到肠腔发育为成虫其中(2)和(3)只有十二指肠钩虫才有此途径肺部症状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物质(虫体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分解产物)的作用,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症,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哮喘。数日内自愈细菌感染脓疱结痂自愈三.致病机理Pathogenesis(一)幼虫致病钩蚴性皮炎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使皮肤有烧灼、针刺、痒感(奇痒)。皮肤出现斑疹丘疹水泡皮疹常见部位:足趾或手指间皮肤柔嫩处,也可见手、足背部。(二)成虫致病贫血贫血机理:与钩虫本身结构和生理活动有关,钩虫口囊咬吸肠粘膜,造成出血点及溃疡。钩虫分泌抗凝素。失血量吸血量钩虫本身吸血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咬附点渗血量钩虫吸血时,自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的血液。移位伤口渗血量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仍继续渗出少量血液。失血量为吸血量、咬附点渗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的总和。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造成的失血量分别为0.14-0.4ml/条/日和0.02-0.1ml/条/日。影响肠功能由于钩虫寄生可致肠出血及溃疡,影响消化和吸收营养的功能,并致肠功能紊乱,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人体营养条件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红细胞新生的速度慢,导致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全身营养条件差,容易出现贫血症状。贫血的临床表现:皮肤蜡黄、头昏、乏力,严重者可出现心慌、气短、浮肿等贫血性心脏病等症状。异嗜症患者味觉发生改变,喜食生米、瓦块、煤渣、泥土等物。可能与虫体咬附所致的铁质损失有关。影响儿童和妇女的生理活动感染严重的儿童可致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妇女患钩虫病可致停经、流产、早产。四.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一)实验诊断方法直接涂片法轻度感染者易漏诊。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钩蚴培养法约一周(氧气、温度、湿度、PH)。(二)临床实验诊断要点粪便中排出的虫卵通常为4-8个细胞阶段,典型虫卵有薄卵壳、胚细胞团和卵壳之间有透明间隙。如果粪便标本在室温放置超过24h,虫卵发育为含蚴卵,并可能孵出,此幼虫必须与粪类圆线虫幼虫鉴别。五.流行Epidemiology在我国除青海、黑龙江和吉林三省外,其它省、市、自治区都有钩虫的感染者。北方以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为主,南方以美洲板口线虫为主,但多属两种钩虫混合感染。(一)传染源钩虫病人和带虫者(二)传播途径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因素有关。气温钩虫卵及钩蚴在外界的发育需适宜的温度(20-30℃),温度低于0℃,或高到40℃,卵和幼虫很快死亡。与农作物种植方式和施肥方式有关用新鲜粪便施肥的旱地作物,如桑田、玉米、红薯、甘蔗、烟叶、蔬菜等。人们在田间劳动时易感染,近年发现钩虫卵在水中可发育至丝状蚴,种植水稻也可感染。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取决于接触土壤的机会,赤手、赤脚在田间操作易感染。另外也与吃生菜有关。六.防治原则ControlandTreatment(一)查治病人和带虫者治疗药物阿苯哒唑、甲苯咪唑、伊维菌素、三苯双脒(二)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三)预防感染减少与泥土直接接触的机会,避免感染。接触土壤的皮肤可涂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1.5%噻苯哒唑软膏等,以防钩蚴钻皮肤。丝虫filaria东莞一男子感染丝虫病小腿肿胀如大腿杜立华告诉记者,右脚已经要穿42码的鞋子,但为了方便,就买一双大鞋,左脚垫上许多鞋垫。1991年5月,他的右脚突然肿大起来,颜色“鲜红鲜红的”,明显感觉到肌肉发肿,疼得下不了地,隔上3天后,似乎又没有继续变肿了,好上一阵子后又继续变肿。“这样不断肿大了大概3年,就变得如现在这般粗了。”杜立华说。现在已经没有继续肿大,也不感觉疼痛,行动稍微有点障碍。但如果喝酒或者阴雨天,明显感觉疼痛,身上关节的淋巴处也会肿起来。“右腿有根筋,看上去就像一条红色的丝状虫子。”最初杜立华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去县城医院也没检查出病症来,他就一直在家呆着。1998年发洪水后,听说从当地一个乡镇迁入的移民中有一些人也患了同样的病。最后在岳阳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才确诊是丝虫性橡皮肿。一、概述丝虫是由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组织内寄生虫。已知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八种。在我国流行的丝虫有两种-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bancrofti)和马来布鲁线虫(Brugiamalayi)。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均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Lymphaticfilariasis)。引起的临床症状相似,急性期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慢性期表现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根据WHO(1999年)的报告,全世界感染丝虫的人数有1.2亿,其中5%有临床症状。我国在防治工作开展前约有3000万病人,其中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分别占70.9%和29.1%,受威胁人口达3.3亿。至2002年全国共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了消除丝虫病的评审,目前尚未通过评审的县市共有34个,其中安徽23个,海南9个,江西2个。1999年WHO制定了全球消除丝虫病防治活动的时间表至2000年,达成区域消除淋巴丝虫病的计划至2005年,将有50%的太平洋岛国和一些国家将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至2010年,西太平洋和美洲区将达到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的标准2015年,确认最后的传播地带2020年,全球确认消除淋巴丝虫病我国卫生部提出2005年全国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标,消除这一危害了我国人民几千年的疾病。二、形态Morphology(1)成虫adult外形——体表光滑、细长,如细丝线;雌虫大于雄虫颜色——乳白色尾部——雌虫尾部钝圆,略向腹面卷曲。雄虫尾端部向腹面卷曲2-3圈生殖器官——雌虫和雄虫分别为双管型和单管型(2)微丝蚴microfilaria两种丝虫微丝蚴的共同结构有:虫体细长,体外被有一层着色浅的鞘膜,微丝蚴头部钝圆、尾部尖,体内充满体核,其鉴别要点为微丝蚴自然体态、体核大小密度和分布、头间隙长短、以及尾核的有无。(3)感染期幼虫--丝状蚴班氏丝虫第三期幼虫是感染期幼虫又称丝状蚴,寄生于蚊体内。虫体细长,活跃。班氏丝状蚴平均长1.6mm,马来丝状蚴平均长1.3mm。尾端有3个乳突。丝状蚴自蚊下唇逸出,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三、生活史Lifecycle15条/20mm3至100条/20mm3蜕皮二次蜕皮二次生活史要点:终宿主:人(人是班氏丝虫的唯一终宿主,马来丝虫有多种保虫宿主)中间宿主:蚊感染阶段:丝状蚴侵入途径:经蚊叮咬体内移行:小淋巴管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寄生部位:马来布鲁线虫多寄生在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吴策线虫除寄生在浅部
本文标题:钩虫、丝虫 11-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4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