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走近詹天佑生字词语:工程控制嘲笑坚毅藐视竣工岔道测绘扛着返回轻蔑要挟陡坡泥浆勘测悬崖•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干线:•阻挠:•要挟:•轰动:交通线、电线、输送管(水管、输油管之类)等的主要路线(跟“支线”相对),课文指铁路的主要线路。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文中指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周密:•经纬仪:•竣工:•藐视:周到而细密。一般指考虑问题、做计划或方案时,想得周到而细密,没有疏漏和错误。测量角度用的仪器,由绕水平轴旋转的望远镜、垂直刻度盘和水平刻度盘构成。天文、地形和各种工程测量上广泛应用。完工。一般指规模较大的工程。轻视、小看。•(一)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二)介绍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时代背景。•(三)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四)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国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朗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1、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帝国主义国家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所以要要挟我们。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能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这说明了当时中国政府腐败无能、技术落后、缺乏人才。2、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还没有出世”本意是指人没有出生。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压力,也说明了外国人瞧不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话还隐含地说明了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课文这样写,更能反衬詹天佑为国分忧、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品质。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规范书写生字词17.詹天佑(第二课时)•复习旧知:•生字词:生字词语:工程控制嘲笑坚毅藐视竣工岔道测绘扛着返回轻蔑要挟陡坡泥浆勘测悬崖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三部分。•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复杂地形高山峡谷黄沙漫天大声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画出詹天佑是怎么说的?用画出詹天佑是怎么做的?用画出詹天佑是怎么想的?“”“”“”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勘测线路是工程的第一步,只有细致的勘察和测量,才能找到最合适的线路和施工点;只有精确地计算,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适合的路线,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这种认真、吃苦、身先士卒的工作态度再次体现了他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3、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光的坚强决心。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隧道(1)八达岭(竖井凿井法)开凿隧道(2)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詹天佑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困难面前能够以身作则,在工作和生活上能与工人们同甘共苦。这种举动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人”字形线路火车上坡用两个火车头,一拉一推,过了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拉,原先拉的推,这样,火车上坡容易多了。詹天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热爱祖国•充满智慧•工作严谨•有顽强的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作业布置:1、背诵第四自然段。2、完成课时练习册。
本文标题:詹天佑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5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