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发热【概述】一定义:任何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二正常体温:腋温:36℃——37℃口温:36.3℃——37.2℃肛温:36.8℃——37.7℃三生理变化:(1)晨低下午高;(2)老年人体温低于青壮年;(3)儿童高于成年人;(4)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妊娠期升高。(5)生理性体温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发热原因】临床上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引起二非感染性发热:指由非病原体物质引起的发热1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1)物理、化学与机械性损伤,如烧伤、创伤、手术。(2)组织坏死或细胞坏死,如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2变态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如风湿病、药物热。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疾病:甲亢产热过多;大量失水、失血时散热减少。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病、严重烧伤。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外伤。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属功能性发热,多为低热。【发病机制】一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致热源和内生致热源病原体致热源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炎症渗出坏死吸收类固醇致热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激活激活释放白细胞致热源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体神经骨骼肌阵缩(寒战)体温升高垂体内分泌代谢增加产热增加交感神经体表血管与竖毛肌收缩,排汗停止散热减少二非致热源性发热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损伤、出血、炎症、肿瘤、中暑等。2产热过多:癫痫持续状态、甲亢。3散热减少:心衰,鱼鳞癣、先天性汗腺缺乏。【临床表现】一临床分度:(根据腋窝温度)◎低热:37.1——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二发热的临床经过及特点:一般分三个阶段骤升型:大叶肺炎、疟疾、1.体温上升期:败血症缓升型:结核、伤寒2.高热持续期:可持续数小时(疟疾)、数天(流感、肺炎)、数周(伤寒)骤降型:疟疾、肺炎、输液3.体温下降期:反应缓降型:结核病、风湿病三热型、特点及临床意义:1热型:发热病人体温曲线的形态称热型。是将病人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描记在体温单上,用蓝笔连接起来形成的体温曲线。2常见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规则热◎波状热◎归热热型特点临床意义稽留热持续39℃----40℃以上达数大叶肺炎、伤寒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败血症、风湿热、>2℃,最低时仍高于正常脓毒血症间歇热T在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突疟疾、急性肾盂然降至正常,经过数小时或数天肾炎后又突然升高。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出现不规则热发热曲线无一定规律结核病、支气管肺炎、癌性发热【诊断提示】一问诊要点:1发病时间、季节、病程、间歇性或持续性、诱因等。◎流脑多见于冬季;◎乙脑脊髓灰质炎菌痢见于夏秋季;◎钩端螺旋体病常见于夏收与秋收季节。2起病缓急、发热程度、热型、有无寒战大汗或盗汗。3治疗经过,(药物、剂量、疗效)。4病史: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不洁饮食史。5多系统症状询问。6伴随症状:◎伴寒战:大叶肺炎、急性胆囊炎、败血症、流脑、输血反应等。◎口唇单纯疱疹: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伴淋巴结肿大:见于淋巴结核、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癌等。◎伴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者,常见于流脑、乙脑、中毒性菌痢;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二体格检查:注意特征性的体征三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2大便检查3心电图检查4X线及痰菌检查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发热、稽留热、弛张热二、填空题:1.发热热的分度:————————————————。2.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三、判断题:1.多数发热均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致热源和内生性致热源两大类。2.发热的病因甚多,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四、选择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弛张热指体温在39℃~40℃以上,达数周或数天。24h内波动2℃;B稽留热指体温在39℃以上,24h内波动2℃,最低时仍高于正常;C呈高热体温突然上升持续数小时突然降至正常,发热与无热交替无热期可持续一日到数日;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日后降至正常,数日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五、简答题:对以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本文标题:诊断二 发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8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