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徐安龙第一章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一、医药产业的集团化趋势就全球的意义来讲,所有涉及化学制药、传统制药、生物技术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生物医药工程、医疗仪器等产业都属于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竞争、动荡,兼并和重组成为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这种兼并来形成跨国制药集团,实现较大程度的垄断经营。据统计,1989年仅美国就发生了130家企业的合并。1995年瑞典的PHARMACIA制药公司与美国UPJ0HN公司以对等条件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的年销售额约为70亿美元,从而成为世界第九大制药公司。而最为世人关注的合并事件是英国的GLAX0公司对Wellcome公司的收购。合并后新公司的年销售达到151亿美元,成为世界排头制药公司。全球制药集团公司在运作和经营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有自己的专利产品,二是跨国经营。大制药公司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医药公司进行合作,利用价格优势和药物资源丰富以及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研究开发优势,扩大合作范围,使自己的产品更稳固地占领市场。再加上,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纷纷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以压缩巨大的医疗保险费用。在这种国际的大环境下,跨国制药集团为了更加具有全球的竞争性而进行了大联合,其大联合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市场的兼并,技术的占有,人员的优化,成本的降低。新的合并形式的出现,新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将使医药的全球化经营更加明显,大的制药公司的实力越来越大。世界前25名的制药公司在1994年占有世界处方药份额的43%,1995年排名前25宗制药公司销售额为1444.1亿美元,已占全球2660亿美元处方药市场的63.91%,而全球未来的十几年中将迅速形成50家巨型制药集团,未来世界医药市场的80~90%份额的处方药市场就将由这50家跨国制药集团所控制。新药上市后的全球性经营活动,促使欧美各国政府制订统一的药品标准,迄今为止,已召开了三次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ICH),其目的是协调世界各国的新药开发步伐,用共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T0)正在着手制订全球统一的GLP、GCP、GMP、GSP指南,以便为新药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奠实更坚定的基础。二、国外生物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产业化利用DNA重组的方法来将已知基因连接在一个特定的载体上,并通过该载体将这个基因导入靶细胞(可能是细菌、细胞株或人体组织的特定细胞)内,从而使之得以表达。表达所产生的基因产品可以通过细菌发酵或细胞扩增的方法来生产该基因所决定的蛋白,如促血红素。若基因表达直接发生在人体特定的靶组织细胞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那就是基因治疗。生物工程新产品就是通过基因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杂交瘤技术等),生产出具有治疗或临床检验作用的产品。基因工程产品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中的最主要部分,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的几个阶段:1970年以前为传统的发酵技术,主要应用于发酵工业,大多局限于微生物的酶学,这个时期可追朔至数千年前。70年代发现了基因重组(r-DNA)和杂交瘤(Hybridoma),主要院校及研究所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对生物工程技术的兴趣大增,为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80年代初,国际上许多企业家开始投资生物工程技术,工业界开始以谨慎的态度向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进军。80年代后期,许多开发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设想未能实现,只有少数的成功者。例如,美国Amgen公司,其促血红素成为第一个最成功的药品。成功例子不多的原因是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要消耗大量投资。90年代开始有更多的生物工程产品投放市场,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更着眼于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与传统工业生产结合,如何改变老的生产工艺等问题。欧、美、日等国出现了不少专业性的生物工程技术公司。生物工程技术的许多新方法和新产品不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为解决人类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尤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疑难疾病、人口剧增和食品短缺等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实施发展战略,投入巨额资金,加速发展生物工程。1990年日本投入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费用达2900亿日元(约30亿美元)。1993年美国投入生物工程的开发费用达40亿美元,以生物工程产品为对象的公司、企业不断涌现,生物工程产品也不断推向市场。仅以美国为例,粗略估计目前从事生物工程研究的有1300多家公司,生物工程产品的年销售总额高达100多亿美元。生物技术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在医药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1983年美国的Lilly公司首次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胰岛素投放市场,接着,美、日、英、瑞士等国先后批准了10余种基因工程药品上市。例如,EPO、G-CSF、tPA等,在治疗肿瘤等一系列疾病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生物工程技术在诊断疾病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近20种DNA探针投放市场。据1990统计,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的产值已达20亿美元。近几年来,以PCR为基础的诊断试剂也相继投放市场。例如,美国加州的凯荣(Chiron)公司和罗氏生物系统公司(RocheBiOsystem,即以前的Cetus公司)为基因诊断传染病、遗传病提供了新的有利武器。这些新的诊断试剂有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的,也有基因分型的,如HLA的分型试剂盒。生物工程技术产业日益被传统的大制药集团所重视,许多集团纷纷购买拥有独特专利技术的生物技术公司(下面的表格列举了近几年来成交额最大的一些收购)。WB收购人WB收购对象WB成交金额(Mil)WB年份DW罗氏DW基因技术DW(Roche)DW(GeneTechnology)DW葛兰素DW埃菲麦克斯DW(Glaxo)DW(Affymax)DW日本中外制药DW基因探针DW(Chuga)DW(Gen-Probe)最近几年来,诺瓦迪斯(Novartis)收购了基因治疗公司(GeneTherapeuticsInc);罗氏(Roche)收购了宝利曼(Boehringer-Mannheim)。这些例子从下面几个方面肯定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它未来能为医药行业带来的巨大潜力:1.生物技术将成为未来制药行业的支柱;2.生物技术将成为未来医疗服务的主要技术,如基因诊断与治疗;3.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大医药集团在资金和市场上的帮助,而大医药集团要拥有竞争的优势,必须十分关注生物技术中具有创造性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诞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控制和拥有它,从而使自己有与其他大制药集团抗衡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生物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今,全世界属于生物工程技术工业范畴的企业有2000多家,其中约500家在欧洲,美国有1300家左右。大约1/3的生物工程企业都集中在制药领域,对制药领域来说,基因工程早就发展为一种关键的工艺技术,据有关部门估计,今年(1996年)用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和诊断用品的销售额达120~150亿美元。到本世纪末,将增到500~600亿美元。目前已有大约30种由生物工程工业实验室生产的药品上市。另外,近20种药品已被批准投产,约有500种药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三、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合作日趋紧密生物医药产业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各类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结合的力度极强。因此,医药产业“开发期长、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效益”的特征尤为显著。据美国制药商协会的资料显示,一种新药从临床前试验到FDA批准,平均需要10~12年。从研究开发费用看,医药产业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一些发达国家投放新药研制的费用仅次于国防科研费用,如美国1993年达106.5亿美元,占全部科研费用的14.6%。名列前10名最大公司一年投入R&D的费用平均占销售总额的15%~20%。过去成功开发一种新药只需数千万美元,而现在增加到2.5亿至3.5亿美元。近年来,由于欧美国家纷纷改革医疗保险制度,严格限制药品价格和生产经销商的利润,限制某些药品使用,鼓励使用廉价的通用名药(GenericDrugs)等等,促使企业不能通过自由定价来弥补日益增加的研究开发费用和效益减少。一个既能保持足够研究费用的投入又能降低公司开销的方法,就是通过合作来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效益。而医药产业由于开发的成功率低,使投资风险增加。上市的新产品中,5个中仅有一个可能盈利。据统计,医药产品从早期的开发到销售,欧洲的成功率为4317:1,美国为6155:1。近几年由于新药临床试验时间和新药评审时间延长,又使新药开发的风险增加。只有通过研究与开发的紧密合作,新药研制开发的成功率才能提高,新药开发的风险才能降低。总之,研究与开发紧密合作的原因和重要性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科技发展的需要,时间竞争的需要,降低研究的成本,自身能力的限制。随着科技发展的需要,新药研究开发降低成本的需求,新药开发时间的竞争和制药公司自身能力的限制,医药产业出现了研究与开发以及产品化紧密联合的体系,目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联合:(1)制药集团与科研机构的联合,如Sandoz公司与Scripps研究所。(2)制药集团与大学的联合,如强生(J&J)与Michigan大学。(3)制药集团自身的纵向联合,如Lilly公司内不同部门在新型胰岛素研究与开发的合作。(4)制药集团兴办或合办自己的研究机构,例如日本的irin创办LaJollalnstituteforA1lergyandlmimunology,罗氏(Roche)公司在加州湾区新建InstitueforMolecularBiology,史克公司(SB)参与建立TIGR。诺瓦迪斯(Novartis)最近决定在加州圣地亚哥一个新的功能基因组建研究所。HS44F第二章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生物医药产业在新中国近50年医药产业的发展史上是一个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的产业。目前我国内地有医药工业企业3257家,其中化学药厂2200多家,中药厂700多家,而生物工程制药企业只占整个医药产业中的很少一部分。但是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新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个以生物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新型制药工艺与方法,新剂型的研制等)为主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对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新型产业。该产业的发展必将为我国的传统制药工业提供许多必需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促使我国的传统制药工业进行第二次创业。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当时的战略设想,我国的大型医药企业都是分布在内陆和战略安全的地方,例如我国以前医药企业的“四大金刚”就是分步在东北、华北等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像我国的其他产业一样在沿海和南方地区蓬勃发展。一些大的制药集团也相继在这些地方应运而生,如深圳的南方药厂和珠海的丽珠。另外,许多国际制药集团公司(J&J,Squibbs,Upjhon,Merc,SB等等)近年来纷纷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或一些中心城市建立合资与独资的制药企业。这样,新的制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西安杨森),老的制药大企业停止不前,从而使我国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和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新型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是以生物技术为主体的公司)研究开发的布局、结构、规模而言,我国新型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是分布在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以及其周边地方,如北京、上海。另一个布局特点就是,许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较为集中,并且其产业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如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如果从更广泛的区域而言,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开发,也像我国总的制药行业一样,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这些地区以其良好的地理优势、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许多早期发展的生物医药企业。就研究人员而言,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并且有一定竞争力的行业。全国有高等医药院校3所。另外,还在10多所高等学校中设有医药专业,有专业医药科
本文标题: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