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题2 第4节 小说的主旨情感
第四节小说的主旨情感——文以载道抒心声真题体验延伸第一步·读懂文章[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①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②。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③,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④。”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⑤”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⑥。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⑦。•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⑧。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⑨。•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⑩?”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⑪。•设问及现场答卷•设问: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5分)•试答:第二步·学会做题•现场答卷•(1)作者赞扬了贝尔蒂对人真诚,在敌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批判了霍夫曼虚伪、卑劣的行径。•(2)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②霍夫曼的风度只是虚伪的礼貌言行,骨子中包藏的是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专家点评•(1)该答案浅显,尤其是对霍夫曼的评价。应该是理清关于霍夫曼的描写及故事情节,应该看到他人性中的复杂性。•(2)该答案不全面。贝尔蒂的风度主要体现在对战俘的尊重及对侵略者的蔑视,而霍夫曼的风度只是一种傲慢和居高临下的心态,并不是真正的风度。•规范审答指导•思考示范•1.仔细审题。(1)抓住3个关键点: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态度。(2)抓住4个关键点:你、看待、文中、风度与尊严。•2.考虑答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第一问,透过贝尔蒂与霍夫曼的人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贝尔蒂高尚人格的赞扬和对霍夫曼虚伪、卑劣人格的贬斥。第二问,首先明确文章中贝尔蒂和霍夫曼“风度与尊严”分别指什么。•满分答案•(1)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2)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和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链接教材•对于小说的主题,历年来有两种观点:单一性主题和多样性主题。•1.单一性: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章通过记叙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杀仇、奔上梁山的故事,反映了官僚恶霸的凶残狠毒、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人民只有奋起反抗才有生路的道理。•通过对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我们可以知道要概括小说主题,就需要梳理情节、把握人物性格变化等。•2.多样性:如《边城》•关于《边城》的主题思想,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观点一:一幅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山水画沈从文在《边城》中首先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作者不惜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边城如诗如画的独特风景。这里远离所谓的“城市文明”,也没有连绵烽火、腥风血雨,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时代背景下,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原生态的栖身之所,似梦似幻,韵味幽深。《边城》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回归人生的纯真状态,如何返璞归真,成为自由的人。湘西的山山水水,在他那里并不单单是一种田园美色,而是一种具有隐喻特色的符号,一种精神的暗示。•观点二:一帧趣味盎然的湘西人情风俗画•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赛龙舟、捉鸭子等湘西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活而富有生活情趣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特的乡土文学色彩。作者把人物揉进一种浓厚的风俗环境中,利用风俗来推动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湘西地区原始古朴的民族风俗。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边城》的一大亮点。•观点三:一个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悲剧•翠翠与傩送之间美丽而忧伤、令人神往而又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其实在小说前面部分就设置了一个潜在的“引子”,那就是在翠翠父母身上发生的爱情悲剧。作为“美”的精灵和化身,翠翠从情窦初开、少女怀春,到与天保、傩送相遇、相识,直至发生情感的纠缠,萌发和滋长爱情,这当中,引起了读者美好的遐想,潜意识中认为他们之间肯定会有一段美好的姻缘。可结果却是,爱恋她的两兄弟,一个沉船丧命,遗憾终生,一个外出他乡,归期渺茫。小说结尾处,作者毅然截断了•翠翠爱情的生命之流,让她在渡口无望地等待。这是采用了民间文学结构的特有收束方式,使翠翠跟传说中的望夫石、阿诗玛一样,成了作者心中“石化”了的永恒的美的塑像。•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看出要探究小说主题,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整合探究例破•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它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题目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悬念。•②题目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在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的前提下,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评价作品不能缺乏针对性。•掌握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4)是对什么现象的反思。•(5)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通过描写……,表达了(赞扬了、鞭挞了、批判了、揭示了等)……•一、考题常设问题•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二、解题方法探究•1.三“从”•(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3)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去思考。这可以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来把握。•2.一“联”•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理解小说主题的目的。•答题模板•1.概括主题•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描绘……的情景),赞扬(贬斥)……精神(陋习)。•2.分析评价主题•本文的主题是……,理由是……•3.探究主题•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再分点证明。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在评价、探究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时,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导致评价探究缺乏针对性。•[2013·山东高考]文本见本专题第三节“真题体验延伸”•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推断方法]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作用的分析。注意从题目与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活着”恰恰是小说中两个主要形象——老人和老牛的生存状态,其中蕴涵的对生命的思考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它引导读者去体味“活着”的意蕴,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从艺术效果来看,这个题目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而又耐人回味。•[答案]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经典演练提能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题2 第4节 小说的主旨情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8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