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8课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课件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8课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学习目标:•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原因,知道基督教创始人、诞生地点、经典。•2、通过阅读教材,准确简述基督教发展及传播情况。•3、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简单说出基督教的教义以及有关的节日和习俗。•4、理解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教权与王权的冲突及两种权力体系并立的形成。情境导入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欧洲文明又被称为“基督教文明”,可见基督教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基督教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基本主张如何?它在中世纪对西欧又有什么影响呢?自主学习·梳理新知知识点一基督教的兴起1、____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____地区。传说中创始人是____。2、313年,罗马皇帝颁布“_________”,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4世纪末,______被定为国教。知识点二基督教的基本主张3、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任何人只要信奉基督教,就能得到基督的救赎,达成与上帝的和解,死后可以进入天堂。知识点三教权与王权4、作为基督徒,一方面要服从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也要服从__________。5、教权与王权在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立的局面,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6、1122年,教会与各国君主达成妥协,签订__________,教皇获得了对高级教士的任命权。同时,划定了教权与王权各自的管辖范围。7、两种权力体系的并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防止了极端的_______或绝对的_________的出现。1巴勒斯坦耶稣米兰敕令基督教原罪观与救赎论代表上帝权威的教会世俗国家的权力授职权之争《沃姆斯和约》神权政治君主专制合作探究探究一基督教兴起与发展(1)阅读教材,说说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生活在罗马帝国的古代犹太人,多次反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起义遭到血腥镇压。人民把希望寄托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2)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基督教的发展。米兰敕令是天主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天主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的政策、从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为被承认的宗教。早期基督教是穷人的宗教,教徒被指控背叛国家,遭到长期迫害。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不少有地位的人,包括行省总督和皇族,都改信了基督教。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313年,罗马皇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具有合法地位。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国教。(3)基督教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原罪观与救赎论。任何人只要信奉基督教,就能得到基督的救赎,达成与上帝的和解,死后可以进入天堂。基督教会的分裂:基督教东派:又称东正教,以希腊语为中心。西派:又称天主教,以拉丁语为中心。新教:十六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中产生。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佛教基督教前6世纪1世纪浴佛节圣诞节复活节《大藏经》《圣经》乔达摩·悉达多耶稣“众生平等”、因果轮回、忍耐服从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比较佛教与基督教古印度巴勒斯坦探究二教权与王权的冲突与并立1、《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凯撒的物当归凯撒,神的物当归神。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意思是要分开世俗权力和精神权力。作为基督徒,一方面要服从代表上帝权威的教会,另一方面也要服从世俗国家的权力。各管一方。2、教权与王权在冲突集中表现是什么?“授职权之争”3、教权与王权并立局面的形成及影响并立局面形成:1122年,教会与各国君主达成妥协,签订《沃姆斯和约》,教皇获得了对高级教士的任命权。同时,划定了教权与王权各自的管辖范围。影响:两种权力体系的并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防止了极端的神权政治或绝对的君主专制的出现。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兴起时间及地区: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发展:“米兰敕令”承认合法地位,4世纪末,定位罗马国教核心教义:原罪观与救赎论课堂总结教权与王权冲突的集中表现:授职权之争并立局面的形成:《沃姆斯和约》的签订1.基督教产生于()A.两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巴勒斯坦地区D.小亚细亚地区2、基督教合法地位确立的标志是()A.被定为罗马国教B.罗马教皇颁布“米兰敕令”C.罗马帝国陷入危机D.教会与王权达成妥协C课堂练习B3、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传入中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与这些节日有关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4、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A.众生平等B.安拉是唯一的神C.原罪观与救赎论D.忍耐顺从BC5、教权与王权并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发动“教皇革命”B.罗马帝国的衰落C.《沃姆斯和约》的签订D.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C
本文标题:第8课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8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