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要求,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回顾(一)循环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十一五”时期,淄博市以列为省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型城市为契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认真组织实施《淄博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2008-2010年)》,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锐意创新,全面完成了循环经济试点市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62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3.0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4.50%、90.51%和93%,分别比2005年提高2.72、13.29和69.09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市以年均8.5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GDP年均14.33%的增长。(二)循环经济推动机制初步建立。成立了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节能办,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区县也建立健全了节能管理、执法机构,为做好循环经济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组织编制了《淄博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2008-2010)》,出台了《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意见》,制定了取消宾馆酒店一次性用品、规范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等系列文件,保障了循环经济工作的积极推行和顺利实施。(三)循环经济“345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立足我市重化工产业结构特点和原料基地优势,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重点产业合理延伸产业链,着力推进“345”工程的实施。重点培育了3个循环经济型区县、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50个循环经济型企业,逐步构建起了适合我市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临淄区、沂源县等循环经济区县建设初见成效,成功培育了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等循环经济园区,涌现出了新华制药、鲁泰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四)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着力推广十个方面的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先后公布了56项重点推荐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导向目录,制定并强制实行高于国家和省限额的产品能耗定额标准405个。鲁阳公司陶瓷纤维建筑隔热板等3项成果被评为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14项成果获得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奖。自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举办了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成果展示会,为循环经济技术推广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平台。(五)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循环农业扎实推进。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形成了山区果菜种植、平原区秸秆综合利用、小清河流域养殖基地三大循环农业功能区,建立了10个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进入了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行列。组织实施“5年1500亿元”技改计划,对传统产业中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基本更新改造一遍,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严格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控制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18%,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二、“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有利因素1.战略地位的提升,为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全方位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相关实践。2.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对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将日益突出,世界要发展,不仅要突破新技术、转变发展方式,而且要使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转化为可再生的丰裕资源,这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由于污染重、消耗多的粗放型产业比重仍然较大,资源、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以目前的生产方式带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必须依靠发展循环经济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成本,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3.节能减排任务的强力推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市委、市政府继续把节能减排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重点企业,继续实施节能减排预警调控机制。同时,将出台一系列更加严格的地方节能和环保标准,为循环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不利因素1.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目标责任制尚未建立。循环经济指标统计体系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统计体系,部分循环经济指标统计困难,基础数据缺乏。虽然《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制,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制还有待健全完善。2.循环经济的产业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内在动力不足。“十二五”时期,我市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一些产业内部呈单线式发展,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高度关联和有效互补的循环经济链网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用于废物利用、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3.循环经济的人才缺乏,智力支撑不够。循环经济高端管理人才、复合型研究人才比较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能力不强,循环经济人才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不足。4.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部门和企业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作用的认识还不够,不能很好的把循环经济理念真正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突出“高效、生态”两大主题,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培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产出率,减少或避免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基本原则1.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改变传统的生产、消费方式,通过对区域内物质、能量、信息的集成,实行资源联供、产品联产和产业耦合共生,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排放,建立新型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共赢。2.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把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结合起来,把社会整体推进和重点领域突破结合起来,把已有工业基地生态化改造与新建园区循环发展模式培育结合起来,把试点示范与循环型产业体系普及结合起来,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形成布局合理、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政府规划、政策和产业导向的作用,引导各产业向循环型、生态化方向转变。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淘汰资源、能源消耗高的落后产能,促进集约型、循环型、低碳型生态产业的发展壮大。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广泛争取国内外的支持与合作,多渠道筹措循环经济建设资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氛围。4.坚持政策激励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制定引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机制和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使循环经济建设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轨道,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重要制度保障。(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形成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和框架,建立起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形成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化水平显著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方式不断优化,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具体指标见下表)。“十二五”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类别指标单位2010年2015年资源产出指标能源产出率亿元/万吨标煤0.610.74水资源产出率元/吨261263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率万元241281资源消耗指标万元GDP能耗吨标煤1.641.36万元GDP取水量立方米38.2738.06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495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00.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5193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6870城市建筑废物综合利用率%208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30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50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9393适宜农村沼气用户普及率%2943四、“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按照源头减量、过程循环、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系统复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立足基础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链接,推进产业间的协作和区域内的系统整合,建设循环经济链网体系,重点培育5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单位)、14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打造九种重点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工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围绕冶金、电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纺织、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医药等九个重点行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技术、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模式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培育2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9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向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和高效益转型。1.冶金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强化冶金工业生产过程的源头减量化技术,提高矿石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加工材成品率,减少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产生和排放。完善钢铁工业静脉产业链,推广应用转炉、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技术,建立余热—发电产业链。推广煤气干法除尘、现代粉体加工和新型生态建材生产等技术,建立钢铁—废渣—建材、采矿—尾矿(矿渣)—建材产业链。应用高炉、转炉冷却水闭路循环技术,构建钢铁工业水资源梯级利用产业链。大力推进蓄热式加热炉等新技术,突破冶金废物中贵金属深度资源化关键技术,完善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推广铁尾矿伴生多金属的高效提取、低铁富硅尾矿高值整体利用、低成本充填技术,加大赤泥砂化脱水、低成本赤泥脱碱技术研究,推广赤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和选铁分砂等技术,建立赤泥—精选—脱碱(水)—建材产业链。鼓励冶炼废渣提铁合金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建立冶炼废渣—铁合金—微晶材料—环保建材产业链。开发冶金工业水利用优化集成技术,加强冶炼废水的处理和尾矿排水的循环利用,建立水资源梯级利用产业链。2.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干除灰、水资源梯级利用等先进技术,加大煤炭、水等资源的消
本文标题: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9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