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述(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又称绝对数。例如,2009年我校的在校学生总数为5348人;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通过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二)特点1.总量是相加汇总得到的。2.指标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加或减少。总量指标是我们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同时它也是计算其他指标的基础。有时总量指标也表现为同一总体在不同的一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差数。如某省2008年的粮食产量为5711万吨,2009年为3067万吨,比上年减少了2644万吨,这一减少量也是总量指标。总量指标作为增加量时,其数值表现为正值;作为减少量时,其数值为负值。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分为以上两种。总体单位总量就是总体单位数,它是由每个总体单位相加汇总得到的。例如,以某班的全体学生作为一个总体,04级资产评估一班有45名学生,45名就是反映总体的单位数。再如,以某企业工人为总体,工人人数就是总体单位总量。要确定总体单位总量首先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总体范围。总体标志总量,即总体各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是由总体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相加汇总得到的。如研究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职工是总体,职工数是总体单位数,工资是一个数量标志,工资的具体数值是标志值,所有职工的工资总额就是总体标志总量。在一个特定总体内,总体单位数只有一个,但可以同时并存若干个总体标志总量,从而产生一系列指标。将某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班级学生人数为总体单位数,学生英语总分是一个总体标志总量,班级学生学费缴费额又是一个总体标志总量。一个总量指标究竟是总体总量还是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则该地区国有企业数是总体总量,各企业职工总数是标志总量;如研究这一地区国有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情况,则职工总数是总体总量,工资总额为标志总量。(二)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结果。如一定时期的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等。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或某一时刻)上存在的总数量。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量、储蓄存款余额等。表4-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指标名称指标特点时期指标1.可加性,即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相加具有实际意义。2.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长指标数值就大,反之就小。3.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时点指标1.不可加性,各时点指标数值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义。2.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3.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第二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意义和作用(一)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量进行对比求得的,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称相对数。相对指标总的来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无名数,另一种是有名数。1.无名数无名数是一种抽象的数值,多用系数或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翻番数等表示。(1)系数或倍数。这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而计算的相对数。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当分子与分母的数值相差不大时,常用系数表示,如投资系数;当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大得多时,则常采用倍数来表示。(2)成数。这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而计算的相对数。一般在农业统计中经常用到。某地区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一成,就是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十分之一。(3)百分数(%)。百分数是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0而计算的相对数。两个指标相差不大时,用百分数比较合适,如出勤率为99%。百分点是百分数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它是百分数中以1%为单位,即一个百分点等于1%。(4)千分数。千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00而计算的相对数,当对比的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小得很多的时候适用,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5)翻番数。这是表示基期数值按几何级数成倍增长,即2n(n=1,2,3…)。这是发展速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2.有名数有名数是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与分母计量单位同时使用的双重计量单位的一种表示方法。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数或平均数对比计算而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用有名数表示的,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表示。如人口密度的单位为“人/平方公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位为“元/人”。(二)相对指标的作用1.可说明事物的发展程度或事物之间的联系程度、差别程度以及计划执行情况与经济效益状况等。2.利用相对指标便于比较和分析研究对象。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由于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将相对指标分为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一)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用来反映总体内部的组成情况。总体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等于100%。其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指标=100%总体总量指标数值各组总量指标数值×表4-2某高等学校人员比重计算表人员分类人数(人)比重(%)教师干部工人45030015050.033.316.7合计900100.0由表4-2可知,该高校职工总数中,教师占总人数的50%,干部(即行政管理人员)占总人数的33.3%,工人占总人数的16.7%,表明教学第一线人员充足,学校人员结构较为合理。另外以上计算还可以看出,上述三个相对数(即比重)之和为100%。常用的结构相对指标有就业率、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中各产业的比重、国民收入使用额中消费与积累所占比重、产品合格率及出勤率。(二)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为:比例相对指标的计算结果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在上例中该高校中教师、干部、工人的比3:2:1。再如,人口总体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数量比;在科研机构中,研究人员、研制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三)比较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是同类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对比的结果。不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的单位。该指标主要用于说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发展的不均衡程度和差异程度。计算公式为:比较相对指标=甲空间上某项指标数值乙空间上同类指标数值要注意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比例相对指标用于同一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的对比;比较相对指标则是不同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的比较。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常运用比较相对指标进行同行业各单位的不同指标数值的比较,从而找出差距,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四)强度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计算公式为: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体的总量指标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体的总量指标强度相对指标的特点在于它是两个不同总体的总量之比。例如,人口密度指标是以人口数与国土面积数对比得到的(××人/平方公里)。其中人口数是以人口为总体计算的总量指标,而国土面积数是相对指标。人口密度指标一般用有名数来表示,而且是复名数。也有用无名数表示的。比如人口死亡率以千分数表示,流通费用率以百分数表示。(五)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它是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对比的结果,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程度。计算公式为: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例如,2008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02亿,2008年是2007年的127.6%(55118/43202),比上年增长27.6%。(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的比值,用以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计算公式为: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100%计划任务数公式中分子和分母不能互换,分母是下达的计划任务指标,分子是实际完成指标,计划任务指标用于衡量计划完成情况的标准。分子和分母的指标口径应保持一致。由于经济现象的特点不同,在下达计划任务时,计划指标可能表现为总量指标,也可能表现为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例1】某公司第二季度计划销售额为800万元,实际销售额为1050万元,则该公司第二季度计划程度为131.2%(1050÷800×100%)这个相对数表明实际比计划超额完成31.2%,超额完成销售额250万元(1050–800)。练习:某企业的甲种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1200元/吨,实际单位成本为1326元/吨,则甲种材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如何?在评价计划完成指标时,应根据统计指标的性质来判断。对于增产增收性质的指标即正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越好。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数值大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小于则是未完成计划。对于节约开支的指标即逆指标,以小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大于则是未完成计划。练习:某企业2000年某产品单位成本550元,计划规定2001年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8%,试计算2001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并指出2001年单位成本计划数量和实际数量。第三节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一、要保持相对指标分子分母的可比性二、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要结合运用三、各种相对指标要综合应用
本文标题: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9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