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介绍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本章导读】本章内容涉及劳动合同的解除、解除劳动合同损害赔偿计算标准、劳动合同的终止及后果等。【导读案例】1980年10月,刚满16岁的陈渝(化名)因补员到某公司上班,从事喷漆工作。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陈渝酷爱读书,刚参加工作不久,陈渝就先后考取长安职工大学大专、湖南大学大学本科。之后又分别在1994年和1997年考取重庆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001年5月,公司将陈渝送入清华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学习费用和科研项目均由公司提供,直至2003年6月结束博士后工作站的研究。在职期间曾担任公司重点项目的副总设计师,及公司汽车研究院某工程所副所长。公司与陈渝在1996年1月签订的《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书》上约定:陈渝学习期满回单位工作后,服务期限为十年;若在服务期满前离开公司须赔偿从“委托培养研究生”至“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工资、学习等费用),另加违约金5000元。2003年8月,双方再次签订《协议书》约定:违约责任赔偿金额按公司人才流动管理办法执行。2005年7月,陈渝以应邀参加美国一个研究项目为由,书面向公司提出辞职,同时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于8月26日离开公司。同年10月,公司即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陈渝支付委托培养博士基本赔偿费用160万元、出国基本赔偿费用60万元等合计310余万元的巨额赔偿。问:1.陈渝是否应当向公司支付赔偿金?2.如果应当支付,范围多大?4.1劳动合同的解除4.1.1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与分类1.劳动合同解除的含义1)被解除的劳动合同是有效的劳动合同。被解除的劳动合同是有效的劳动合同,这是2)解除劳动合同只能是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未履行完毕前进行。3)劳动合同解除形式法定。4)劳动合同的解除。2.劳动合同解除的分类1)按照劳动合同解除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方解除和协议解除。2)按照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依据不同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3)根据导致合同解除的原因中是否包含当事人的过错分为:有过错解除和无过错解除。4)以行使单方解除权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需要合同一方预先通知对方分为:单方预告解除和单方即时解除。5)以行使单方解除权的主体不同分为劳动者单方解除(辞职)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辞退)。4.1劳动合同的解除4.1.2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1.劳动合同的协议解除1)协议解除的含义所谓协议解除,就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的,当然也允许其自愿协商解除,而不问解除的理由和原因。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只要一方提出解除的要求,另一方表示同意即可。2)协议解除的条件。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就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了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了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因后悔或者难以履行而擅自解除劳动合同。3)协议解除的后果。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易言之,如果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4.1劳动合同的解除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即时解除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裁员解除劳动合同4)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和裁员的禁止性规定。4.1劳动合同的解除4.1.3劳动合同解除的后果1.用人单位的义务1)支付经济补偿2)支付医疗补助费3)支付经济赔偿金4)附随义务2.劳动者的义务1)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2)附随义务。4.1劳动合同的解除4.1.4解除劳动合同损害赔偿计算标准1.解除劳动合同的损害赔偿1)适用损害赔偿的前提。2)须正确区分赔偿金、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的关系。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损害赔偿金的计算经济补偿金是以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为基础而计算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就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这里的“以上”、“年满”包括本数,而“不满”则不包括本数,比如一位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恰好是6个月,若符合给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用人单位应支付1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相反,即使差1天满6个月,用人单位仍只需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4.2劳动合同的终止4.2.1劳动合同终止的含义1.劳动合同终止的含义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自然消灭或经判决、裁决而消灭。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劳动关系依法被终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一般不再执行原劳动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但依约定和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仍应履行一定的后合同义务,如竞业限制、保守秘密等义务。2.劳动合同终止与劳动合同解除的区别1)发生原因不同。2)法律后果不同。4.1劳动合同的解除3.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损害赔偿《劳动合同法》第90条指出:“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连带赔偿责任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前提至少有两个:一是新用人单位负有查验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凭证的义务;二是新用人单位未履行该项义务给原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的后果。4.2劳动合同的终止4.2.2.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事由1.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期限一般是指始于劳动合同依法成立,终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这段时间。劳动合同期满是最典型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劳动合同期满,表示原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双方的权利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劳动合同已经没有了继续存在的必要。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1)劳动者退出劳动领域。2)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3)缴费年限已累计满15年。3.劳动者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这里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宣告死亡是指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法定的程序推定失踪达到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并予以宣告的制度。4.2劳动合同的终止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所谓宣告破产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债权人平均受偿,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人民法院宣告破产解散。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1)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2)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此处的“法律”应作狭义理解,即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或修改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将终止劳动合同事由的权限仅仅赋予了狭义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而不包括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政府规章。换句话说,除了法律和行政法规外,其他任何规范性文件均无权设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事由。4.2劳动合同的终止4.3.2劳动合同终止的限制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不得终止劳动合同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3.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4.2劳动合同的终止4.2.3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1.劳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终止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消灭,劳动合同失去法律效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再有权利义务关系。2.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后的相关义务1)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2)出具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义务。3)办理劳动者人事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义务。4)对终止劳动合同文本保存2年以上备查的义务。5)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损害赔偿责任。3.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的相关义务1)依约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的义务。2)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本章小结】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主要包括劳动合同解除的含义与分类,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与程序,劳动合同解除的后果。劳动合同终止的含义、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劳动合同终止的限制性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等方面的内容。本章的重点是劳动合同的解除,对劳动合同解除的各种方式的法定条件的理解和掌握,及劳动合同解除的后果的理解。本章的难点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及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本章阅读参考文献】1.王全兴黄昆编著《中国劳动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3版。2.郭捷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版。3.胡彩霄:《劳动法精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黎建飞主编:《劳动合同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全解》,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5.董保华.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6.张霞等编著:《劳动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7.陈闯著:《劳动合同案例精编精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1月版。8.周国良:“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一)--(三)中国劳动,2008年第2-4期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本文标题: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9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