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考试培训教材(保险基础知识部分)
目录保险基础知识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二章保险概述第三章保险合同第四章保险的基本原则第五章保险经营保险基础知识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节风险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一、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某件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从广义上讲,指盈利或损失的不确定性;从狭义上讲,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在保险理论与实务中,通常指狭义的风险,即风险是指保险标的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二、风险包含两层含义:(一)风险总是与损失和不确定性相关联(二)损失是不确定的三、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要素组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导致损失。二、风险的特征风险具有以下5个特征1、风险的不确定性(1)风险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2)风险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3)风险产生的结果的不确定。即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2、风险的客观性风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为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由事物的内部因素所决定,由超过人们主观意识所存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但是,从总体上说,风险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正是风险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保险活动或保险制度存在的必要条件。3、风险的普遍性人类历史就是与各种风险相伴的历史。自从人类出现后,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疾病、伤残、死亡、战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化,又产生了新的风险,且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在当今社会,个人面临着生、老、病、残、死、意外伤害等风险;企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等;甚至国家和政府机关也面临着各种风险。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是由于这些普遍存在的对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构成威胁的风险,才有了保险存在的必要和发展可能。4、风险的可测定性个别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不可预知的,但通过对大量风险奋不顾身的观察会发现,风险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根据以往大量资料,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可测算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并且可构造出损失分布的模型,成为风险估测的基础。5、风险的发展性人类社会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风险。尤其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风险的发展性更为突出。风险会因时间、空间因素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三、风险的分类(一)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类1、财产风险:2、人身风险3、责任风险4、信用风险(二)按风险的性质分类1、纯粹风险2、投机风险(三)按损失发生的原因分类1、自然风险2、社会风险3、经济风险4、技术风险5、政治风险(四)按风险产生的环境分类1、静态风险2、动态风险(五)按风险影响的范围来划分1、基本风险2、特定风险第二节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二、风险管理的目标(一)风险管理目标的概念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具体目标可以分为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1、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1)减小风险事故的发生机会(2)以经济、合理的方法预防潜在损失的发生(3)减轻企业、家庭和个人对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忧虑2、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1)减轻损失的危害程度(2)及时提供经济补偿,使企业和家庭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二)风险管理的作用1、有助于消除风险2、有助于社会经济环境3、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提供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三、风险管理的方法风险管理的方法(即风险管理的技术),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1、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的实质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减轻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主要表现为: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在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下列方法:(1)避免避免是指高潮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单位和中途放弃某些既存的风险单位,采取主动放弃或改变该项活动的方式。避免风险的方法一般在某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相当高或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时采用。它是一种最彻底、最简单的方法,但也是一种消极的方法。避免风险的方法有时意味着丧失利润,且避免方法的采用通常会受到限制。此外,采取避免方法有时在经济上是不适当的,或者避免了某一种风险,却有可能产生新风险。(2)预防损失预防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休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而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这是事前的措施,即所谓“防患于未然”。(3)抵制损失抵制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之后为降低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它是处理风险的有效技术。2、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对风险的预测不可能绝对准确,而防范风险的各项措施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某些风险事故的损失后果是不可避免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降低发生损失的成本,即通过事故发生前的财务安排,来解除事故发生后给人们造成的经济困难和精神忧虑,为恢复企业生产,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等提供财务支持。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自留风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自留风险有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之分。自留风险的成本低,方便有效,可减少潜在损失,节省费用。但自留风险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的限制或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其处理风险的效果,导致财务安排上的困难而失去作用。(2)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一些单位或个人为避免承担损失,而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去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转移风险又有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财务型保险转移两种方法A、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是指单位或人人通过经济合同,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去承担。B、财务型保险转移风险。财务型保险转移风险是指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保险合同,将其面临的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等转嫁给保险人的一种风险管理技术。保险作为风险转移方式之一,有很多优越之处,是进行风险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1.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识别: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2.风险的估测风险的估测: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估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3.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方法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两大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是事先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4.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第三节、可保风险的选择一、可保风险的概念可保风险是指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静态风险、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可以用大数法则进行测算的风险,都是可保风险。汽车的常见风险属于可保风险。(一)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指在社会经济正常的情况下,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人们的过失行为所致的风险。如雷电、霜冻、地震、暴风、暴雨、瘟疫等由于自然原因发生的风险,火灾、破产、伤害、夭折、经营不善等由于疏忽发生的风险,都属于静态风险。静态风险多为可保风险。(二)财产风险财产风险是指,财产物质因发生静态风险事故而直接或间接遭受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三)人身风险人身风险是指由于人的生、老、病、死或身体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等遭受损失的风险。人身风险通常分为生命风险和健康风险两大类。(四)责任风险责任风险是指个人或团体的行为违背了法律、契约的规定,给他人的身体或财产造成伤害、损失,应负法律责任的风险。(五)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违法)致使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二、可保风险必须具备的条件(一)风险必须具有偶然性;(二)风险必须是意外的;1、风险应具有偶然性2、风险不能是被保险人故意行为所造成的(三)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即风险一旦发生,只有损失的机会,没有获利的可能;(四)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五)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有重大性;(六)风险的损失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二、不可保风险不可保风险是指商业保险根本无法处理或目前无法处理的风险。如动态风险、投机风险等,都是不可保风险。(一)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指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技术以及组织等方面发生变动而产生的风险。如人口的增长、资本的壮大、生产技术的改造、消费者选择的变化等引起的风险。(二)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如炒股、赌博等。第四节风险单位一、风险单位的概述风险单位在保险中是指保险标的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风险单位的划分标准既重要又复杂,应根据不同的标的和险别来决定。再保险合同一般规定,如何划分风险单位是由分出公司决定。对于每一风险单位或一系列风险单位的保险责任,分保双方通过合同按照一定的计算基础对其进行分配。二、风险单位的划分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风险单位,在实务上,风险单位的划分有三种:1、按地段划分,由于标的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相毗邻,具有不可分割性,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受损失的机会是相同的,故将一个地段作为一个风险单位;2、按投保单位划分,为了简化手续,有时候有一个投保单位就是一个风险单位;3、按标的划分,一个标的作为一个风险单位。对于一些与其他标的无毗连关系风险集中于一体的保险标的,可以视一个保险标的为一个风险单位。第二章保险概述第一节保险(一)保险,是在收取一定保险费的前提下,对满足一定条件(生育、年龄限度、人身或物资意外伤损和负有法律责任等等)的被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保障行为。(二)保险以实施形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实施的保险行为,俗称强制保险;另一种是买卖双方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自愿实施的保险行为,俗称商业保险。在我国目前开办的各种保险中,“社会保险”项下的几种保险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对火车、轮船、飞机的旅客实施的“意外伤害保险”属于强制保险;除此而外的其他各种保险属于商业保险。二、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为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群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行为。社会保险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些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以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等。三、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自愿保险行为。第二节保险的要素与特征一、保险的要素(一)以特定的或约定的风险作为可保风险和保险责任(二)保险必须对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或给付(三)保险必须结合多数经济单位进行互助共济(四)合理计算分担金,建立保险基金(五)通过订立保险合同确定保险关系二、保险的特征保险有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互助性保险是多数人在互助共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聚积多数人的力量来分担少数人的危险
本文标题:考试培训教材(保险基础知识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9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