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白细胞介素12的生物学功能与药理学作用
白细胞介素12的生物学功能与药理学作用郑华宁1,2,甘 慧1,周大兴2,窦桂芳1(1.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0;2.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系,浙江杭州 310053)摘要: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由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12对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促进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研究证实,IL12对小鼠的肿瘤和各种感染性疾病等有治疗作用。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治疗途径及不同的联合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本文对目前IL12的生物学功能及药理学作用作一综述。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免疫学中图分类号:R9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40(2008)03019404Biologicalfunctionandpharmacologiceffectsofinterleukin12ZHENGHuaning1,2,GANHui1,ZHOUDaxing2,DOUGuifang1(1.KeyLaboratoryofPharmacokinetics,InstituteofTransfusionMedicine,AcademyofMilitary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850,China;2.DepartmentofPharmacology,SchoolofPharmacy,Zhejia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ngzhou310053,China)Abstract:Interleukin12(IL12)isproducedbyantigenpresentingcells,forinstance,macrophagecells.IL12isacytokinethatexertsimmunoregulatoryeffectsonTcellsandNKcells,playingauniqueroleinpromotingtype1Thelpercellresponsesand,thereby,cellmediatedimmunity.IL12hasbeenshowntoexertstrikingtherapeuticeffectsinmousetumormodelsandinmousemodelsofavarietyofinfectiousdiseases.ManydifferenttreatmentmeansandcombinationsofIL12withcertainothercytokinesorwithradiotherapyorchemotherapyhavebeenattempted.Now,wegiveareviewofbiologicalfunctionandpharmacologiceffectsofIL12.Keywords:interleukin12;pharmacodynamics;pharmacokinetics;immunology 收稿日期:20071112 作者简介:郑华宁,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物代谢,Tel:01066932224,Email:zhenghuaning718@163.com通讯作者:窦桂芳,女,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Tel:01066932951,Email:douguifang@vip.163.com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相对分子质量为70~75ku的蛋白质,是由不同基因编码的2个亚基P35和P40两条肽链借二硫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P35和P40两者单独存在时无生物学作用,只能结合后才具有生物学活性[1,2]。经多项研究发现,IL12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的许多方面,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功能性桥梁,具有重要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因此,本文对IL12的生物学功能,药理学活性及药物代谢方面的特点作一简要综述。1 生物学功能IL12主要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部分来自B淋巴细胞和Th2细胞亚群,在启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1)IL12是Th1产生的必需因子,它可促进Th1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的提高,同时抑制由IL4介导的Th2细胞的分化[3]。在体外用过敏原作用于CD4细胞,导致生成Th2型的细胞,分泌高浓度IL4和低浓度的IFNγ;当有IL12存在时,则生成Th1细胞,分泌IFNγ,而不分泌IL4。因此,IL12和IL4分别支持Th1和Th2的分化。通过一定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Th1细胞分泌的IFNγ可进一步增加单核细胞的·491·JournalofInternationalPharmaceuticalResearch 2008Jun;35(3)IL12产生,减少IL10产生,Th2分泌的IL4和IL10则抑制IL12的产生[4]。(2)增强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应答,刺激静止或激活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分泌IFNγ,并与IL2有协同作用,但对于静止的细胞需要辅助细胞的参与。IL12除增加NK/LAK的杀伤活性外,还能诱导特异性CTL的产生,该细胞被认为是杀瘤作用最强的细胞[5]。2 药理学作用21 抗肿瘤作用大量动物实验表明,IL12能够明显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时间。早在1995年11月纽约的会议上,免疫学家已讨论了IL12的生物功能及其抗肿瘤的应用前景。美国匹兹堡大学遗传学研究所进行了IL12的临床研究,对各种肿瘤患者进行Ⅰ期研究后,对肾癌患者进行了Ⅱ期研究,然而17名患者中有15名出现了累及多器官的严重不良反应,2名患者死亡。尽管患者有个体差异,但药物耐受性的差别与其剂量有关系。出现严重事件患者IL12的用量达到1000ng·kg-1,远远超过了其最大耐受剂量(MTD),IL12的副作用往往在第1次注射时最大,随后的治疗过程中逐渐递减,且是可逆的。在Komita等[6]进行的实验中,应用重组鼠IL12治疗移植肝癌细胞的小鼠,每只小鼠给药500ng,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在IL12发挥抗肿瘤活性的过程中,IFNγ的参与是必要的。在应用IL12治疗带有抗IFNγ单克隆抗体的肿瘤小鼠时,IL12失去其抗肿瘤活性。然而,单独应用IFNγ不足以明显抑制肿瘤的发生。IL12对T细胞缺乏裸鼠的抗肿瘤作用显著降低,但IL12刺激产生的IFNγ总体水平并没有降低,这说明了在抑制肿瘤活性上虽然IFNγ的产生对IL12的作用是必需的,但IL12也可能有其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目前,重组人IL12(rhIL12)已应用于人恶性肿瘤的治疗。Hurteau等[7]静脉注射rhIL12治疗复发性或者难治性卵巢癌患者28例,剂量为250ng·kg-1,第1次使用后休息2周,以后每天注射1次,连续5d后,休息16d为1个疗程,一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后停药。21%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4级反应,2例出现血管渗漏现象,1例为2级反应,另1例为4级反应。Liu等[8]发现,虽然IL12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但作用于许多肿瘤时,它只能发挥短暂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一旦停药,肿瘤就会恢复其生长速度,因此将IL12与可降解动物凝胶制成混合的缓释制剂(IL12GH)。实验动物选择的是移植了结肠癌细胞的C57BC/6N小鼠,对照组单独给IL12,实验组给混合制剂,两组的给药方式都是皮下注射,间隔6d给药,每只动物给药250ng,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混合制剂500ng组给药后9~12d肿瘤的体积明显减小。剂量在1000ng以内,两组在同等剂量下都没有明显的毒性反应。在这项研究中,IL12从凝胶中持续降解,不仅延缓肿瘤的生长,而且可以将存在的肿瘤体积减小,从而达到了治愈的作用。大量的研究和数据表明,应采用剂量递增的方式给药,只要在MTD范围内,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此外,比较了瘤内注射、静脉、皮下及基因治疗等方式,皮下用药更方便,安全且有效。22 抗肝炎病毒作用IL12是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大量临床前实验表明,IL12通过刺激产生IFNγ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Vingerhoets等[9]分离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或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刺激,细胞因子反应极其微弱,如同时应用IL12,则可促进CTL和IFNγ的诱生,这利于机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内研究结果证实,IL12对清除慢性HBV感染具有极重要作用。Rigopoulou等[10]进行的研究显示,rhIL12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抗HBV的复制相比较,作用更强,更持久。将15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人,第1组单独应用拉米夫定24周,第2组单独应用拉米夫定4周后,再联合应用rhIL12(每周2次,200ng·kg-1)20周,共24周,第3组使用药物的疗程与第2组相同,rhIL12的剂量更高(500ng·kg-1)。24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HBV的DNA水平,T细胞的增殖,产生的IFNγ等指标进行考察,拉米夫定联合应用rhIL12500ng比单独应用拉米夫定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但是,当后2个实验组停止使用拉米夫定,只是继续使用rhIL12时,患者血清中的HBV又有显著的升高。在Carreo等[11]进行的rhIL12治疗试验中,对6名慢性乙型·591·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8年6月 第35卷第3期肝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2名给药025μg·kg-1,另外4名患者给药05μg·kg-1,前2名患者的最大血药浓度在3周后出现(64和130ng·L-1),远远高于12周后的浓度(42和49ng·L-1)。05μg·kg-1组中的3名患者,在12周和3周的血药浓度水平显示出更高或者持平,半衰期是30h。受试者中有4名患者给药48h后血液中仍然能检测到药物。对于丙型肝炎的治疗以往多采用干扰素单一疗法或者干扰素与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联合治疗。O′Brien等[12]评价了利用rhIL12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4名丙型肝炎患者,这些患者此前曾用干扰素治疗后没有取得效果。患者分为3个剂量组:30,100和300ng·kg-1,每组患者中有6名给rhIL12,另外2名患者给安慰剂,给药方式都是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2周,结果显示,只有300ng·kg-1组体内的丙型肝炎RNA消失,但停药后患者有复发。rhIL12组的不良反应较轻,常见感冒样症状和头痛,病人容易耐受。3 药物代谢特点vanHerpen等[13]报道,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术前的原发性肿瘤内、局部淋巴结内注射rhIL12均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其中对5名注射100ng·kg-1患者考察了药物的代谢性质。患者每周瘤内注射1次rhIL12,共注射2~3次,第1次注射前、注射后05,1,2,4,8,24,72h采集静脉血,最后1次注射前、注射后05,1,2,4,8,24h采集静脉血,以EDTA和柠檬酸抗凝,离心后获得血浆,使用ELISA方法测血浆中的IL12水平。结果显示,第1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比第2或3次显著减少(P<005)。Lenzi等[14]采用静脉滴注rhIL12治疗卵巢癌、胃肠原发性恶性肿瘤及间皮瘤等腹腔癌患者的Ⅰ期临床试验中,在静脉滴注前和注射后5,10,15,30min,1,2,4,6,8,10,24,36,48,72h采集静脉血,5,10,15,30min,1,2,4,6,8,10,24,36,48h抽取腹水,所有的样品储存在-60℃下,分批次检测IL12浓度。在腹水中的清除率呈
本文标题:白细胞介素12的生物学功能与药理学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