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1949.9~1956底过渡时期1956底~1966.5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1966.5~1976.10“文革”时期1976.10~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阶段及特征1976~1978徘徊中前进1978~1982拨乱反正,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82~1997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伟大的历史转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总体特征:一、伟大的历史转折(背景分析)“文革”动乱,积累了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徘徊中前进原因:指导思想没有改变实质:坚持“左”的思想必要性可能性:思想基础:邓小平的大力整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2、内容政治:组织:思想:3、意义:第一次:1927秋收起义(文家市)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1949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从农村回到城市第三次: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从政治斗争到经济建设中共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三次工作重心转移二、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2、内容政治:组织:思想:3、意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第二次: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两半社会第三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20世纪中国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1)指导思想上: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2)经济上:单一的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3)对外关系上:封闭保守→对外开放(4)政治上:维护僵化体制、强化个人集权→全面改革、建设民主政治(5)文化上:轻视知识、践踏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变三、伟大的历史转折(重要成果)平反冤假错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拨乱反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1、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可能性:(1)背景基本前提根本目的中心环节实质(2)含义(3)重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农村逐步推向城市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1、经济体制改革:(4)农村形式方向: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导思想:(5)城市结果:内容(1)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2)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建国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1、经济体制改革:(4)农村形式方向: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导思想:(5)城市管理体制所有制结构结果:内容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空前活跃局面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2、对外开放必要性:可能性:(1)背景原则(前提):目的:内容:(2)含义封闭保守不适应社会主义发展伟大的历史转折平等互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等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2、对外开放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并存状况:(3)格局特点:原因多层次、多方位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3、改革开放的成就(1)农村经济全面振兴(2)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3)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4)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练习题1、(2001,全国文综卷)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A、“两个凡是”论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2、(2000,广东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束缚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B3、(2002,全国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贸组织4、(2002,江苏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D5、(2001年全国文综卷)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近代(1840~1949)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答:(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2)实质: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
本文标题: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2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