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心理学主讲:赵向利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分为两类:1、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社会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2、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二)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强调团体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三)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于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做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心理学四个层面。(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包括社会动机的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4、研究社会态度和态度转变(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一层面的研究内容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三)群体心理(四)应有社会心理学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开山鼻祖:西格蒙特.弗洛伊德1、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人的精神世界主要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其内部以沸腾的“力比多(性驱力)为动力源,是人的自我意识不到的部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其作用是将认得原始欲望压迫于意识之下,并能招回在潜意识中的一部分。2、自我、本我和超我相应的有三个人格组织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控制和统辖,它遵循“现实的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的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父母的要求。3、人格的发展围绕着性的发展。性的概念很广泛,它泛指人对快乐的寻求和发展。4、群体心理学弗洛伊德对群体心理的讨论是从社会心理学的两位早期代表黎朋和麦独孤开始的。前者认为群体是一种具有易受感染、模仿、暗示的人群组合,后者强调集群心理“只有粗俗的情绪和粗糙的情感”,因而易受他人的操纵,缺乏自我意识。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力必多”分析了群体的心理,他认为以性为目的的“力必多”在群体中转化为“爱”。群体中的情绪联系靠爱来维系。二、符号互动理论(一)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的两个假设(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人的心理也好,自我也好,社会也好都将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才能产生,故他们具有社会的意义。(二)意识的作用:米德受达尔文主义和实用主义原则的启发,认为意识具有运用和理解符号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人们可以在心理上对环境中的客体作出行为上的选择以调整自己对客体的活动。由此,社会互动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的,社会行为不可能靠刺激——反应来实现。(三)米德的“主观我”和“客观我”根据詹姆士的”自我”概念和库利关于”镜中我”观点,米德认为人能运用符号理解他人,同样,也可以对待自己。作为一种在社会情境中形成的自我,它必须包含两个部分,即“主观我”和”客观我”。“主观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的冲动,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客观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能与自身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或者说,自我能把分离出的“客观我”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加以评价,从而使自我形象和他人的要求相一致,并能调整自身的行为。(四)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准备、玩耍和游戏。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一、社会化的定义1、社会化的两个任务第一,是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他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2、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二、社会化的种类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可把社会化分为四种: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1、基本社会化指个体在童年期的社会化,主要是让个体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养其它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发展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2、预期社会化指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各种准备。3、发展社会化指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是在个体实现了基本的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4、再社会化是个体在成年期后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化形式。在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的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需要作出重大的调整,进行新的学习。三、社会化的内容1、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现有政治制度所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是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的过程。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力,承担应尽的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心理学家比较注重人的政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人的发展与政治行为之间的重要联系等。国家意识或爱国情操的培养是公民的政治态度与政治意识发展的重要部分。儿童的国家意识依三个连续阶段逐渐发展(心理学家赫斯与托尼)。(1)国家象征期。(2)抽象国家观念期。(3)国际组织系统期。2、道德社会化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美国学者R.赫什等人提出人的道德性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关心他人,愿意帮助和保护别人。第二,对道德问题作出判断。第三行动,即在个人关心他人和作出判断的基础上采取的行动。国外学者提出道德社会化的六种模式:(1)“建立理论基础”模式。该模式的目标是使教师理解教学的道德基础,认识到自己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价值标准的责任,知道什么是道德标准,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道德问题。(2)“思考”模式。该模式强调关心和体贴他人,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了解他人的需要,而不强调当这些需要之间有矛盾时如何进行权衡。(3)明确价值标准。该模式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道德问题,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准则是什么。(4)价值分析模式。该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系统地、渐进地在道德问题上作出决定,其中包括如何解释特殊事件、一般事件和认清在一定情况下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区别。(5)社会行动模式。该模式强调不仅要重视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道德理想付诸实施。(6)认识的道德发展模式。该模式注重作出道德判断的问题,它的主要目的是不仅要教会学生处理有关道德问题的信息,而且要促使学生提高自己作出道德判断的水平。3、性别角色社会化社会角色是指社会群体对处于某一特定地位上的个人所规定的一套行为模式。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基本是随文化而异的。男女的人格特征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通过各种文化中的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理论解释:(1)人类学家用功能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为了保持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2)心理学家大卫.巴卡思提出以“能动性”和“合群性”来解释性别角色社会化。“能动性”和“合群性”这两种基本形式能代表所有的生存形态。“能动性”将有机体描述为一个在自我保护、自作主张和自我扩张中表现自己的个体。“合群性”则指在与更大的集团关系中,在与别人的合作产生的感情中表现自己的单个有机体。“合群性”是女性的特征,“能动性”则成了男性的特征。性别角色的分化就是迫使男孩子培养能动性品质,鼓励女孩子培养合群性品质。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心理学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来研究个体行为发展。一、遗传因素遗传意指父母的生理、心理特征经过受精作用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的过程。遗传对个体的发展决动了三件事(1)基本特征。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2)男女性别。(3)单胎还是复胎。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二、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学中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财富,而且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风俗、习惯、传统及生产力水平等。各个社会的文化是社会整体性的产物。2、家庭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原因有三个:第一,童年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关键期。第二,儿童时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父母对儿童有着足够的权威和支配作用。这一时期儿童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反射到儿童身上。家庭中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尤为重要。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教育、训练和哺育的社会化方式。包括两层含义:教养态度和教养行为。教养态度是指父母在教育、哺育子女方面所持的知识、信念、情绪及行为倾向;教养行为是指父母在教育、哺育子女时所采取的实际行动。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宠爱型、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3、学校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学校通过教材、教学、教师人格、学生的各种组织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对学生的社会化发生影响。首先,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其首要作用是进行系统教育,其次,学校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具有独特的结构。此外,课堂上的活动也很重要。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习大量“无形的课程”。4、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一个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的、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同辈群体的特点(1)是一种非正式群体,个体可以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交往;(2)同辈群体成员之间在兴趣、爱好上相近,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内容;(3)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价值准则,群体成员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榜样,甚至在发式、服装上都有一致或相近的要求。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以报刊、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等为工具,面向大众的信息沟通方式。大众传播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还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角色评价、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对个体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纳尼亚王国是一个曾经充满了小矮人,精灵和魔法的世界,可是由于某些原因被白女魔变成了冰天冻地的寒冷世界,你觉得白女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A嫉妒纳尼亚王国的安静祥和B想独占纳尼亚王国C想活活冻死这些臣民D狮王曾经是他的恋人,他因为失恋而报复E没事闹着玩玩A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极想表现自我你希望借由出色的表现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你常幻想自己是一位偶像明星或电视里的英雄。你还有自恋的倾向,容易自我陶醉。像这样的个性,要学着与身边的朋友平等相处才行.B有适度自我意识,重视内心的协调你认为自己能营造出和平的气氛,你并非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让人有压迫感的人,相反的是,你就像是润滑剂一样能安抚别人的情绪,没有你的场合反而会让人感到有点孤独呢C会适度调整自我你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但你会看对方是谁而有不同的交际手腕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2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