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免疫调节(已修改)概述
事实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即不能感知病原体的存在、也不能清除已进入机体的病原体。事实2:机体内病原体进入内环境会严重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平衡。事实1: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到细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破损、死亡、异常的细胞。第三节免疫调节1、免疫的概念免疫机体的一种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非己:外来物;自身衰老病变癌变的细胞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的场所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B细胞胸腺中成熟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效应B细胞产生效应T细胞产生位于内环境中多种细胞产生-造血干细胞3、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布:骨髓、外周血、脐带血分裂分化产生所有的血细胞作用:抗原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包括(2)特异性免疫①概念: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②特点:后天性,特异性,应答延迟4-5天后。4.免疫的种类(1)非特异性免疫①概念: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②特点:先天性、普遍性、广泛性、快速性(4天内)新生儿自身尚无特异性免疫能力5、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物理屏障皮肤、粘膜及附属物化学屏障抑菌物质(酸)微生物屏障有益菌(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溶菌酶-溶细菌细胞壁)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直接杀伤被感染的靶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溶菌酶,抗菌肽)(吞噬病原体)(唾液和泪液)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组成功能特性特点(1)皮肤(2)黏膜: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1)重要屏障:阻挡病原体入侵,分泌物能杀菌(2)清除病原体(病原微生物)非特异性免疫:是对多数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天生遗传,人人都有。(1)溶菌酶(2)吞噬细胞(1)溶解病菌细胞壁,消灭之(2)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是对多数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天生遗传,人人都有。(1)免疫细胞:淋巴细胞(2)免疫器官(3)免疫活性物质(1)抗体:某种病原体入侵后,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2)对淋巴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起作用(3)淋巴结起滤过作用特异性免疫: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病毒、病菌、寄生虫、过敏药物、异体、肿瘤细胞等病原体)(2)具有后天性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起什么作用呢?抗原进入人(或动物)体后,有的会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有的会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前者叫体液免疫,后者叫细胞免疫。6、与免疫相关的物质①抗原:概念: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能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叫抗原。特性:异物性大分子特异性化学本质:蛋白质、多糖超10000有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种类:病原体表面物质、疫苗、过敏源、自身衰老病变癌变的细胞②抗体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布:血清、组织液、乳汁③淋巴因子(可溶性蛋白)产生: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产生:由效应T细胞合成和分泌作用:与相应抗原结合作用:活化免疫细胞,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分布:血清、组织液种类:干扰素等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增殖分化B细胞淋巴因子抗体与抗原结合抗原吞噬细胞被吞噬呈递T细胞B细胞淋巴因子记忆细胞浆细胞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增殖分化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功能记忆抗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吞噬处理呈递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合成分泌淋巴因子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被抗原侵入的组织细胞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靶细胞破裂死亡,抗原被释放细胞免疫过程抗原T细胞宿主(靶)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T-靶结合体裂解靶细胞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密切接触进入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功能吞噬处理呈递抗原增殖分化成效应T和记忆T记忆抗原分裂分化成效应T杀死靶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抗原刺激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释放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B细胞分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请对两种免疫方式进行比较总结归纳: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关系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作用方式效应T细胞浆细胞效应细胞靶细胞作用对象细胞免疫项目体液免疫抗原(一)过敏反应花粉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1、过敏反应:2、过敏反应的特点:例如:有的人吃过虾、蟹等食物后或接触了某种物质后,一到两小时就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浑身瘙痒难忍等症状。这时只要到医院静脉注射50毫升葡萄糖酸钙,十来分钟就几乎完全好了。甚至不作任何处理,也往往能在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症状消失。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也不损伤组织;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二)自身免疫疾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表出现红斑2、风湿性心脏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①风湿性心脏病:由酿脓链球菌感染引起。酿脓链球菌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很相似。人感染该菌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在清除病菌时错误地与心脏瓣膜也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关闭不严,血液有倒流现象。②类风湿性关节炎: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粗糙,关节面液增多,压力升高等症状。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阻等。三、免疫系统的监测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一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本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三)免疫缺陷病1、概念: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不能有效抵抗抗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2、类型(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因素引起,病人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疾病或其他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一)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疾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因:HIV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潜伏期2-10年结果:使病人免疫功能缺失病毒分布: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乳汁死因:病原体感染、恶性肿瘤四、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防治:•致病机理:(四)艾滋病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艾滋病感染阶段:(四)艾滋病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HIV急性感染期2)无症状期3)症状期•艾滋病感染阶段:(四)艾滋病1)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艾滋病感染阶段:(四)艾滋病2)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艾滋病感染阶段:(四)艾滋病3)症状期: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般在6一24个月内死亡。(四)艾滋病•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预防措施:1)洁身自爱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讨论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2、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功能?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五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2)免疫治疗3)器官移植•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五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免疫用的生物制品自动免疫被动免疫如伤寒菌苗、卡介苗如乙脑疫苗、牛痘苗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菌苗:疫苗:类毒素:如白喉抗毒素如丙种球蛋白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五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例:注射含多种抗体的健康人的血清---—提高抗感染能力;胸腺素---—治疗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患者四免疫学的应用•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讨论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不能。例如,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4、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50%以上是儿童。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000-1/5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疑难辨析(1)吞噬细胞在体液中吞噬病原微生物并将其杀灭,应为非特异性免疫;若仅仅暴露抗原决定族并呈递给T细胞或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应界定于特异性免疫。(2)浆细胞是唯一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该细胞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较多;也是免疫反应中没有识别抗原能力的细胞。(3)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相对较短,而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或终生存在。解题时若感染或注射疫苗后短时间发挥作用为抗体,长时期应考虑记忆细胞。1、有人吸入空气中的花粉以后,会引起鼻炎或哮喘。这是因为A.此人免疫反应迟钝B.此人免疫反应强烈C.花粉使鼻黏膜损伤D.花粉破坏了嗅神经BA2、过敏反应属于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免疫缺陷1、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所起的作用依次是A.对抗原的识别、呈递、处理B.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C.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D.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B2、下列关于体液
本文标题:免疫调节(已修改)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3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