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PPT
1马克思主义哲学2今日学习疯狂,未来前途辉煌!3马克思简介马克思:(1818.5—1883.3)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英国广播公司(BBC)网上评选的“千年思想家”。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贡献:①马克思哲学原理②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4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什么是哲学1.“哲学”概念起源。起源于古希腊语“智慧”,英语“philosophy”。汉语“哲学”为音译词,日本西周、《百一新论》。2.内涵:实践的追问智者的思考爱智之学3.一般定义: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自然和社会)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5一、唯物论:包括物质观、实践论、意识二、辩证法:包括两大总特征(即联系观、发展观)、三大基本规律(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五大范畴三、认识论:包括认识的产生和本质、发展过程、真理观及辨证思维方法四个部分四、唯物史观: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历史问题和人的问题6第一节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内涵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世界观、方法论的概念(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2.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哲学指导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促进着哲学的进步。)(2)哲学研究的对象(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普遍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以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体系来回答世界观的社会意识7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1.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为派生的问题。(一元论、二元论)此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此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83.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可知论三、哲学的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运动变化、直观性和整体性、对物质抽象能力较低(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辩证的、彻底的、科学的92.唯心主义其历史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与个人主体相关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独立于个人主体之外,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10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看问题的方法)(1)辩证法概念:辩证法认为,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②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变和飞跃;③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从正反面看问题)辩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①古代朴素辩证法;②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11(2)形而上学概念:形而上学认为,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②虽然有时也承认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③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12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物质经济条件生产力→生产方式→剥削程度→矛盾激化社会精神文化条件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无产阶级对革命理论的需求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论131.马哲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1)旧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之科学、知识的总汇(2)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社会、人类思维2.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理论(理论体系)(1)在历史观上的变革(2)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3)认识论上的变革(实践、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143.马哲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本质属性)(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自觉地实践性、彻底的科学性(最根本)、坚定地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立场: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4)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特性:实践性、阶级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理论品质:与时俱进。15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哲学民族性的要求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优秀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3.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16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只有一个本原。(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精神或意识是物质所派生的。(3)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172.旧唯物主义物质观主要缺陷:(1)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有形实体,如:原子、金木水火土等,不可分。(2)把物质的某种属性看成是物质的绝对不变的一般属性。(3)把物质结构概念等同于物质范畴,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4)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18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观点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内涵:①此句话揭示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和本原性。②揭示了物质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物质具有可知性,人的认识本质上是对物质的反映。③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9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运动及其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的概念: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事物运动的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赫拉克利特、克拉底鲁)2.静止及其与运动的关系(1)静止的概念:静止亦称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相对稳定的状态。(2)静止与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②静止是相对的;③运动与静止相统一。20(3)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前提下,肯定相对静止存在的哲学意义:①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只有事物的相对静止,才可能使其完成量上的积累,实现由一个阶段向更高阶段的质的飞跃。②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③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21三、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1.时间、空间及其特性(1)时间、空间的概念(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3)时间的特性:一维性或不可逆性(4)空间的特性:三维性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1)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3.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绝对的)(2)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时空随着物质运动状态变化而改变)(3)时间、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22四、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运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内在要求:(1)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2)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认识事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用僵化的思想观点看待事物。(3)要如实地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和盲目蛮干。23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1)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因此,通常简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深刻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础。24第二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的物质器官是自然界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反映特性是自然界反映特性长期发展的结果。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劳动使猿脑进化为人脑,提供了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2)劳动产生了语言,语言成为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使抽象思维成为可能)(3)劳动提出了产生意识的客观要求和提供了产生意识的物质资料。25二、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2)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概括: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是客观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是人脑的产物。26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1)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有: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的创造性。c.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控制、调节人体生理过程和活动。272.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条件与途径(1)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条件。(物质)①必须掌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②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2)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途径。(实践)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28四、意识与人工智能1.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是指以机器(主要是指电脑)模拟人脑的某些思维功能。因为电脑等机器是人造的,电脑对人的思维功能的模拟是人工的产物,所以我们称它为人工智能2.人工智能的意义(1)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证明了物质第一性)(2)人工智能的社会意义(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3.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关系(1)智能活动的机制不同(2)智能活动的性质不同(3)智能活动的创造性程度不同29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特征:联系、发展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1)联系的概念(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多样,具体分析)302.系统(1)系统的概念(2)系统性与联系的关系:系统性是普遍联系的重要表现(3)系统的特点:整体性(首要)有序性优化性3.整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1二、世界的永恒发展1.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联系产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变化表明事物运动。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1)发展的概念(2)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概念323.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2)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3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