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专题三(三)《教指》中要求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2、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3、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探索的精神4、“问题与主义的论战”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基本线索开始传入正式传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开始传入(20世纪初)1、代表一、传播过程A、梁启超: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鼻祖(麦喀士)B、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恩生平和学说C、无政府主义者:也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初步接触,理解有限,2、特点:社会影响不大(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2、代表:李大钊A、1918年11月《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1919年5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在北大、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课程1、背景①国际: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②国内:B、一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B、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3、特点: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三)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1、背景五四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以工读互助团等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失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巨大力量。2、表现A、与其它各种“主义”论战(三次论战)——课外阅读B、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各种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马克思主义研究会”C、翻译马著D、经常演讲3、特点: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表现(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背景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传播(1)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从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的科学分析。……的工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转变:陈独秀:突出……战斗色彩,强调……实践精神,关注……。(2)由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的转变:A、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B、同时深入工人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二、传播意义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基本线索开始传入正式传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个主题:三个阶段:①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③学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五组人物:五个阶段:中国向何处去?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林魏;奕曾李左;康梁;孙中山;蔡陈胡李。新思想萌发;维新思想成熟;民主共和思想兴盛;民主科学思想高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专题小结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民主共和”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2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阶级”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B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铁路修建……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征兵转饷是矣”可知该官员认为修建铁路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故A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向西方学习,也未涉及对传统制度的维护,故B、C项错误;民生主义由孙中山提出,与题目中的信息“清末某著名官员”不符,故D项错误。课堂演练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突出特征是()A.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相结合B.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C.只限于思想领域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属于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这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故可排除B、C。五四运动中,工人运动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广大的中国农民与马克思主义接触甚少,故D项说法不正确。答案:A2.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解析: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经过一个缓慢发展过程,其救国主张与他们对西方学习的程度有关。其中他们基本上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其顺序为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答案:C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2、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基础,是实现救亡并迈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1、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想的涌现,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和比较的机会。4、一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运动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5、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一个主题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三个阶段辛亥革命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三大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新民丛报》1902年梁启超朱执信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毛泽东(1945.4)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苏俄对华宣言(1920.9.27)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本阶级从中国残暴地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离了他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3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