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学习主要内容传染病日常报告管理规范霍乱等腹泻病防控工作死因监测工作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09〕391号)。《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各种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各种传染病的诊疗、防控方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一、组织机构职责二、责任报告人和单位三、报告病种四、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日常管理CompanyLogo总原则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疾控机构负责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采供血机构对献血员进行登记,报告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结果阳性者各类机构职责责任报告人与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CompanyLogo①法定传染病疫情;②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③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法定传染病部分病种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法定传染病部分病种调整新增病种: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自2013年11月1日起,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汇总,病种减少: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2014年1月1日起)管理等级变化病种: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病原体甲类乙类丙类合计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1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5)16立克次体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1细菌鼠疫、霍乱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11)麻风病14螺旋体梅毒、钩端螺旋体病2寄生虫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5其他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合计2261139传染病信息报告-报告病种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按《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卫应急发[2007]158号的规定执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组织、制度与流程工作要求、督导内容医疗机构的组织、制度与流程成立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要求:固定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应由单位主要领导、防保科及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制度—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聚集性症侯群等异常信息)报告处理制度、传染病管理工作奖惩制度、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传染病信息化管理督查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及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制度等。流程—预检分诊工作流程、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传染病诊断会诊流程、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死亡病例传染病排查流程、传染病暴发事件及聚集性症侯群等异常信息处理流程等。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内容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要求:项目齐全、填写规范,无漏登和缺项。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内容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检验部门、影像部门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要求:项目齐全、登记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内容确定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组成员(含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等)、周期、自查内容(是否报告、及时报告率)及奖惩等。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方面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要求:有自查记录、整改文档及总结(自查组成员签字)。3、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院内自查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内容院内设专门部门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院内应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要求:有相关分析文档及反馈记录、相关的机制与流程。4、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内容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注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要求:有相关培训通知、签到、内容、考卷、成绩、总结、图片。5、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内容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部门应拥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要求:有报卡记录、直报人员进行现场操作。6、传染病报告设备二、霍乱及腹泻病工作门诊设置工作制度学习资料常用登记簿、卡登记、报告主要内容门诊设置市级及以上医院:独立腹泻门诊区。“四室一所”。县级医院:腹泻门诊(诊查室、留验室、厕所)乡镇级医院应有专桌,标识明显。所有腹泻门诊应有防蝇设施、痰盂,有诊查、采样、抢救、消杀等药械。开诊时间:5月1日至10月31日,24小时应诊。二、霍乱及腹泻病工作工作制度《山东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腹泻病门诊隔离消毒制度》;《疫情报告制度》;《腹泻病诊断治疗挂图》。要求上述制度上框、上墙。二、霍乱及腹泻病工作学习资料《传染病防治法》;《霍乱防治方案》;《霍乱防治手册》;《腹泻病防治手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各种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二、霍乱及腹泻病工作常用登记簿、卡腹泻病门诊病人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肠道门诊旬报表;专处方、专化验单(专章);消毒记录簿。二、霍乱及腹泻病工作登记对就诊的病人,一律填写统一的“腹泻病门诊病人登记簿”(包括痢疾、肠炎、感染性腹泻等)。如系外地来的病人,应登记原省、市、县的详细地址、单位以及现时投宿地址。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严禁漏登,漏项。二、霍乱及腹泻病工作病人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疑必检、逢泻必治快诊率不低于30%,口服补液盐的使用率不低于95%。分离培养率必须达到10%以上,不能作培养的单位,碱性蛋白胨的送检率10%.报告对就诊的痢疾、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等法定传染病要同时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和报告卡,24小时内网络报告,不能漏报、迟报。对所有登记的腹泻病人要每旬8号汇总报区疾控中心(包括快诊数,痢疾、霍乱培养数等)。上报时要仔细核对,与登记数要一致。发现聚集性病例(同一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同一天就诊多例腹泻病例),及时上报二、霍乱及腹泻病工作三、居民死因监测一、《山东省居民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规范》简介二、正确填写死亡证明书注意事项、常见错误三、举例说明主要内容一、《湖北省居民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规范》(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二)、死因登记信息报告(三)、人口学信息收集(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五)、信息系统管理(六)、制度保障(七)、考核与评价三、居民死因监测(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⑴指定专门的部门及人员负责本单位和辖区死亡登记信息报告,参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召开的例会和培训。⑵对辖区内需要进行调查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填报《居民死亡推断书》。⑶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控制,对辖区内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检查所管辖村医(社区医生)的工作质量。⑷做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居民死亡推断书》的日常管理与原始凭证保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由诊治医生签名,加盖医疗机构业务专用章。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应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医疗机构死亡个案发生在家中或医院外其他场所的死亡个案,由所在地的村医(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报告至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业医师在村医(社区医生)配合下30天内完成入户走访调查,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填写《死亡证明书》。由专人负责网络报告。(二)、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家庭死亡个案死亡地点在家医院其他场所治疗无效来院已死非正常死亡正常死亡公安部门出具死因鉴定通知书医疗单位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非正常死亡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正常死亡公安部门出具死因鉴定通知书由乡镇卫生院根据死者家属提供村委会证明出具死亡证明书,或者由村医填写死亡证明书报道镇卫生院医疗单位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公安部门确认,出具死亡确认书由乡镇卫生院根据死者家属提供村委会证明出具死亡推断书公安部门确认死亡报告流程图卡片填写质量要求⑴卡片填写质量: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正确率≥95%,网络录入符合率分别≥98%。⑵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各级报告单位填卡及网络报告及时率≥95%;医疗机构网络报告覆盖率达100%;以镇或办事处为单位户籍人口年度报告死亡率≥6‰。⑶死因编码准确性:根本死因编码正确率≥95%;死因诊断不明的比例<5%;伤害意图不明的比例1%;心血管缺乏诊断意义比例3%;呼衰、肝衰、肾衰的比例3%。死亡登记漏报调查工作各直报单位要在每年的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各组织一次漏报调查,参考全国平均粗死亡率6‰水平核实本辖区死亡人数,并协调当地派出所核对死亡信息,漏报
本文标题:传染病日常管理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3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