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2017登岳阳楼 阁夜优质课
走近杜甫•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他忧心如焚:“穷年忧黎元,。”•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现实主义再使风俗淳。一览众山小。路有冻死骨叹息肠内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知人论世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子美诗圣李杜诗史“三别”“三吏”杜工部少陵野老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759--770)入川后,主要靠友人严武等人接济,在成都西南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于是,才有了后世“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诗句。严武为剑南节度使,荐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病故,杜甫失去依靠,离开成都到了夔州。在川期间,杜甫生活比较安定,但有时仍不免衣食艰难。五十七岁他离蜀东下,本想回河南家乡,但未能如愿。他辗转在湖北湖南地区,以船为家,最后病卒于湘江上的一条小船之中,终年五十九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登高》《蜀相》《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唐)杜甫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昔闻:今上:渴望向往已久如愿以偿甚喜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品诗精字品析1、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2、这两个字用的极富动态感,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把洞庭湖浩翰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景色宏伟奇丽,意境阔大。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炼字题:字义-结合句子分析-诗人情感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的际遇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身世之悲:亲朋零落年老多病生活潦倒怀才不遇家国之痛:战乱不断诗歌小结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杜甫“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初读——闻“浅”味诵读提示: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再读——析“意”味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雪夜初霁之景凄寒的心境有人说,本联的“催”和“寒”字用得极妙,试简要赏析。一语双关,“催”和“寒”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日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读一读,说说其妙处。此联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在悲壮的鼓角声和动荡的星河之间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应,仿佛是鼓角震动了江水,才会有星影的摇动。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3、读一读,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写了战乱时期千家万户的哭声和渔人、樵夫的歌声。感时伤事、忧国忧民。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意在说明,古往今来,成就千秋功业的英雄人物,最终不免归于一抔黄土,所有的风云际会都会化作历史的尘埃。虽是作者的自我宽慰之语,但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仍是没有消解。三读——品“余”味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这次第,怎一个“悲”字了得!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岁暮阴阳催短景客居天涯——天涯霜雪霁寒宵连年战伐,百姓劳苦——颔联和颈联宇宙永恒、人生无常——卧龙跃马终黄土交游无人亲朋无信——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悲杜诗的思想内容一、抱负远大,渴望建功立业:《望岳》。二、怀才不遇,壮志酬:《蜀相》三、感时伤事,忧国忧民: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反对战争:“三吏三别”。四、人生迟暮,贫病交加,漂泊思乡:《登高》四、热爱生活,描写生活(自然),怀念好友:《江畔独步寻花》、《春日忆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课堂作业•一、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1、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2、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前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2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本文标题:2017登岳阳楼 阁夜优质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4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