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突发批量伤员的急救护理对策
LOGO突发批量伤员的急救护理对策急诊部:叶蔓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趋频发。这对医院应急性抢救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我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是我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分中心,承担了皖西地区的医疗救援工作。现在我院采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急症监护----急诊绿色通道---住院的一体化急救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护理组织管理,制定急救护理紧急预案,使其在突发群里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的“四环”统一指挥,层层负责2快速分诊,分级处理3加强急诊的应急能力4无缝隙式管理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5医院要制订三级应急预案一级事件启动“红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30位以上伤病员时)二级事件启动“橙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30位伤病员时)。三级事件启动“黄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位以下伤病员时)。应急预案启动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分级启动相应预案响应。一级响应:全院响应二级响应:急诊科全面响应(包括EICU、急诊输液观察室和急诊室、抢救区)三级响应:急诊室及抢救区响应统一指挥、层层负责医院要成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专家技术指导组,由内科、外科、急诊科、ICU、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专家组成。专家组要负责全院危重症病人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不断总结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预防原则和救治方案,及时发放给全院医务人员并向上级机关报告。专家组应24小时在位值班,随叫随到工作程序指挥程序:接到报告后,领导小组应立即作出反应,安排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设立临时办公地点和专线电话,公布专线电话号码,实行24小时现场指挥。报告程序:(1)急诊一线医生接诊以上所述重大突发事件及危重病人后,应立即向急诊科主任和医院总值班报告;(2)急诊科主任和医院总值班在做出应急反应的同时,应立即分别向医务处和院领导报告;(3)院领导小组在做出应急反应的同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人员和场地在领导小组的指挥协调下,以急诊中心的医护人员和场地为基础,针对不同的预案响应级别,调整相应的人员、场地和设备。(一)三级响应:人员为急诊科当班医护人员,包括二值班。场地以急诊室和抢救区为主。(二)二级响应:人员为急诊科所有在职医护人员,包括休假人员,以及密切相关各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等备班人员。场地以急诊中心所有可以利用的区域为主,包括输液观察室、EICU。(三)一级响应:人员为全院范围内可以调集的医护人员。场地除急诊中心外,可适当使用急诊大厅、天井,以及其它部分病区,如感染性疾病科,骨科等。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统一编号挂牌红色“伤票(牌)”表示有内外出血、休克、危急;黄色“伤票(牌)”表示有骨折;绿色“伤票(牌)”表示病情不严重;黑色“伤票(牌)”表示已经死亡。、加强急诊的应急能力1、急诊救治的原则和理念2、严密组织、合理分工3、心理护理4、消毒隔离5、积极上报院前急救护理原则1、先抢救现场,后抢救周围及远处患者2、先处理具有抢救价值的患者,后处理其他患者3、先处理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后处理其他患者4、先抢救治疗后询问病史5、先查明致病原因,后做其他治疗与护理6、先现场抢救,再转送回院急诊救治的几项原则理念时间简洁全面功能团队现场思维---降阶梯救命治病创伤: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黄金时间长在医院内、医生的不经意间流逝。CPR是患者见上帝的最后一道关。急诊:人工气道,评估通气,静脉用药,鉴别诊断伤员检查:循环、呼吸、腹部、脊柱、头颅、骨盆,四肢、动脉、神经创伤的严重程度,意识,MODS评分系统,肺部、肝脏评分,危重症镇静深度评分团队合作应贯穿于创伤救治的全过程。(场地、设备、人员、药品、预案有序准备床边及时检查(血气、血糖、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谱、胆碱酯酶、心电图、清创缝合)胸痛—气胸、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呼吸困难—心衰、呼衰、心包填塞腹痛—穿孔、肠梗阻宫外孕、结石、炎症性急诊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急性症状。因病情多变、复杂,往往一时很难明确临床诊断,病情危急,重点是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所以首要问题是救命严密组织、合理分工1、指挥联络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指挥救护工作,联络有关科室,调集人员,物质供应。2、伤情预检组:按伤情轻、中、重分类挂上标记,填写编号3急救组:负责危重伤员的抢救,抗休克、止血、给氧、输液、骨折固定等。4、治疗组:负责一般性及常规性的治疗工作,做各种药物试验、清创、病情观察。5、运输组:护送伤员进行有关检查,急诊手术、住院。合理分工立即配合医生经行有效的救治:为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CPR,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电除颤、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书写抢救记录检查护士:最短时间内按伤情分类标志,死亡病人及时通知太平间接收尸体。病人的生命体征,性别,年龄,入科时间,帮助患者联系家人。检查护士伤情登记护士急救组护士循环系统、生命体征监测c抢救记录,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对外联络合理分工伤员分流防止差错,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危重:神智、瞳孔、生命体征做好记录腹部外伤:面色、血压、脉搏、腹痛的观察。骨折:骨折固定后观察伤肢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局部肿胀情况。需要手术的及时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转科:定人护送,搬运轻,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输液速度,跟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口头医嘱、抢救医嘱复述后执行,督促医生抢救后下达书面医嘱。清理伤员的泥土、血迹、呕吐物、心理健康教育在治疗伤病员身体疾患的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疾患的治疗。为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应激障碍的每一位伤病员及家属,落实一名心理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思想上的关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努力不让其留下心理阴影。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急诊护士更应该对自我进行心理护理,在突发的外伤事件中可能接触一些面目全非的患者,要积极调整心态。尽量避免因为急、忙、病人病情危重而导致和病人家属的争吵。规范自我行为,保证患者的安全,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避免护患发生纠纷。、消毒隔离1、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加强自我防护,在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后及时正确的洗手,避免锐器刺伤。2、尽可能的在处理下一位患者之前使用快速手卫生消毒液,既保证自身的安全,也保护其他患者的安全。3、在抢救结束后及时的进行紫外线消毒,医疗垃圾分类放置。、积极上报事件结束后,及时对救援情况作出总结,并上报给有关部门,以便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准确评估,有利于善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无缝隙管理模式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无缝隙医疗机构是在生产者社会转型为顾客社会这一深刻的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医院管理理念和医院管理实践。这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部分医疗机构组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初步实践,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概念包含。其概念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能方面,其特征是可以向患者快速提供品种繁多、用户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二是运作过程,其特征可以用流动、灵活、弹性、完整、透明、连贯等词语来形容;三是静态组织结构,尽可能模糊部门分割的界线,以弥补部门分割和专业分工给患者带来的缺憾,最终可以满足患者感到无缝隙医疗机构的透明度、高效率。1、管理制度无缝隙2、预警无缝隙3、信息传递无缝隙4、专业技术无缝隙5、心理干预无缝隙6、事件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评估无缝隙呼救后,立即通知出诊医师、护士,带好抢救物品及药品,出诊。2同时通知院内急救小组,分管院长、科主任、护士长3在伤员到达之前做好抢救物品、药品、器械、敷料等准备工作,并放置在明显易取处。总结以无缝隙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管理为依据,通过创新机制,优化职能和业务流程重组等手段,形成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反馈等功能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保证了工作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只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环环相扣,才能保证急救医疗救援体系有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为抢救伤员生命搭建一条全程畅通、优质高效的绿色通道。•Text1•Text2•Text3•Text4•Text5AddYourTitleText•Text1•Text2•Text3•Text4•Text5TextText
本文标题:突发批量伤员的急救护理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4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