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四讲(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
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道家老子庄子儒道异同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四讲荆楚文化•楚文化•楚文化的文化精神楚文化•楚文化指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湖北形成,而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南部、安徽西部等地发展起来区域文化。其主要构成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楚文化的文化精神奇谲浪漫《汉书·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中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内涵•中原文化的文化精神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指的是以今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游文化区域,它还包括山东西部和河北、山西南部。中原文化的内涵•政治文化:开封、洛阳、安阳、郑州(逐鹿中原、问鼎中原)•汉字文化:仓颉造字、甲骨文、《说文解字》•武术文化:天下功夫出少林、陈氏太极拳中原文化的文化精神•团结和平•自强不息道家•道家•道家思想的核心•道教道家•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公认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其他代表人物还有庄子、列子等人。西汉初年,文景之治以道家黄老思想治国,汉武帝后道家成为非主流思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道家思想的核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25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清净无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37章)老子•老子其人其事•《老子》的版本•老子思想老子其人其事•(约前571-前470)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周朝“守藏室之史”。李耳为什么不叫李子叫老子?•(1)《史记正义》引《神仙传》:“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2)《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圣人出生的传说•《归藏·启筮》:“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上博二·子羔》:“禹之母(有莘氏)……之女也,观于伊而得之,娠三年而划于背而生,生而能言,是禹也。契之母,有娀氏之女(简狄)也,游于央台之上,有燕衔卵而措诸其前,取而吞之,娠三年而画于膺,生乃呼曰:‘钦!’是契也。”《老子》的版本•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老子》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批帛书,内有《老子》抄本甲、乙二种。郭店楚简《老子》•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大批战国楚简,其中《老子》写本甲、乙、丙71枚,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传抄本。老子思想:东方智慧之灯•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以柔克刚的制胜谋略•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朴素辩证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2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63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64章)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60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75章)以柔克刚的制胜谋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78章)•上善若水。(《老子》8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43章)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80章)庄子•庄子生平•《庄子》内容•庄子思想•庄子评诸子•庄子影响•老庄之道•老庄之别•庄子与惠子庄子生平•(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另说安徽蒙城),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蒙地漆园吏。庄子的形象:孤独的平民思想家•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山木》)•处穷闾隘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列御寇》)《庄子》内容•《庄子》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内篇”7篇是庄子所写,“外篇”15篇是弟子所写;“杂篇”11篇是庄子学派所写。《庄子》思想•生死观•人生观庄子生死观•自然生死观•主观生死观•现实生死观自然生死观:立足点•“吾生也有涯。”(《养生主》)•“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大宗师》)主观生死观:善死,超越死亡•庄周梦蝶◇庄周化蝶◇蝶化庄周•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样子。喻:通作“愉”,愉快。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俄然:突然。蘧(qú)蘧然:惊惶的样子。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现实生死观:乐死•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頞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至乐》)庄子人生观•顺其自然•逍遥自在•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庄子·逍遥游》)•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庄子·外物》)大鹏: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影响:守望月亮的孤树•陶渊明•李白•柳宗元•苏轼•辛弃疾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隐逸传·陶潜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天爵论》)•参之庄老以肆其端。(《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追谥文忠,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之一》)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看一时鱼鸟忘情喜。会我已忘机更忘己。又何曾物我相视。非会濠梁遗意,要是吾非子。但教河伯、休惭海若,大小均为水耳。世间喜愠更何其。笑先生三仕三已。(哨遍:一壑自专)老庄之道: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57章)•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齐物论》)老子无为→无不为(致用治世)庄子无为→不为(消极处世)老庄之别•(1)老子寡情,庄子善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5章)•(2)老子多权谋,庄子多灵慧•庄子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庄子·逍遥游》)•(3)老子积极无为(以无为求有为),庄子消极无为(以无为求无为)儒道之异•(1)儒家入世“有为”、道家出世“无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67章)•(2)儒家“重仁尚礼”,道家“道法自然”。•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大道废,有仁义。(《老子》18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庄子与惠子•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庄子·秋水》)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匠石运斤•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老庄与楚文化:浪漫主义与楚文化精神的奇谲浪漫•老庄与中原文化:道家“无为”与中原文化精神的团结和平(和谐)
本文标题: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四讲(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7336 .html